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3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减少ADR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9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7例报告中发生ADR患者男性多于女性,ADR涉及的药品多为抗微生物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的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发生ADR的几率最高。结论收集整理不良反应药物报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其信息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院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玮  徐萍  黄庆华 《天津药学》2011,23(4):27-29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汇总2007—2009年上报的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及引发的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不良反应,50岁以上患者占52.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0.7%;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多,占90.3%,最多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5.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抗感染药物及静脉给药途径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金玉  郑昆 《齐鲁药事》2010,29(3):187-189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收到的410份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0例ADR的报告中,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占85.85%;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占58.0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8.05%和26.34%。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成功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 2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报告类型、给药途径、发生ADR药品品种、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等,并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 255例ADR中,男105例,女150例;年龄>60岁患者占比最高为38.04%;ADR类型以一般ADR居多,其中新的、严重ADR占比达到22.35%;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引发ADR的药品以抗感染类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结论 医院应加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途径及中成药ADR监测,建立并逐步完善门诊患者ADR监测平台,定期开展ADR、药物警戒及相关知识培训,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院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ADR中,老年患者多,占总例数的35%(21例),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中国药业》2009,18(2):52-53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1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1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多(46.67%),其次是中药制剂(17.5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韦炳华 《中国药事》2013,(10):1103-110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上报的24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大类,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累计的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坚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8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的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中老年患者较易发生ADR,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根据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监管力度,重点监护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11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  周月红  钟拥军 《中国药业》2009,18(20):60-6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收集到的1142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219种,其中抗茵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严重的ADR有69例。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河南省胸科医院12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汇总2009年1月—2010年9月上报的122例ADR报告,分别以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及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1种,其中抗感染药25种,占4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0.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药物热、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合理规范用药,加强ADR的检测及上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宜都市3年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24例 ADR 报告,对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ADR 报告中,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发生 ADR 的比例最高,占60.3%;静脉滴注最易导致 ADR,占总例数85.3%;抗感染药的 ADR 居首位,占4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1.5%。结论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患者过敏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 ADR 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ADR居首位(38.14%),中药制剂次之(28.8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1.3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8.1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1.45%),严重ADR有10例。结论:应充分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加强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014年我院上报的63例严重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严重ADR类别、预后情况、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63例严重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4.92%,抗微生物药物占32.61%,全身性损害占41.22%,静脉给药占60.87%。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及抗肿瘤药物,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慎重选用静脉给药的用药途径,在静脉给药后30min内,应高度警惕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3例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科室、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涉及药品30类,中、西药品共43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共81例,占6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116例,占94.3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例,占41.46%).结论 医院应提倡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龚善初 《中国药房》2012,(42):4002-4004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评价药品安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ADR报告142份,分别从ADR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ADR关联性评价、ADR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分级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份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0.99%);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1.8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25%)。结论:临床应充分评估用药安全风险,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职业等,对该院1307例ADR包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307例ADR报告中,男性的发生比例高于女性,61~70岁的老年人占26.55%;ADR药品种类以抗肿瘤药最多(45.4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0.9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73.2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预后分析,95.8%的ADR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 临床上应深入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该院2009年药品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收集的95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55例ADR报告中41~65岁患者占34.76%(322/955),女性多于男性(1.86∶1);静脉滴注50.05%(521/955)和口服给药44.48%(463/955)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8类药品。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应用抗菌药物占87.96%(235/26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3.51%(320/955),皮肤及其附件27.96%(267/9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上报的225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严重程度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较多;ADR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ADR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等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