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60 kV管电压技术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应用于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的可行性。方法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方案:100 kV管电压, 常规50 ml,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或试验组(采用低剂量方案:60 kV管电压, 30 ml对比剂混合20 ml生理盐水,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各30例。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左右肺叶下动脉的HU值, 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评价客观图像质量, 并记录辐射剂量。主观图像质量由放射科医生根据总体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增强均匀性用5分法进行评估。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噪声、SNR、CNR及辐射剂量,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结果所有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CTPA图像主观总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增强情况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肺...  相似文献   

2.
作者选择了欲行肝门恶性肿瘤梗阻切除术的19例患者,男10例、女9例,年龄43~73岁。其中胆管癌15例,胆囊癌3例,肝细胞癌1例。病例均行血管造影、CT动脉性门脉造影(CTAP)及彩色和光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各方法分别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比较。以5~7ml/s的速度将30~40ml对比剂(Renografin30或Iohexol 140)分别注入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采用Digitron2(西门子公司)。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顶部,对比剂同前,速度1.5ml/s,总量150ml,延迟20~30s后10mm连续横扫,过肝门时5mm层厚,使用GEHiLite Advantage或GE HiSpeed Advantage行动态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主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75例患者行MSCTA检查,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4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40~16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主动脉瘤20例(发生在开主动脉3例,主动脉弓部7例,腹主动脉1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主动脉硬化性溃疡6例,主动脉缩率1例,其中,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行介入治疗13例,与选择性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从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的优势,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了自己在十个月中所作的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的经验。造影剂均用15%的泛影葡胺钠盐,注射速率依所检查的血管而定,但通常低于常规动脉造影。例如,腹主动脉用30ml,以15ml/秒速率注入;胸部升主动脉用40ml,20ml/秒。作者更愿意用较大量的稀释造影剂,而不喜欢用较小量的不稀释造影剂,因为稀释者可以更好地混合和防止因造影剂分层而形成的伪影。主动脉造影使用较小的薄壁的5 F 辫尾导管,成象率2帧/秒或更快。作者十个月中814例DSA 中有189例(23%)施行的是IA DSA。IA DSA 最通常的指征是下肢外周血管性疾病,这些病例中的大多数有肾功能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triple-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TRO CTA)中联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与低管电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收集90例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行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使用对比剂浓度和管电压的差别分成A组(对比剂浓度270mg I/ml,管电压100k V)和B组(对比剂浓度320mg I/ml,管电压120k V)。记录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剂碘剂量、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图像CT值、噪声值(image of noise,N)、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总体图像质量(overall image quality,OIQ),统计分析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对比剂碘剂量、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一般资料、图像CT值、噪声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总体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方法进行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在保证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对比剂碘剂量和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血管跟踪造影检查下肢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跟踪造影技术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造影床的两次移动 ,先摄取未注射对比剂的下肢影像 ,再摄取注射后的血管图像 ,两者相减 ,得到整个肢体连续的血管减影图像。结果 :12例患者行 16例次跟踪造影均获得成功 ,11例发现病变 ,其中 9例下肢血管广泛性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伴不同程度的狭窄 ;2例患者血管完全闭塞 ,其中 1例行经导管血栓旋切术后再通 ,另 1例溶栓治疗后 ,行PTA球囊扩张并置入血管内支架 1枚。结论 :利用跟踪造影技术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 ,操作简单 ,患者痛苦小 ,病灶部位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静脉留置针直接动脉端顺行穿刺的方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造影,评估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狭窄情况,为临床手术重建内瘘功能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提供正确的术前影像指导.方法 采用西门子Artis U中型C臂机对46例临床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佳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检查,穿刺针选用BD Intima Ⅱ 20G或22G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内瘘动脉端顺穿成功后,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安射力,速率1~1.5ml/s,对比剂总量约2~5ml,造影图像采集为4帧/s.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内瘘造影图像,包括动脉流入道、吻合口和静脉流出道等影像,血管狭窄程度、长度、部位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内瘘吻合口狭窄2例;桡动脉流入道狭窄伴头静脉流出道狭窄5例;头静脉流出道狭窄37例,内瘘吻合口狭窄伴静脉流出道狭窄1例,桡动脉流入道闭塞伴内瘘侧枝循环形成1例.结论 采用静脉留置针在内瘘动脉端顺穿的方法行内瘘血管造影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患者易接受、可重复性好、对比剂用量少、图像清晰、动态显示等的优点,尤其是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保护十分有利,能准确评估患者的透析血管通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前置双流法行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探讨行CTPA检查时合理降低对比剂使用剂量。