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其中11例感染控制后2周应用自体骨髓移植,8例自体骨移植后自体骨髓移植.结果 骨折愈合15例,随访4~12个月,临床愈合时间为7~16周,平均8.2周,无局部感染的发生.结论 自体骨髓移植经皮注射于骨愈合不良部位可以诱导成骨,有修复骨折及骨缺损作用,临床应用简单、创伤小、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在C臂X线机下抽取自体红骨髓注射至骨折不愈合部位。结果 27例不愈合患者中23例最终愈合,愈合时间3~11个月,3例有少许骨痂生长,1例患者无骨痂生长。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治疗骨折不愈合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孔志刚  于海泉 《河北医药》2008,30(11):1656-1659
目的探讨大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和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2006年,我们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创伤所性骨缺损及骨不愈合38例,根据骨缺损的部位及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中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治疗大段骨缺损16例,同种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局限性骨缺损22例。结果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38例,37例骨性愈合。大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移植15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0~25个月,平均11.5个月,感染复发1例。局限性骨缺损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骨髓移植2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同种异体骨为一种良好骨植入材料,长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后可用于创伤造成的大段骨缺损。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可用于修复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和局限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骨不连是指骨折两端在8个月内未能达到骨性连接,或者为骨折6个月后未能达到骨折愈合,又称骨折不愈合,为骨折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骨折愈合功能停止.传统的治疗方式多采用内固定联合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临床有些人多次手术不能成功的报道[1].近年来骨髓移植术、机械压力刺激法、骨传导法、组织工程等方法不断应用于骨不连临床治疗,特别是骨髓移植术联合外固定技术受到临床上的青睐.笔者对52例骨不连患者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方法,同期选择45例骨不连患者,采用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二种不同方法治疗骨不连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立涛  王辉等 《河北医药》2000,22(12):894-895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1996年3月-2000年6月,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患者56例。采用抽取自身红骨髓,在X线透视下用一枚骨穿针刺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术后加压包扎并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每月1次,共需2-3次。结果 5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2个月,平均2.8年。骨折愈合53例。X线示;骨折线消失,有欠量连续骨痂形成,未愈合3例。结论 自体骨髓移植在骨不连部位有成骨作用,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疗效和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从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选择性对9例四肢长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患者行经皮自体骨髓移植。结果 9例患者其中肱骨干2例,尺骨下1/3 1例,股骨干3例,胫骨中下1/3 3例行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每个月均拍摄X片,观察3~6个月以上骨折端有骨痂生长,并形成连续性外骨痂,骨折线模糊,局部无叩击痛,上肢持重,下肢弃拐负重均无痛为成功。7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78%。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管状骨骨不连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是治疗骨不连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2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并重新内固定,术后配合口服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21例患者其中19例最终愈合,2例发生再次不愈合,愈合率为90.5%,平均愈合时间为5.9个月。结论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结合红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局麻下自髂骨抽取自体红骨髓约10~15ml,在X线透视下进行严格的骨髓移植操作,同时配合ESWT治疗19例骨不连患者,与单纯ESWT治疗组2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髓移植后随访1年,有16例长骨骨不连患者获得愈合,骨折愈合率84,2%,略高于单纯ESWT组;联合治疗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9.13周,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后成骨作用明显;采用ESWT结合红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方法简单、有效,不失为骨不连非手术疗法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11例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钛金属钢板、自体髂骨植骨,单臂外固定架等综合治疗。结果11例术后X线片显示,1个月骨折端周围出现骨痂,3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6个月骨折愈合。无固定物断裂、弯曲和松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髓内钉内固定、钛金属钢板、自体髂骨植骨,单臂外固定架综合治疗骨不连骨缺损,能加快骨折愈合,是治疗长骨骨不连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体浓缩骨髓干细胞复合人工骨微创治疗骨不连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有20例骨不连患者接受治疗,其中骨不连合并部分骨缺损1~1.5cm者5例。术中抽取自体骨髓血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原理进行细胞分选,取得高浓度的骨髓干细胞悬液,用负压抽吸的方法复合人工骨和骨髓干细胞悬液约30min,经骨端穿刺器用磨钻磨削瘢痕硬化组织,并将复合人工骨微创植入骨折端。术后第一天,1、3、6个月及术后1、1.5年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浓缩的骨髓干细胞悬液显微镜下单核细胞计数达到10^5个/ml以上;所有患者穿刺点无感染及异常疼痛,以骨折线消失,患者完全负重,骨折部位无疼痛感为骨折愈合标准,骨折愈合18例,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应用自体浓缩骨髓干细胞复合的人工骨,经骨端穿刺器植入骨折端,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尤其适合于合并骨缺损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纯自体骨同Bio-OSS骨粉联合修复牙周牙槽骨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1年11月门诊接受治疗的牙槽骨缺失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自体骨组和Bio-OSS联合联合组。其中,单纯自体骨组中18例患者18颗牙槽骨缺失;Bio-OSS联合组17例患者18颗牙槽骨缺失。自体骨组患者中使用合适的钻针并使用自体骨碎屑注入牙槽骨缺失部位。Bio-OSS联合组患者在植入螺纹种植体后,并联合Bio-OSS人工骨,将二者混合植入牙槽骨缺失区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相对高度,并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实行植入手术后均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缺失牙槽骨均生长良好,但Bio-OSS联合组的新生骨量较单纯植入骨组多,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比例显著低于单纯自体骨组。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牙种植手术制备过程中收集到的自体骨碎屑可以作为填充牙周骨缺失部位的有用材料,减少了二次手术的概率,提高了手术一次成功性,避免自体骨再次使用。自体骨联合Bio-OSS混合植入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于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从1990年6月—1993年12月采用控基磷灰石生物微晶玻璃人工骨(HBG)充填骨囊肿腔或 HBG 与游离自体骨混合充填骨囊肿腔14例。