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喂养兔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实验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PAI-1 mRNA表达:同时采血分离血浆.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浆PAI-1活性与对照组比明显增加(P〈0.01):该组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PAI-1 mRNA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该组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PAI-1 mRNA表达显著低于高胆固醇血症组(P〈0.01),血浆PAI-1活性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胆固醇喂养兔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表达PAI-1增加,血浆活性增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抑制高胆固醇喂养兔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PAI-1表达及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高固醇血症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和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高胆固醇血症(A)组和非诺贝特治疗(B)组.ELISA法测定0、8和12周时血浆TNF-α、PAI-1浓度;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 mRNA的表达.结果 A组兔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升高(P<0.01),而B组显著减少(P<0.01);A组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B组非诺贝特治疗4周,TNF-α浓度降低47.8%(P<0.05),PAI-1浓度降低51.92%(P<0.05);实验各阶段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997,P<0.05),TNF-α浓度与总胆固醇(TC,r=0.5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46,P<0.05)明显相关;血浆PAI-1浓度与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 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抑制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干预对高脂血症兔血清及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 8w后,随机分为两组:①高胆固醇组: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wk;②非诺贝特组: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30mg·kg-1·d-1 ),共 4wk。另选普通饮食 12wk兔(n=5)作为对照组。取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称量,并行脂肪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及脂肪细胞培养液中TNF α水平。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测定脂肪细胞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 高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非诺贝特干预 4wk未对血脂产生明显影响,但能降低体重 ( -19% )及皮下脂肪量 ( -40% ),并能降低血清TNF α水平 ( -44 7%,与高胆固醇组比,P<0 05 )。非诺贝特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脂肪细胞分泌TNF α。三组兔脂肪细胞PPARα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诺贝特能独立于降脂作用外降低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兔体重和皮下脂肪量并降低血清及脂肪细胞分泌TNF α,这一作用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α)信号转导通路在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以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和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mRNA表达为心肌肥大反应指标,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及其相应阻断剂MK886对高糖高胰岛素致心肌肥大作用的影响。利用Realtime—PCR方法和westemblot方法分别检测PPAR—α及其下游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高糖高胰岛素模型组(25.5mmol/L葡萄糖与0.1gmol/L胰岛素),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和AN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PPAR-α的选择性激动剂非诺贝特(10^-6、3&#215;10^-6和10^-5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P〈0.01)。非诺贝特3&#215;10^-6mol/L明显上调高糖高胰岛素模型组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并阻遏其下游损伤性炎性因子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MK886可完全阻断非诺贝特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的上述改善作用(P〈0.05)。结论:PPAR-α及其下游炎症因子Cox-2参与了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5.
周吉银  周世文 《中国药学》2007,16(4):300-30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理结构改变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其与PPARe α/γ/δ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注射链脲菌素(35mg·kg^-1,i.p.)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16周每天分别拌食给予低中高剂量小檗碱(75、150、300mg·kg^-1)、非诺贝特(100mg·k^-1)和罗格列酮(4mg·k^-1),用HE染色检查骨骼肌结构病变、分光光度法测定肌糖元和甘油三脂含量及免疫组化检测PPAR α/γ/δ的表达。结果骨骼肌纤维在各组大鼠中仍正常分布,中高剂量小檗碱部分地改善糖尿病肌纤维的萎缩,增加肌糖元和降低甘油三脂含量(P〈0.01)。中高剂量小檗碱和罗格列酮都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PPARγ蛋白水平(P〈0.01),中高剂量小檗碱和非诺贝特能促进PPARα和PPARδ的表达(P〈0.01)。结论小檗碱调控骨骼肌PPARα/γ/δ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骨骼肌纤维萎缩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一扬  王亦凡  高振英 《中国药师》2009,12(12):1787-1789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伴甘油三酯≥2.3mmol·L^-1患者151例,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83例,依高血压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维生素B1片10mg,po,tid;治疗组非诺贝特片100mg,po,tid,均连续服药3个月。服药前及服药期满时各取静脉血栓查甘油三酯及尿酸。结果:对照组中,甘油三酯在服药后比服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服药后比服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甘油三酯和尿酸在服药后比服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与治疗组服药后比较,后者的TG及UA降低程度较前者更明显P〈0.01。结论:非诺贝特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尿酸血症,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素格  李德征  蒋树林 《河北医药》2013,35(11):1608-1610
