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股静脉置管方法与传统股静脉置管方法。方法传统组105例,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置管方法,改良组98例,采用改良的股静脉置管方法,分别统计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等重要指标。结果改良组一针穿刺成功率95%,传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86%(P<0.05),改良组置管时间为(75.78±5.36)s,传统组置管时间为(91.36±6.95)s(P<0.01),改良组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数为5例,传统组为16例(P<0.05)。结论改良股静脉置管方法有操作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4种不同入路颈内静脉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危急重症患者安全顺利的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提供参考。方法择期心脏大血管外科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200例,随机分为4组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n=550例):A组前路法;B组中路法;C组后路法;D组低位锁骨切迹法。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A、B、C 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但A、B、C 3组的动脉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仅有D组发生血气胸13例(2.4%)。结论没有一种穿刺方法占绝对优势,掌握颈内静脉及其比邻解剖,熟悉多种穿刺途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B超引导定位和体表定位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方法将60例需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应用体表定位法行中心静脉置管,B组用B超引导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与A组相比,B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15.3±6.7s vs 33.6±8.2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vs 83%)、置管成功率(97%vs 87%)均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穿入动脉低于A组(3%vs 1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超引导定位可提高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改良超声引导法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血液净化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根据体表标志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彩超组40例经我院B超室具有彩超操作资质专科医师超声术前引导划线,明确颈内静脉位置、走向、颈内动静脉血管关系、距皮深度,并通过剑突下两腔心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在右心房观察导引钢丝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组患者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出血情况、置管并发症、接管透析血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组40例患者穿刺置管均获成功,无1例出现误穿动脉,穿刺置管出血量极少,无1例出现气胸等相关并发症。行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流效果满意,穿刺置管安全性、时效性、可重复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良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重复性强,可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简便性、安全性、可靠性,减少患者痛苦,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充足可靠。  相似文献   

6.
吴振  武林松  官双双  蔡宁  许卫兵 《安徽医药》2015,36(9):1116-1118
目的 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 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径(D1)、颈内静脉直径(D2)、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率、穿刺路径距颈内静脉中心距离(D3)、穿刺路径距颈总动脉外侧距离(D4)及可能触及颈总动脉例数。结果 与A组比较,B组D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4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搏动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准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定位穿刺术,目前,颈内静脉穿刺术大多采用盲穿法,由于一些患者颈内静脉血管走行变异,按照传统的定位方法盲穿,一次成功率低,并且容易造成并发症或副损伤发生。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超声实时显像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传统的盲穿方法在并发症、副损伤、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用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危重患者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进行改进以适应快速置管。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148例,单盲区组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4例,分别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和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24%,二次穿刺置管5例均成功,总成功率100%;传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78.40%,二次穿刺置管15例成功,总成功率98.67%,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置管时间改良组(25.5±2.5)min,传统组(27.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平均留管时间均为1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抢救危重患者,定位快捷方便,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送管时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不撤导丝透视下调整导管位置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头偏法以阻断颈内静脉,透视前撤出导丝。结果 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压颈内静脉阻断、不撤导丝透视下进行调整法对预防导管异位、增加置管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增加患者术中舒适感。方法将344例高位前路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6例和对照组148例,观察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患者的反应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与患者术中体位是否舒适有关。结论采用人性化置管方法可增加患者术中舒适感,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技术,经颈内静脉放入球囊漂浮导管,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32例中26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立刻起搏成功,有效起搏平均时间为6min,6例患者手术操作失败。结论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可以快速地恢复心脏的跳动,得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较佳途径.方法 将9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E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Ⅰ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S组),记录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组穿刺置管的穿刺完成时间比Ⅰ组和S组穿刺要短(P<0.01)、并发症少(P<0.05).E组穿刺和Ⅰ组穿刺比S组穿刺的置管完成时间长(P<0.01).三种穿刺的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无差异(P>0.05).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穿刺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是一种更为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介入手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介入手术血管穿刺成功率及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190例心律失常介入手术中行血管穿刺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股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53%,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93%。②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7.85%)较股静脉组(0.42%)、颈内静脉组(0.15%)、锁骨下静脉组(0.22%)为高(P<0.05)。③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静脉组、颈内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外周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皮股动脉穿刺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大多数经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65例尿毒症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第一针穿刺成功率89.70%,第二针穿刺成功率5.45%,未穿刺患者占4.85%。2渗血发生率7.88%,均压迫后止血。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极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彩超定位组(A组)和体表标志定位组(B组),记录两纽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彩超定位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6.
刘永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9):1385-1386,F0003
临床上常常由于各种原因经颈内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然而颈内静脉穿刺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存在各种变异,并且受年龄、不同的位置以及头部体位等因素的影响。详细了解颈内静脉,颈内静脉与静总动脉的解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探讨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后的应用效果及维护。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4月长期留置导管术的65例血液净化患者,术前均行颈内静脉B超,颈内静脉在7 mm以上入组。入组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并置入Cuff管,右侧60例,左侧5例。留置双腔导管通过撕脱鞘或引导导丝送入颈内静脉血管。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总成功率为9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达22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0.5个月。手术1周内常见并发症:导管由撕脱鞘送入组隧道局部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导管位置功能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可能与导管的置入方式无关。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使用时间长,形成血栓及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n=72),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n=54),对置管成功率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