除1例股骨上1/3骨囊胂伴病理骨折术后过早负重而致髋内翻畸形外,其他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无复发。本人着重强调术中彻底刮除囊肿腔壁后以2份 HBG 与1份游离自体骨充填囊肿腔。术后观察无一例发生惑染。HBG 及游离自体骨与宿主骨嵌合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某社区低骨量(包括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骨密度现况及不同年龄段骨丢失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46例50~75岁的低骨量女性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并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再次测量骨密度,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丢失情况。结果:低骨量女性患者身高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腰椎及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下降,以50~岁及65~岁组下降明显(P<0.05)。在未经任何干预情况下,各年龄段各部位总骨丢失率下降趋势明显,其中50~岁组L1-4的总骨丢失率为50%,为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结论:骨量低下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前期,应早期进行规范干预,以减少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复方骨肽注射液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组(钙尔奇D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和乙组(钙尔奇D治疗),各4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骨代谢、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JOA)。结果 治疗后,甲组的中医症状评分、JOA评分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INP)水平明显低于乙组(P<0.05);3级骨质疏松患者比例甲组低于乙组(P<0.05),骨密度水平甲组高于乙组(P<0.05);VAS甲组低于乙组(P<0.05)。结论 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骨密度水平,缓解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杨文成  陈涛  甘洪全  王志强  白俊清 《河北医药》2011,33(11):1612-1614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试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试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试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试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试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2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试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2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HBOT)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活性的影响。方法: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载体,将1mg的rhBMP-2植入Wistar鼠小腿的肌袋内,30只鼠被随机分成HBO组和对照组。在材料植入3,7,21d时对新骨形成分别进行X线、生化分析及组织学检查。结果:21d时两组中均有新骨形成,但HBO组新骨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7d时在HBO组植入材料的周边有软骨组织出现;同时,在7d和21d时HBO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C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BO加快了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活性和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离体培养后与生物衍生骨(bio-derivcd bone,BDB)复合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mm的骨缺损,其中20只,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通过手术将其植入右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另5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2、4、、8、12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X线放射学检查、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 术后2、4、8、12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生物衍生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D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SPECT骨显像在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一男长跑运动员,22岁,左足背部疼痛、肿胀4个月,症状时好时坏。MRI检查,可疑足舟部骨折。一男足球运动员,19岁,右足部疼痛3年,伤后半年行MRI检查,示右足足舟骨线性骨折。两患者均行SPECT核素骨三相扫描。结果结合病史及体征,核素骨显像为阳性,两例患者均诊断为右足足舟骨应力性骨折。结论 SPECT骨扫描在诊断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中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期开放植骨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总结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3例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6岁。骨缺损1.5~4cm,平均2.5cm。采用患处换药、清创、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清创后Ⅰ期行自体松质骨开放植骨,骨条直径〈5mm。术后严格无菌换药,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术后平均用药21d。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移植骨条表面覆盖肉芽组织时间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时间平均13周。所有骨缺损处经植骨后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6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者。结论Ⅰ期开放植骨术是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简单可行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了疗程、简化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Data from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studies revealed that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nd on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ntiepileptic drugs (AED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Bone diseases were reported in about 50% of patients on AEDs.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osteopenia/osteoporosis, osteomalacia, rickets, altered concentration of bone turnover markers and fractures were reported with phenobarbital, phenytoin, carbamazepine, valproate, oxcarbazepine and lamotrigine. The mechanisms for AEDs–induced bone diseases are heterogeneous and include hypovitaminosis D, hypocalcemia and direct acceleration of bone loss and/or reduction of bone form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vidence, predictors and mechanisms of AEDs-induced bone abnormalitie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on AEDs, regular monitoring of bone health is recommended.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is recommended for all patients. Treatment doses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and even anti-resorptive drug therapy are reserved for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pathological fra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