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一些方法尽量减少和防止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献血者的安全,确保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本站采集的286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跟踪记录分析。结果 286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9例,总反应率为6.64%,其中,轻度反应占4.55%、中度反应占1.75%、重度反应占0.34%。出现枸橼酸盐中毒的有10例,占3.50%;出现精神性因素反应的3例,占到1.04%;出现身体性因素反应的4例,占1.40%;出现环境性因素反应的2例,占0.70%。结论体重偏低、第一次捐献血小板、空腹、身体疲劳、睡眠不好的献血者比较容易出现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群体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806名,统计献血反应发生人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及采集量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发生献血反应67名,占1.15%。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5%和2.67%,初次和多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01%和0.96%,采集单份血小板者和采集双份血小板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4%和1.3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和采集双份血小板献血者易发生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机采血小板发生解聚不良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血小板解聚不良发生率,确保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 收集本科2021年1月至6月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基线资料,观察血小板采集后发生解聚不良的情况。分析献血者的性别、年龄、采血机器类型、是否服用抗炎药物、是否更换针头进行再次穿刺以及是否发生献血反应等对机采血小板解聚不良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样本中有20例出现解聚不良情况,解聚不良发生率为25%(20/80)。单因素分析显示,献血者血小板解聚不良与献血者献血反应、血制品保存温度及再次穿刺有关(均P<0.05),与献血者性别、采血机器类型、服用抗炎药无关(均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献血反应、血制品保存温度及献血者再次穿刺与血小板解聚不良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血小板解聚不良与献血者有无献血反应、血制品保存温度以及是否再次穿刺密切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机采血小板解聚不良情况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本站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采用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共1256例,然后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为628例。针对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然后观察和对比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共8例,占1.27%,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χ2=5.19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对机采的捐献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充分体现了在献血服务过程中的人性化,而且更有利于减少以及预防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80人均为首次献血小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实验组在整个献血过程中由专人全程陪护并给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有4例轻度献血反应;对照组有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两组经卡方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励式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献血者精神紧张、焦虑,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心身健康和献血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李英  李萍 《现代保健》2011,(4):136-137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介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要点。结果发生献血反应14例,献血反应率2.23%。其中枸橼酸盐过敏反应3例,较严重的低钙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lO例。结论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可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机采血小板也称单一供者血小板,是指用血细胞分离机从1名健康献血者血循环中1次采集1位患者1次治疗量的血小板[1]。在献血过程中,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我站2004~2005年两年间共发生机采献血不良反应32人次,现就其反应情况、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8.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立香  郑世兰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58-1658
机采血小板纯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在我国已被广泛推广应用.所需献血者人数少,减少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但由于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长,循环血量大,有时可出现献血反应.为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提高产品质量,现将本站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8~2016-06本血站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献血者53例的献血资料,综合分析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献血者中,50.94%献血者因血小板冲红所致,18.87%献血者因采血部位血肿所致,15.09%献血者因献血反应所致,7.55%献血者因乳糜血所致,7.55%献血者因耗材质量、溶血等其他因素所致。结论: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常因献血者自身因素及工作人员不合理操作所致,因此,通过加强采集前检测及献血者筛选,同时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规程,有效规避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提高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采献血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对机采献血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安慰鼓励献血者,并经立刻暂停采血,取平卧位,给予温热葡萄糖水饮服和进食蛋黄派后,献血者低血糖的症状逐渐得到恢复,最后成功机采血小板.结论 分析判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做好采血前的宣传、采中护理、采后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和有效的处理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效果。方法以我站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接待的1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机采血小板献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献血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机采前的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采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 <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0%(P <0.05)。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改善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献血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过程中出现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6月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100例出现MCS+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聚集献血者的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果。结果在采集过程中,第一循环出现血小板聚集15例,占15.0%;第二、三循环出现血小板聚集60例,占60.0%;最后一个循环出现血小板聚集25例,占25.0%。经调查分析,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原因是抗凝剂量不足占55.0%、采血速度不稳定占15.0%、献血者的精神因素占15.0%、献血者血常规参数异常占10.0%、耗材安装不到位占3.0%、环境及设备因素占2.0%,其中以抗凝剂量不足为最常见。结论通过探究MCS+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聚集原因及处理措施,减少血小板聚集的发生,提高产品的质量,使献血者的献血过程更加舒适,从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营养状况及其与献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温州市中心血站81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献血者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等铁代谢指标,结合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变化,调查机采献血人群的铁营养状况,并根据性别、年龄、年献血频率、每次捐献量和献血总次数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献血者铁缺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献血组和多次献血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初次献血组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均值高于多次献血组,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均值低于多次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9例多次献血组中,铁缺乏献血者155例,铁缺乏率为23.52%,明显高于初次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献血频率及献血总次数是多次献血者铁缺乏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OR>1),其中献血总次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年献血频率(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血小板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机采血小板因具有纯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血小板的采集所需时间长、抗凝剂进入体内量相对较多,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甚至发生头晕、恶心等献血反应,而这都直接关系到献血者重复献血率的高低[2]。故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深圳市血液中心自2015年1月开始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1200名献血者纳入研究,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体重(45~50 kg,51~60 kg,61~70 kg,>70 kg)、不同献血次数(首次献血、多次献血)及不同循环血量(<2500 mL,2500~3500 mL,>3500 mL)条件下机采血小板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差异。结果:45~50 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93%,明显高于51~60 kg组(11.97%)、61~70 kg组(10.30%)以及>7 kg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1~60 kg组、61~70 kg组及>70 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47%,明显高于多次献血组的6.69%(P<0.05)。>3500 mL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88%,明显高于2500~...  相似文献   

16.
崔聃 《中国保健》2009,(18):782-783
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捐献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对采集过程中的护理注意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市采血车进行献血的6000例献血者,对其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6000名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为67(1.11%)名,其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34(0.56%)名,发生中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25(0.41%)名,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8(0.13%)名,在全部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心理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42(62.68%)名,睡眠不足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6(23.88%)名,空腹献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5(7.46%)名,环境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3(4.47%)名,其他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2.12%)名。结论:采血车上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导致,所以采血车上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给予献血者相应的心理护理,以避免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为献血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并提高人民群众的献血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采成分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程度、临床表现,并根据献血反应进行针对性地处理,保证献血者安全。方法使用NGLXCF—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562人次,男473名,女89名,对其中发生的76例献血反应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多见轻型献血反应,未发生特别严重的反应。血小板计数低的、体重轻的、首次献血的以及女性献血者反应率多。结论选择体重重,血小板计数高,男性献血者以及多次献血者,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邸梅 《中国卫生产业》2014,(9):53+55-53,55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时全程系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本站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参加机采血的无偿献血者2735例进行全程系统护理,即在采血前进行心理护理,在采集的过程中进行体位护理、穿刺护理和观察护理,在采血后进行防感染有效护理,然后观察和总结护理的效果.结果 全部献血者经过全程系统护理,出现献血反应的共19例,占0.69%,疼痛感觉人数为25例,占0.91%,经询问和统计,绝大多数献血者有再次献血的意向,共2408例,占88%.结论 对单采血小板者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是确保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者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针对性改进,最大限度保留献血者。方法采用电话询问、网上交流等方式,对1 221例流失献血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机采献血者流失主要原因是献血者工作忙、联系失败、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健康问题等。结论血站应做好成分献血知识宣传,加强献血后信息沟通,完善献血者个人信息并适时提醒,努力提高献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