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检测了25例MM病人(初治、复发组20例,缓解组5例)的血清VEGF水平,并与15例非恶性血液病和15例正常人对比。结果表明,初治、复发病人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和正常对照组,而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非恶性血液病组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初治、复发病人VEGF水平与Durie分期无关,而与Bataille分期有关,且与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MM病人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HSA)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转移,30例未转移)血清VEGF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和30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肿瘤组(分别P=0.000,P=0.000);有肿瘤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P=0.001);结直肠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VEGF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并可能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是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DNA文库筛选到的一个TNF超家庭新成员,为研究重组可溶性人VEGI对新生血管形成抑制活性,检测了重组可溶性人VEGI对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抑制活性以及对兔角膜诱生血管、鸡胚尿囊膜(CAM)血管的抑制活性。表明可溶性人VEGI可以直接抑制ECV304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兔角膜诱生血管、CAM血管形成。VEGI是一种新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强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50例胃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30名健康人的血清VEG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VEGF水平与胃癌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上升,VEGF水平亦明显升高。VEGF水平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预测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第Ⅷ因子单克隆相关抗原对78例胃肿瘤和43例非肿瘤标本进行观察。按照胃癌间质血管结构特征及分布情况.将其划分4个区带。78例胃癌除中心区带Ⅷ因子阴性外,另3个区带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非肿瘤组阳性率为7.1%。应用目镜测微尺对胃癌间质中的各级血管内径进行测量,胃癌中心区带、间带和外带血管内径均比无癌区带血管内径大,但被增生的内皮细胞阻塞。使局部组织有效血液循环量减少.利于肿瘤细胞在低氧条件下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瘦素(Lep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Tie受体及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出血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完整CAVM新鲜标本26例(Spetzler Ⅱ~Ⅲ级),其中13例CAVM有近期破裂出血史(病史和影像学诊断),另13例无明显破裂出血史(病史和影像学表现除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瘦素、VEGF及其受体、Tie1、Tie2、Ang1、Ang2在CAVM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法比较已出血和未出血CAVM内皮细胞中瘦素和瘦素受体、VEGF、Tie2和Ang2、Tie1及Ang1.已破裂出血CAVM的畸形团中VEGF、瘦素和瘦素受体、Tie2和Ang2表达显著,而Tie1及Ang1的表达较弱.结论 瘦素、VEGF、Tie受体及Ang1和Ang2在Cavm的畸形团中表达升高,而且在已破裂出血的CAVM中比未破裂出血的畸形团高.这表明VEGF、瘦素、Tie受体及Ang1和Ang2在CAVM的畸形团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升高,可能与CAVM的形成、进展及破裂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组织因子(TF)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给予多种剂量的芒果苷和(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处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以及相关试剂盒检测TF表达及活性的变化。结果 ox LDL上调TF的表达水平并增强其促凝血活性,而这一作用被芒果苷所逆转。而且,芒果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F m RNA与蛋白的表达以及促凝活性。芒果苷可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转录活性,PPARγ抑制剂——GW9662则可阻断芒果苷对TF的抑制作用。结论芒果苷通过激活PPARγ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TF的表达及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收集的 48例手术切除新鲜标本进行了研究 ,包括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学结构有较大区别 ,肥大细胞计数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并认为肥大细胞可能是影响血管瘤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侯麦花  孙凌云 《江苏医药》2003,29(6):460-46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其中免疫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比较重要[1] ,但有关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与SLE的研究报道少见。本研究通过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SLE患者血清中GM CSF水平的检测 ,以探讨GM CSF与SLE病情活动的关系 ,提示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我院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门诊及病房收治的SLE患者 4 7例 ,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其中女 4 4例 ,男 3例 ,年龄 14~ 6 1岁 ,平均年龄31 5岁。采用 1992年…  相似文献   

