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胆道钳夹与毛刷活检的诊断敏感率,探索胆道疾病病理学检查新途径。方法 连续92例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FCD)治疗。PFCD过程中,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向胆道内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钳夹和毛刷活检,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检查。结果92例钳夹活检患者90例成功获得组织块,技术成功率97.8%(90/92)。钳夹活检敏感率较毛刷活检敏感率高(88.0%比76.2%,X^2=4.251,P=0.039)。结论 PTC下胆道钳夹活检操作简单,创伤小,敏感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胆道病理学诊断新途径,毛刷活检在胆管癌的诊断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术中胆道钳夹活检诊断恶性阻塞性黄疸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获取病变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 PTC术中引入活检钳对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胆肠吻合术后复发黄疸患者于梗阻部位活检,判断狭窄的良恶性,采取相应的减黄措施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PTC造影显示梗阻部位均位于胆肠吻合口处,行钳夹活检,技术成功率100%,敏感性为94.4%(17/18),其中14例钳夹到肿瘤组织,证实为肿瘤复发;3例病理为纤维组织增生和(或)炎症,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考虑瘢痕性狭窄;另1例钳夹阴性,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术后随访证实为肿瘤复发。所有患者钳夹术中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活检术后行内外引流管和(或)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黄疸消退明显(P<0.05),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1)PTC术中胆道钳夹活检诊断胆管癌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敏感性高;(2)采取介入方法降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恶性阻塞性黄疸PTC胆管活检病理学与PTC影像学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与PTC胆管活检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并接受PTCD和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及PTC胆管活检的连续76例阻塞性黄疸病例,比较PTC胆管活检与PTC影像学特征的关系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TC胆管活检对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阳性率低于PTC间接诊断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0.178,P=0.001<0.05),但PTC胆管活检对组织学定性诊断的阳性率与PTC间接诊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533,P=0.111>0.05).PTC胆管重度扩张者的胆管活检阳性率高于胆管中度和轻度扩张者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H=7.991,P=0.018<0.05),PTC胆管活检阳性率与PTC阻塞形态和部位无关.结论 PTC胆管造影是PTC胆管活检的基础,二者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提高PTC胆管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高位胆管梗阻的介入治疗和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100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9例,转移瘤22例,肝移植后胆管病变18例,原发性肝癌15例,胆囊癌6例。测定术前,术后3~7d、8~14d血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79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2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所用支架4种31枚。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d胆红素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8~14d胆红素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8.
阻塞性黄疸介入病理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难以切除,无法取得病理诊断,单凭影像学难以作出正确的病因和病理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下胆道活检使该病病理诊断得到了解决。现扼要综述关于阻塞性黄疸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及其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6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其中肝门部肝癌18例,胆管癌16例,胆囊癌累及胆总管3例,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16例,胰腺癌8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结果20例放置了胆管支架,其中2例因左右肝总管梗阻各放置了2枚金属内支架;15例放置了内外引流管;29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1例右侧胆管放置支架,左侧放置内外引流管。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胆管出血2例,其中胆管出血致出血性休克1例;感染4例,2例出现败血症;肝功能损害5例;局限胆汁性腹膜炎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电解质紊乱1例;引流管部分移位或脱出8例;引流管阻塞2例;支架置入后早期发生再狭窄1例。