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应用。方法:对77例MPD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NAP用偶氮偶联法进行测定,对NAP的阳性率和积分进行判断。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骨髓纤维化(MF)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IT)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PV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MF组、IT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是MF组的NAP积分与IT组无差异。结论:所有CML的NAP阳性率和积分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MF组、IT组、P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故NAP是CML诊断一个良好实验指标。NAP的阳性率和积分在PV与MF、IT有不同变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在MF和IT中NAP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NAP-2)蛋白在中性粒细胞(NEU)上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探讨NEU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分离纯化血NEU,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支气管和血NEU中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NEU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198±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值(0.079±0.015)(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的NEU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135±0.021)显著低于哮喘组且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支气管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226±0.050)显著高于对照组值(0.140±0.012)(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支气管NA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175±0.028)显著低于哮喘组且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NEU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EU计数呈显著正相关(n=29,r=0.334,P〈0.05)。结论:哮喘大鼠NEU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NEU可能通过NAP-2参与哮喘发病的炎症过程;地塞米松部分通过抑制NEUNAP-2的表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NAP-2可能与NEU在肺组织中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在1992年4月—1993年10月对185例人次末梢血象的中性粒细胞核突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观察对象分别为健康人组(60例)、各种慢性病组(50例)、恶性肿瘤组  相似文献   

4.
含紫杉醇方案化疗致Ⅲ°以上骨髓抑制2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娟 《淮海医药》2006,24(1):61-61
紫杉醇是临床常用化疗药,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的治疗中.临床治疗时除了预防过敏性反应需预处理外,骨髓抑制是其最常见的毒副反应,特别是Ⅲ°以上骨髓抑制常常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近2年来运用含紫杉醇方案化疗致Ⅲ°以上骨髓抑制者22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圆满完成了治疗任务.  相似文献   

5.
笔通过输注机器单采浓缩粒细胞悬液治疗肾病化疗后骨髓抑制、外周末梢血象白细胞下降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观念认为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Neu)是一分化终末细胞 ,在伤口仅仅行使杀菌、清理坏死组织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Neu还可分泌诸多重要的细胞因子 ,如IL 1,TNF α ,VEGF等 ,参与激活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启动组织修复 ,并促进呼吸道上皮、角膜上皮增殖、修复。Neu在创面行使正常功能对组织修复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针对目前患者化疗后所致的骨髓抑制问题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后分析结果。方法采集本院一段时期间34例患者在经过TP方案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问题,采用rhGCSF分析。结果患者在化疗前后骨髓抑制的WBC数据各为5.14和2.13,在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上分别为3.24和1.46,使用rhGCSF后缓解了骨髓抑制问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效率上升。但伴随有骨骼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皮疹呕吐的不良反应,用药停止后则恢复正常。结论 rhGCSF对骨髓抑制的作用很明显且反应小,推荐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同步放化疗所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中性粒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同期放化疗所致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试验组包括P-50组、P-100组和P+R组,其中P-50组42例,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 50μg·kg-1;P-100组30例,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 100μg·kg-1;P+R组22例,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 50μg·kg-1+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1·d-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1后停用rhG-CSF;对照组为RC组20例,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1·d-1,ANC≥2.0×109·L-1后停用。对上述各组患者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时间-AN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时间-AN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临床效应发挥始于用药1224 h,于36 h左右达到改善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治疗目的,P-50组与P+R组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时间-ANC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PEG-rhG-CSF对于治疗同期放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具有较好的增殖作用,对于同期放化疗所致Ⅳ度粒骨髓抑制患者单次50μg·kg-1皮下注射的增殖效应即可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含顺铂(DDP)的方案治疗鼻咽癌后引起骨髓抑制的情况,为临床上对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含DDP方案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常规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使用含DDP方案治疗的299例鼻咽癌患者中,治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有205例(占68.6%),其中Ⅰ~Ⅱ级骨髓抑制为57.2%,Ⅲ~Ⅳ级骨髓抑制为11.4%;42.9%的骨髓抑制患者可治愈,其中Ⅰ、Ⅱ级骨髓抑制的治愈率分别为54.6%、37.8%,Ⅲ、Ⅳ级骨髓抑制的治愈率分别为25.0%、0。