11.
宿建丽 《中国医药》2013,8(7):913-9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34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4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组)和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瘦素和sVCAM-1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高血压组、合并组血清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29.7 ±2.6),(32.9 ±3.8)μg/L比(26.1±2.7) μg/L;瘦素:(5.9±1.2),(12.8±2.6) μg/L比(3.2±0.7) μg/L,sVCAM-1:(841±117),(947±113) μg/L比(678±87) μg/L,HOMA-IR:3.5 ±0.6,5.7±1.1比1.3±0.5](均P<0.01);高血压组与合并组之间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高血压组、合并组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3、0.365、0.375,均P<0.05;r值分别为0.518、0.469、0.674,均P <0.05).结论 ①TNF-α、瘦素和sVCAM-1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②TNF-α、瘦素和sVCAM-1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尿素瘤内注射治疗舌部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接受单纯性尿素注射治疗的256例舌部血管瘤、血管畸形患者,按照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进行分类,将尿素治疗效果进行分类评价。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治愈121例(47.27%),基本治愈83例(32.42%)好转49例(19.14%),无效3例(1.17%),总有效率98.83%。按病变类别分类统计,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及淋巴管畸形的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100%、77.14%、57.14%。结论尿素治疗舌部血管瘤、血管畸形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肺血管收缩增强和肺血管结构重建可认为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血管变化特征。近 1 0多年来的研究提示 :肺血管内皮细胞 (Endothelial Cell,EC)在调节肺血管舒缩和血管增殖方面起重要作用 [1 ] 。 EC能合成及代谢多种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 [2~ 5] ,如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 WillebrandFactor,v WF)、内皮素、前列腺素 ,其中 v WF即为 EC合成的EC依赖性因子之一。本文着重介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 ,肺血管 EC中的 v WF的变化及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癌(B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BC分期、分级的关系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BC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出现复发(19例)或远处转移(2例)者、5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BC组的血清VEGF水平(269·2±58·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5±22·3)ng/L(P<0·01),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其中浸润性癌T2-T3(275·7±41·2)ng/L组明显高于浅表性癌Tis-T1(214·6±32·4)ng/L组(P<0·01),浸润性癌T4(338·8±43·7)ng/L组明显高于T2-T3组(P<0·01),G3级VEGF水平(332·9±45·6)ng/L显著高于G1级(231·2±38·5)ng/L和G2级(252·6±45·3)ng/L,G1级和G2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血清VEGF水平(142·4±31·8)ng/L明显下降(P<0·01),而术后复发及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256·3±93·2)ng/L再次明显上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VEGF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监测及判断复发的一个新瘤标。  相似文献   

15.
王蕾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05-106
目的本文主要就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展开分析讨论。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3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可知,冠心病组37例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比35例健康者高,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所以,需在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工作中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病因学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和继发性损伤 ,继而造成血管内水分丢失 (水肿 )、蛋白外漏 (蛋白尿 )和血管张力增高 (高血压 ) [1] 。目前普通认为内皮损伤是妊高征发病的中心环节[2 ] ,但这一损伤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至今仍未阐明。本实验测定了妊高征病人和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作用于内皮细胞时粘附因子的表达 ,探讨妊高征病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粘附因子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妊高征病人血清 :共 10例 ,由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产…  相似文献   

17.
殷观梅 《河北医药》2008,30(12):1970-1972
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inhib-itor,VEGI)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1997年Jan等[1]首先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VVEC)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一个TNF超家族新成员。基因点位于染色体9q32当时命名为TL-1,其完整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选取CHD患者7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测外周血中VEGF和IL-6的水平,并与5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 CHD组患者术前外周血VEGF和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CHD组,CHD组术后1 h外周血VEGF和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72 h和7 d较术前明显下降,但是其表达明显高于CHD组。术后72 h和7 d完全血运患者VEGF和IL-6水平明显低于不完全血运患者。结论血清中VEGF和IL-6水平是反映CHD患者冠状动脉炎症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术后VEGF和IL-6水平有助于PCI效果判断。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血管性病变的传统分类方法较乱,这对研究血管瘤的病因、病理和临床治疗造成诸多不便.Mulliken等[1]则依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近年来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并取得了明显的研究进展,对合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2~4].本文就血管瘤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血管性病变的传统分类方法较乱,这对研究血管瘤的病因、病理和临床治疗造成诸多不便。Mulliken等[1] 则依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近年来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并取得了明显的研究进展,对合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