目的研究PPARα、PPARγ在SD大鼠NAFLD/NASH的形成中的作用,并初步从胰岛素抵抗(IR)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20)、高脂对照组(FC组,n=20),高脂加罗格列酮组(FR组,n=10)、高脂加非诺贝特组(FF组,n=10)。饲养12周末时随机取NC组与FC组各10只一并做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及肝组织的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然后给予罗格列酮、非诺贝特及继续高脂饮食干预,共4周。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等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PPARα、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FC组大鼠呈高脂血症,与NC组比较,PPARα的mRNA表达下调,而PPARγmRNA表达上调(P<0.05),IR和肝细胞脂肪变及炎性程度加重(P<0.05);与FC组比较,FF及FR组PPARα的mRNA表达上调,PPARγmRNA表达下调,IR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IR模型中,PPARα、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与IR密切相关,可以共同促进NASH的进展,而使用PPARs激动剂后对大鼠NASH及IR起到了有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新西兰兔主动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BCA1)、载脂蛋白A1(ApoA1)以及清道夫受体(SRB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新西兰家兔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穿心莲内酯高、中、低3个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50g,造模喂养4周,4周后按照分组继续进行高脂饲料喂养,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1h取主动脉进行LDLR、ABCA1、ApoA1以及sRB1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穿心莲内酯不同剂量组新西兰兔主动脉LDLR、ABCA1、ApoA1、SRB1 mRNA表达都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有明显诱导LDLR、ABCA1、ApoA1、SRB1 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与吡格列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效果。方法24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非诺贝特组:100 mg · kg-1· d-1、吡格列酮组:30 mg· kg-1· d-1,于造模后开始给药,共给药21 d。大鼠尾静脉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每只0 k.1 ml,制备 AA 大鼠模型。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是由临床观察(体重,关节炎指数评分,足跟肿胀度)进行评估。骨密度( BMD),骨矿物质含量( BMC)于给药20 d由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IL-1β,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和吡格列酮组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足跟肿胀度明显降低( P <0.05),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P <0.05),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P <0.05),IL-10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 P <0.05)。结论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血脂症患者代谢参数、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60例,每天予非诺贝特0.2g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尿酸(UA)以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结果 ①非诺贝特可显著降低TG、TC、FFA和UA,升高HDL-C(所有P〈0.01);②非诺贝特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抵抗减轻6%(P〈0.05);③非诺贝特可明显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P〈0.01)。结论 非诺贝特不但具有调节血脂作用.还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和改善内皮功能作用。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与HDL水平的升高、FFA水平的降低以及内皮功能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544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等相关规定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31.8%,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有选药不当、高起点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8.
对天津市北辰医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上市药品安全性的再评价,是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对天津市北辰医院10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20.
张新静  徐艳  杨倩倩  王军 《安徽医药》2023,27(7):1437-1440
目的 通过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退行和进展的影响因素,了解ROP的发展规律,以期对ROP病儿的临床及筛查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底筛查的病儿472例。收集确定有眼底病变的141例病儿的临床资料,退行组107例,需干预治疗的进展组34例,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与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退行组和进展组平均胎龄分别为(31.61±2.29)周、(29.76±1.82)周,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58(1.25,1.82)kg、1.26(1.03,1.48)kg,无创通气时间为8.50(6.00,18.75)d、20.00(10.75,32.25)d,两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占比分别为40.2%(43/107),79.4%(27/34),败血症59.8%(64/107)、82.4%(28/34)、贫血59.8%(64/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