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均于月经第8~10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卵泡直径14~18 mm时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隔日进行宫腔灌注治疗,同一周期共灌注2~3次,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比较治疗后2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类型、活产率、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周期取消率以及胚胎种植率。结果治疗组活产率、β-HCG阳性率及持续妊娠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类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FET后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内膜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周期移植优质冷冻胚胎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资料,将上述周期分为内膜刺激组和非内膜刺激组.内膜刺激组60个周期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周期前一周期对内膜进行刺激;非内膜刺激组97个周期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周期前一周期未行内膜刺激.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内膜刺激组和非内膜刺激组比较,临床妊娠率(61.67%vs 52.58%)、着床率(44.34%vs 41.88%)有所提高,异位妊娠率(2.70%vs 3.92%)、早期流产率(8.11%vs 17.65%)有所降低,但以上指标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膜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着床率有提高的趋势,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志强 《淮海医药》2021,39(6):624-626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氯米芬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氯米芬治疗的4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采集医院同期戊酸雌二醇联合氯米芬治疗的4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时子宫内膜厚...  相似文献   

4.
薄型子宫内膜是影响妊娠和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薄的内膜会降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妊娠率和着床率。目前对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学研究较少,治疗方法虽多但缺乏临床统一性和规范性。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旨在为薄型子宫内膜的预防以及规范治疗方法提供可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莉 《北方药学》2018,(6):123-124
目的:分析芬吗通红片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自然周期组(30例)应用黄体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芬吗通组(30例)加予芬吗通红片治疗,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结果:芬吗通组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芬吗通有助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率的提高、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冷冻胚胎移植治疗的100例患者(均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内膜准备方案为戊酸雌二醇,B组内膜准备方案为芬吗通。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情况以及冷冻胚胎移植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下流血以及内膜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组(芬吗通)方案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治疗效果良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9例异位妊娠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了本地区异位妊娠的解剖部位、病因、临床特征以及异位妊娠病例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其结果表明:藏、汉族妇女的解剖部位、生殖器发育均无差异。而异位妊娠中子宫内膜的片状蜕膜及正常周期的出现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检测指标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12例行FET治疗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转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转内膜3 d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以及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分析各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组在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他达拉非治疗后与未缺失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3种分型临床妊娠率、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Ⅰ型组到Ⅲ型组内膜厚度(mm)逐渐增高;Ⅱ型组、Ⅲ型组妊娠率(62.7%、60.9%)均显著高于Ⅰ型组(25.0%)。结论 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型对FET结局有预测的作用,而单纯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7,(3):166-169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对评价胚胎种植结局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新鲜周期是否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30例)及未妊娠组(30例)。全部患者均于行IVF-ET前一个月经周期排卵后的第7天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MVD测定。结果:临床妊娠组MVD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妊娠组HCG日孕酮高于临床妊娠组,临床妊娠组三线型子宫内膜比例高于未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G日孕酮提前升高,导致妊娠率下降。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在治疗子宫内膜过薄不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70例因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于月经来潮12 h内,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行微创刺激。对照组不行内膜微创刺激术。两组患者均给于雌激素及黄体酮治疗, B超检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内膜厚度(8.46±1.65)mm,妊娠率23.3%,手术操作时无明显疼痛不适,无感染发生;对照组内膜厚度(6.20±0.64) mm ,妊娠率12.5%。结论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进行微创刺激,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和护理配合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本科行激素替代周期冷冻胚胎移植(FET)的不孕症患者398例,实验组198例,对照组200例.结果 经过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和护理配合治疗后,实验组有77%(152/198)的患者内膜可达≥8 mm,对照组有53% (106/200)达到目标值.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和护理配合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应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后妊娠及围产情况。方法8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应用体外受精技术(IVF,52例)或卵胞浆精子注射术(ICSI,29例)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流产和围产情况。结果81例不孕患者治疗后的共妊娠30例,妊娠率37.64%;流产6例,流产率20%。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流产率、活产率、足月产率、剖腹产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辅助生育技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有效疗法,IVF和ICSI的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王玉侠  魏兆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897-289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对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症患者122例,其中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32例为观察组,另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反应及IVF—ET的临床结局情况。结果两组间促性腺激素用量、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21.9%,低于对照组的30.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临床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助孕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经治的98例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而不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每位患者发生不孕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结果在本组98例不孕患者中,经过治疗成功妊娠的患者91例,治疗有效率为92.86%。结论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取的调整生活方式、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等治疗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正常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23例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和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共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病例、自制回顾性分析调查表、分析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情况、妊娠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发生意识障碍共6例,神经损伤共6例,视物模糊共5例,恶心呕吐共6例.对患者不同脑血管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后有14例患者引产,所有患者均随访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妊娠中期伴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危急应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保证孕妇生命安全,病情稳定后,应对孕妇引产的必要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6.
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琼  伍琼芳  李游  田莉峰 《江西医药》2010,45(9):855-858
目的研究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方法将351例不孕患者分为卵巢正常反应组(n=225)及卵巢反应不良组(n=126)。以上2组再各分为微刺激促排卵方案试验组及常规促排卵方案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促排卵治疗结果和临床结局。结果卵巢正常反应组中常规促排卵组的Gn天数、Gn支数、获卵数显著多于微刺激组(P〈0.05),卵巢反应不良组中常规组的Gn天数、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与微刺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的Gn支数显著多于微刺激组(P〈0.05)。卵巢正常反应组中常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双胎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微刺激组(P〈0.05),宫外孕率、流产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巢反应不良组中常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宫外孕率、流产率、双胎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与微刺激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为0。结论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不影响临床妊娠率的前提下能明显减少Gn量,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对于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使用微刺激方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每28天为1个周期。前14 d每日口服1片砖红色片(内含雌二醇2mg);后14 d,每日口服1片黄色片(内含雌二醇2 mg和地屈孕酮1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d,1次/d,至当月排卵后的第7天停止服药。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子宫内膜厚度、整合素β3、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S)和舒张末期的谷值(D)比值(S/D)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MVD和厚度、整合素β3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两组RI、PI、S/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7.50%、5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能够显著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血流情况,增加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