方法选取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86例,行CTPA检查,随机分成常规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和前置双流组(20 ml浓度为50%对比混合液+2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目标血管CT值、信噪比(SNR)、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结果常规组和前置双流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45、1.35和1.80,P>0.05);上腔静脉和降主动脉CT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和1.95,P>0.05),肺静脉主干和升主动脉CT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和2.77,P<0.05);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结论CTPA检查时,前置双流法在满足诊断要求前提下可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肺静脉及升主动脉伪影干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作为阴性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肺栓塞(PE)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6只用明胶海绵建立了PE模型后的犬分别用CO2作为阴性对比剂、碘对比剂作为阳性对比剂行MS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得两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60ml CO2可使肺动脉充分显影,CO2 CT血管成像和碘对比剂CT血管成像都显示了肺动脉内的栓子,栓子在前者图像上比后者更清晰。结论用CO2作为阴性对比剂行MSCT扫描对诊断PE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医源性胆道出血中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源性胆道出血患者21例。经皮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和肝总动脉造影,明确出血的部位后,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及栓塞治疗。结果 21例患者血管造影均证实有出血病变。血管造影表现为假性动脉瘤者17例(81.0%),对比剂外溢者4例(19.0%)。栓塞材料采用PVA颗粒栓塞者2例,单纯弹簧圈8例,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11例。1次栓塞止血成功率为85.7%(18/21),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大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成功。术后随访5~28个月,患者均未再发胆道出血。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均未出现异位栓塞、肝功能衰竭、栓塞所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选择性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微创、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是诊断和治疗医源性胆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肺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拟诊肺血管病变的患者行MSCTA,对所有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42例有肺血管病变,其中3例确诊为肺动静脉瘘,可以显示扩张迂曲的肺动脉和引流的肺静脉;6例确诊为肺动脉瘤,可以显示局限扩张的肺动脉;9例确诊为肺隔离症,可以显示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24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PE),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和附壁性充盈缺损.结论 MSCTA可以无创地诊断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瘤、肺隔离症及PE,可为肺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了36例青少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PTA治疗。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4~15岁(平均9±3岁)。检查包括肾闪烁法、Captoril试验、尿路造影和肾超声波图。30例为纤维发育不良,6例为神经纤维瘤病。使用1、4或5F辫尾和眼镜蛇导管行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超选择造影。静脉注射20~40ml东莨菪碱使肠道低张,采用全麻。选择性肾血管造影后,把亲水导丝进到紧末梢血管。用4.5F、球囊直径(3~7mm)适于患者的同轴导管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血栓栓塞症(简称VIE)血管造影中的扫描技术及其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临床疑诊为肺血栓栓寒症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有4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血管造影复查,患者常规先进行螺旋CT平扫,然后经肘正中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120ml,扫描延迟时间为20-25秒,注射速度为3ml/s,由膈顶上扫描至主动脉弓下,扫描范围约12—16cm,层厚为2—4mm,果:26例患者中6例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正常,16例均显示有肺血栓典型症状,呈条状或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影像表现,4例经溶栓治疗后,肺血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结论:一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能够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进行较精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咯血患者的食管固有动脉(PEA)血管造影表现,分析出现异常PEA的高危因素,评价明胶海绵(GS)栓塞PEA的安全性.方法 对接受动脉栓塞治疗的43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PEA造影术,包括肺结核15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18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肺癌3例.1例1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无效.对发现异常的PEA行GS经导管内栓塞.观察选择性PEA插管的结果,分析PEA的血管造影表现.经导管补充栓塞PEA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PEA选择性插管成功37例(86.0%),共发现39支PEA.PEA表现异常17例(45.9%),血管18支(46.2%),主要表现为主干增粗、迂曲,分支增多、紊乱并进入相邻下肺组织,PEA与肺动脉分流11例,4例PEA发出1支下肺支气管动脉并与正常起源的支气管动脉异常交通2例.PEA表现异常患者中,病灶均累及肺下叶基底段,其中基础疾病以单纯性支气管扩张最多.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PEA可参与咯血的供血,当肺内病灶累及下叶基底段时,有必要行选择性PEA造影.异常的PEA应用GS经导管补充栓塞是必要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双倍剂量对比剂在颈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检查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行颈部CE-MRA检查的患者400例,200例用单倍剂量对比剂,200例用双倍剂量对比剂,行3D-CEMRA扫描,经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组获得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所得结果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使用单倍剂量对比剂的患者,图像质量优者为122例,良50例,差28例;200例双倍剂量患者,图像质量优者165例,良30例,差5例。结论采用双倍剂量对比剂所获得的颈部动脉血管图像优于单倍剂量对比剂所得的图像质量,有利于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16.
