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常熟市支塘镇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内科病房住院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客观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困难、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的应用以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有关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存在睡眠障碍的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睡眠针对性护理干预(创造合适的睡眠环境、身心调节).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3±1.27) vs.(8.41±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06% vs.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护士要结合患者病情因素和个体性因素,以减少身心不适和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变化为重点,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熟市支塘镇中心医院内科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失眠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患者入院后,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2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各类心内科疾病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然后针对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质量优异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内科患者在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优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干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PSQI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对性强,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60例心内科患者分成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1周与2周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SQ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护理2周,每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观察2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结果干预组入院1周和2周PSQI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内科住院患者98例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护理干预。结果采取PSQI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周与出院时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住院时间的缩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疾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共入选2017年1月~12月时间段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入选的80例神经内科疾病住院患者所产的睡眠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仍沿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针对性睡眠障碍护理。结果 80例神经内科疾病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疾病因素、心理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和护理诊治因素,分别达到38.75%、31.25%、18.75%和11.2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PSQI评分均相当,睡眠质量优异率也相当,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神经内科疾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心理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和护理诊治因素,根据以上因素给予针对性的睡眠障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脑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心脑内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心脑内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及护理前后PSQI≤7分情况。结果护理1、2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PSQI评分均降低,研究组护理1、2周PSQI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PSQI≤7分的患者比例均升高,研究组护理1、2周PSQI≤7分的患者比例(56.1%、73.17%)高于对照组(39.02%、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内科住院患者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睡眠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室治疗的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命名研究组、对照组,每组25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对照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护理,研究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00%)比对照组高28.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席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61-36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止痛药使用情况、48h睡眠、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实施后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8h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内科住院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以及睡眠基础重视教育,并予以内科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涉及心理护理、睡眠环境、睡眠时间、催眠类药物相关知识以及睡前良性行为宣教等。观察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后,实验组PSQI总分为(6.62±2.07)分,睡眠质量优异率为76.4%;对照组PSQI总分为(8.11±2.19)分,睡眠质量优异率为54.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及睡眠护理措施有利于心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改善,为其对抗疾病、快速恢复创造了有利前提,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指标。结果观察组的SAS(42.1±8.9)明显低于对照组(51.3±9.1),其SDS(40.9±8.6)也较对照组(47.3±9.0)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PSQI各因子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加长,而觉醒次数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能够有效调节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386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 A 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更优于对照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正确疏导,可有效缓解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辅助手术宫外孕患者焦虑和睡眠的影响,为腹腔镜辅助宫外孕手术合理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7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5),仅观察组于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分析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对手术相关时间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并与同一观察点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干预后的SAS评分和PSQ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仅术前干预后的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术前干预后、术后干预前后的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下气肿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腹腔镜辅助手术前后给予护理干预可缓解宫外孕患者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同时促进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同时采用HAMD、HAMA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PSQI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施以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常林  赵娟  冯红霞  詹晶 《现代医药卫生》2023,(19):3383-3386
目的 探讨分级心理干预模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及睡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9月该院关节外科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6-7月的1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8-9月的1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分级心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睡眠潜伏期(SOL)、实际睡眠时间(TST)。结果 干预前,2组SA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2组SOL、TS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OL值低于对照组,TS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分级心理干预模式可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2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价2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睡眠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