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正确选择适应证、规范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道重度狭窄行介入放射学钳夹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1年9月气道重度狭窄、不能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24例,行胸部MSCT以明确狭窄部位及程度,其中严重狭窄位于气管者14例,隆突2例,左主支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2例;DSA下以介入放射学技术经口腔依次向气道引入导丝、导管,并交换引入鞘管,经鞘管引入内镜活检钳对气道狭窄区钳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气道狭窄区钳夹活检技术成功率100%,能获取满足病理要求的标本,未出现气道出血、穿孔、纵隔气肿、窒息、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DSA导向下介入放射学钳夹活检是急诊气道支架置入前明确病理学性质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失败者的可行替代技术,操作简单、安全,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黄疸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下胆管钳夹活检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阻塞性黄疸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 (PTC)下胆管钳夹活检病理诊断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方法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3年 3月 ,因阻塞性黄疸接受介入放射学PTC、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 (PTCD)和胆管内支架置入的连续 6 5例患者 ,男 36例 ,女 2 9例 ,年龄 33~ 88岁 ,平均 5 4岁 ,病程 7~90d ,平均 32d。PTCD减黄术中 ,在数字影像监测下经PTC途径用活检钳和毛刷对病变段胆管活检。通过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通道向胆管内送入 8F鞘至阻塞段 ,经鞘先后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胆管钳夹和毛刷活检 ,获取多个标本 ,用 10 %甲醛溶液固定后 ,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分析用 χ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 ,以P <0 0 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6 5例阻塞性黄疸 ,PTC下胆管活检技术成功率 10 0 % ,5 8例获得组织学诊断 ,分别为胆管腺癌 4 2例 ,胆管鳞癌 1例 ,胰腺癌 2例 ,肝癌 2例 ,转移癌 5例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例 ,硬化性胆管炎 1例 ,胆管结石 1例 ,菌团沉积 1例 ,慢性胆管炎 1例 ;阴性结果 7例。钳夹活检的病理学阳性率 89 2 3%。 4 5例胆管癌钳夹活检敏感度较 16例非胆管癌性肿瘤高 (分别为 95 5 6 %和 6 8 75 % ,χ2 =5 919,P =0 0 15 )。 5 8例毛刷活检 4 3例获得细胞学诊断 ,有胆管腺癌 36例 ,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单纯外引流14例、内外引流31例、置入金属支架内引流34例。术后患者一般症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因不可切除胆道癌致阻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61例胆道癌行经皮介入降黄患者的资料。总体划分为训练组(n = 188)及验证组(n = 7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有阻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存情况。绘制AUC曲线及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通过K-M曲线评估分类预测因子的危险分层能力。 结果在261例患者中,训练组中位OS为244 d(IQR:213,275)。验证组中位OS为236 d(IQR:186,28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血清钠、糖类抗原199水平和肿瘤亚型为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和1年的OS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诺模图。ROC曲线下面积显示,该模型在训练组(0.817、0.825和0.796)和验证组(0.921、0.880和0.904)对3、6个月和1年的OS预测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 结论本模型能够较好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1年的生存机会,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0例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 ,9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9枚金属内支架 ,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 ,并比较介入手术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10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或内外引流管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治疗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 ,疗效满意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16.
1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1例,转移瘤28例,原发性肝癌16例,胰头癌11例,以及壶腹部癌4例均经介入治疗。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PTBIED)者43例,接受胆道支架置入术(PTIBS)者47例。所有患者术前总血清胆红素(TSB)水平与术后3~7d及10—15d者进行了比较。结果90例患者的TSB水平从术前298.4(204.3~482.6)micromol/L降至术后3~7d的281.4(76.2~482.6)micromol/L(P〈0.05)。76例患者的TSB水平从术前的298.4(204.3~482.6)micromol/L降至术后10~15d的146.2(37.6~358.6)micromole/L(P〈0.01)。PTBIED与PTIBS二者间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介入治疗术对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总结诊疗经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29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PTCD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58例患者(19.6%)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29例、肝动脉出血6例、急性胰腺炎15例、胆心反射6例、肾衰竭1例、再发胆道梗阻2例。其中2例胆道出血患者、3例胆道感染患者及1例肾衰竭患者经治无效死亡,余患者均病情好转。结论 PTCD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可有效防止多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接受介入治疗的高位MOJ患者208例,选择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梗阻类型、术前感染、介入治疗方式、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白蛋白(ALB)水平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梗阻类型、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等是影响高位MOJ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进行治疗是影响介入治疗高位MOJ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