近来,对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兴趣逐步增加。作者在28例已知有肝疾息的病人施行常规的选择性肝或腹腔动脉造影后立即施行了动脉DSA。28例中22例已知有肝的恶性疾病,6例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局部肝肿块病变血管解剖。在动脉造影后,不改变导管的位置,立即做DSA。以7毫升/秒的速度,注入15~20毫升造影剂。以1帧/秒的速度平均摄8幅照片,其后均作了再蒙片后处理。所有照片均由三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复习。将DSA 照片质量分为。“不良”——无法诊断;“模糊”——可诊断,但动脉的对比和空间分辨力低;“良好”——动脉的对比和空间分辨力良好。然后,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实质期和静脉期的血管显示情况。28倒31次DSA 检查结果无“不良”,“模糊”11例(35%),“良好”20例(65%)。28例中21  相似文献   

17.
头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头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和选择性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头面部蔓状血管瘤病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分次完全填充栓塞的资料。结果 :12例头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经血管造影检查均得以明确诊断。经分次完全填充栓塞治疗后治愈 4例 ,显效 6例 ,有效 2例。经超选择性插管后用线段、聚乙烯醇微粒 (PVA颗粒 )、明胶海绵、弹簧圈或可脱球囊栓塞上颌动脉 5支 ,颞浅动脉 5支 ,面动脉 4支 ,枕动脉 3支及耳后动脉 2支。 4例患者行单次栓塞 ,7例患者行 2次栓塞 ,1例患者行 3次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均见拟栓塞的靶血管团基本消失。 5例栓塞后行手术切除 ,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进行栓塞是治疗头面部蔓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右肾上腺静脉造影比左侧肾上腺静脉造影技术困难,选择性肾上腺静脉取血时,右侧插管多不能取足够量的血。作者使用的导管尖端向右弯曲约45度,类似肝动脉造影用的导管(RH型)。导管尖端纤细,仅通过直径2.5mm的导丝。由大隐静脉插入后,一旦尖端插入左肾静脉,在透视下向右反转导管,其尖端则自行转向对侧右下方,能比较容易地插入右肾上腺静脉,作者对20例疑肾上腺肿瘤及高血压病例均行两侧的肾上腺静脉造影及静脉取血。用Seldinger法,首先从右腹股沟部行选择性左肾上腺静脉造影及取血后,再调换上上述导管,行右肾上腺静脉造影及取血。选择性右肾上腺静脉取血20例中18例成功(90%)。取血量7~10ml,造影前后应试注造影剂,以确认导管尖端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在选择性经导管血管造影期间行C形臂CT(CACT)检查与MDCT对检测肝细胞肝癌(HCC)的准确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于化疗栓塞前对30例不可切除的HCC病人(平均73岁)行CACT检查。提前获取动脉门静脉造影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介入科对2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对明确有对比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的患者行栓塞治疗.对于肠道血管增多、扭曲、紊乱的间接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造影阳性发现为19例,其中16例为行内镜下钛夹治疗失败的患者,造影检查发现对比剂外溢的直接出血征象,栓塞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控制,随访1个月内未出现再发消化道出血症状.3例造影发现间接出血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入缩血管药物3~7 d,经导管泵入垂体后叶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患者出血逐渐停止,2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出血症状.4例造影未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行经验性栓塞术后继续行内科止血治疗,止血效果欠佳.结论 对于内镜下治疗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行选择血管腔内治疗,尤其是对内镜下发现明确出血的患者效果更佳.术前的内镜检查对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检查发现异常血管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