结论:含DDP方案治疗鼻咽癌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严重的骨髓抑制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短期大剂量干预实体肿瘤化疗所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脏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评价脱氧核苷酸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86例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钠200mg,ivd,qd。化疗后评价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和体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5%,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II~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5%(P〈0.05);CD3+、CD4+、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7.5%、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可以减轻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及肝功能的损伤,促进患者体质量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化疗致骨髓抑制患者诊疗的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切入点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收治的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病例资料、诊治经过及治疗方案中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使用剂量,对化疗致骨髓抑制的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果与结论:药师掌握骨髓抑制诊治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诊治指南,有利于今后对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便在肿瘤患者的药物治疗中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药学信息服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为临床药师对化疗药物引起的重度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管癌术后复发患者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合并肺部感染的监护过程。从化疗方案的评估、骨髓抑制的对症治疗、骨髓抑制后的抗感染治疗等方面提出药物建议。 结果: 患者骨髓抑制得以缓解,肺部感染好转,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提高了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对我院93例结直肠癌患者4种化疗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共93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及化疗方案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93例结直肠患者经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39例(41.94%),其中重度骨髓抑制为7例(17.95%);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化疗后1~2周内;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骨髓抑制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药联合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发生率(50%)较单药(27.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方案与患者发生骨髓抑制概率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生与药师应慎重选择化疗方案,密切监测骨髓抑制发生时间,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应用芪胶升白胶囊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予头颈部肿瘤常规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观察治疗结束后2组血常规及治疗后不同时间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化疗结束后不同时间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使用芪胶升白胶囊可明显降低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对PD-1/PD-L1类药物引起骨髓抑制的个案报道进行系统检索,共得文献55篇.按照入选标准/剔除标准筛选纳入20篇(22例),其中男性14例(占63.6%).使用PD-1/PD-L1抑制剂1周期后发生骨髓抑制12例(占54.55%),17例为Ⅳ级反应(占77.3%),16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症(占72.73%),2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症(占9.09%).为临床了解PD-1/PD-L1抑制剂引起骨髓抑制发生特点、制定监护计划及处理该类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与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2 176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种类化疗药物等因素对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住院天数、费别、植物来源作用于微管蛋白质系统抗肿瘤药、烷化剂、抗代谢抗癌药、抗肿瘤抗菌药、金属络合物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0、0.147、-0.361、-0.642、-0.891、-0.656、0.769、-0.779。结论:年龄和住院天数都对骨髓抑制发生产生正相关作用,参加医保可以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对于抗肿瘤药来说,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抗肿瘤抗菌药、抗代谢药物、金属络合物、烷化剂、植物来源作用于微管蛋白质系统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19.
尹玉琴  朱静丽  赵益斌 《中国药师》2009,12(12):1802-1803
目的:分析骨髓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CsA)血药浓度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对39例骨髓移植受试者术后1~466d的526例次全血CsA谷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并观察CsA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受试者的220例次CsA有效血浓度为60~450ng·ml^-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受试者125例次为:100~500ng·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受试者为:100~300ng·ml^-1;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受试者112例次全血谷值浓度为:75~400ng·ml^-1;3例地中海贫血受试者术后进行的49例次为:150~500ng·ml^-1。其中8例出现排斥反应的谷值浓度为18.60~251.20ng·ml^-1;10例受试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谷值浓度为306.70—578.7ng·ml^-1;结论:跟踪监测骨髓移植术后受试者不同时间段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可减少排斥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CsA)的血药浓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药物相关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28例骨髓移植患者术后全血谷浓度进行监测,共252例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骨髓移植患者252例次监测结果提示,有效浓度为100~400μg.L-1。当浓度>400μg.L-1时,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增加为16.28%;当浓度<100μg.L-1时,GVHD率增加为27.27%。结论:及时监测CsA浓度,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才能减少GVHD以及ADR的发生,提高移植后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