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前后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Cag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Hp+CagA+冠心病患者57例为根除治疗组,同期住院的57例Hp-CagA-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除治疗组接受根除Hp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期为6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接受血脂、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水平及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的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反应(FMD)检测。结果:治疗后根除治疗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cEM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前根除治疗组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CagA+,可改善合并Hp+CagA+感染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斯锞  刘芙成  黎世尧  廖文  杨杰 《华西医学》2004,19(4):606-60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粘膜组织学的影响。方法:纳入52例病例,均经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胃窦CAG伴Hp感染。并作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抗体检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洛赛克、阿莫西林、痢特灵治疗1周及对症治疗,B组予对症治疗。随访1年。1年后复查胃镜、RUT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完成实验A组25例、B组23例。A组窦部炎症、萎缩治疗后明显减轻;治疗后窦、体部炎症A组明显轻于B组。B组治疗前后组织学无明显变化。B组体部慢性炎症加重率明显高于A组。A组组织学改变与患者CagA状态无关,B组中CagA阳性者体部活动性炎症加重较CagA阴性者明显。结论:根除Hp能使CAC患者胃炎反胃窦萎缩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学方法及放免法测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情绪应激前后血浆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活性:血栓素B2(TXB2)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T am).结果表明:(1)应激后PAF在冠心病组变化最显著(P<0.001),且冠心病组持续时间较高血压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持续时间长.TXB2在冠心病组亦有显著升高(P<0.05 ),PAGTam以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升高显著(P<0.05),但持续时间均较短.( 2)应激过程中PAF与血小板活性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因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病变,P AF在冠心病组内持续升高时间长且幅度大.结果显示,情绪变化可明显影响冠心病患者体内 PAF水平变化,而PAF作为一血管活性介质可影响冠状血管血供,冠心病患者情绪应激致冠心病发作过程中伴有PAF水平升高变化,说明PAF对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青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观察根除Hp治疗对其的影响,以探讨Hp在溃疡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Hp感染30例,非Hp感染25例)溃疡患者血清IL-2和IL-4的含量,比较Hp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其含量的差异,对Hp阳性者进行以洛赛克为中心的三联根除治疗,比较Hp根除前、后及Hp根除者和未根除者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比较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Hp感染者血清IL-4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P<0.01),Hp根除后明显高于根除前(P<0.001),Hp未根除者前后无变化(P>0.05),Hp根除者明显高于未根除者(P<0.05),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Hp未根除组(P<0.05)。而IL-2在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除Hp治疗对其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Hp感染后IL-4分泌减少引起的TH2弱势应答为本地区Hp相关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免疫致病机制,对Hp阳性的溃疡患者进行根除Hp治疗可调节优势免疫应答类型和TH1/TH2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含呋喃唑酮的改良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0例。序贯疗法组(A组):先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Bid,5d;再予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呋喃唑酮100mg,Bid,5d。铋剂四联7d组(B组):雷贝拉唑10mg+枸椽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Bid,7d。铋剂四联10d组(C组):方案同B组,疗程10d。治疗结束停药至少4周后空腹行14C-尿素呼气试验,Hp根除者12个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229例患者完成治疗,A、B、C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2%、78.9%、89.5%,A组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者12个月后A、B、C组复发率分别为4.5%、15.8%、6.3%,A组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改良序贯疗法对Hp根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口源性口臭的关系。方法选择无牙周疾病的口臭患者68例,健康对照组70例,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对Hp感染的口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三联方案根除Hp,B组不予根除Hp治疗,检查两组患者Hp及口臭的根除情况。结果 68例口臭患者的Hp阳性率为64.7%(44/68)。无口臭对照组有23例为Hp阳性,Hp阳性率为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4例口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予根除Hp治疗,其中19例根除Hp成功,根除率为86.4%,根除Hp者口臭缓解18例,占94.7%。B组22例未予根除Hp治疗,同期复查口臭,缓解为2例,占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非口源性口臭其中一个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含奥硝唑与含甲硝唑的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初次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进行比较。方法12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奥硝唑组和甲硝唑组,奥硝唑组给予奥硝唑+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甲硝唑组予以甲硝唑+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疗程均为10d。停药4周后复查13 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记录患者在药物治疗至复查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115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的根除率,奥硝唑组、甲硝唑组分别为86.67%(52/60)、72.13%(44/61),按完成治疗(PP)分析奥硝唑组、甲硝唑组根除率分别为91.23%(52/57)、77.19%(44/57),2组ITT和PP根除率奥硝唑组明显高于甲硝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PP分析,奥硝唑组、甲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6/57)和26.32%(15/57),甲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奥硝唑组(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消失。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奥硝唑组成本及成本-效果比值(C/E)均高于甲硝唑组。结论对初次根除Hp治疗的患者,含奥硝唑的四联方案疗效好、安全性高,推荐作为当地非青霉素过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90-2691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15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本次治疗共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酪酸梭菌散剂14 d;第2阶段,三联疗法+酪酸梭菌散剂10 d;第3阶段,酪酸梭菌散剂7 d。观察组和对照组方案相同,均用药31 d。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空白模拟胶囊。治疗停药4w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两组患者治疗2w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4.8%,对照组Hp根除率为47.4%,观察组Hp根除率比对照组明显高出很多(P<0.05)。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三联疗法,能有效促进Hp根除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00-1801
以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确诊的Hp感染患者分为序贯疗法组与四联疗法组。序贯根除组前5d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d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四联疗法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0d。根除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予黏膜保护剂维持治疗,随访12w。随访前后行胃镜检查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对Hp根除率进行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分析比较。结果意向性分析显示,四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0%(79/94)和84.7%(83/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901)。符合方案分析显示,四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8.7%(79/89)和88.3%(83/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414)。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根除Hp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序贯疗法总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均明显低于四联疗法(P<0.05)。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序贯疗法费用更低,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以查体人群(118例)和ITP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血清Hp检查、13C呼气试验确定有无Hp感染,Hp阳性者测定抗CagA抗体滴度.Hp阳性ITP患者行Hp根除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血小板是否增加.结果 入选查体人群118例,Hp阳性者79例,Hp阴性者39例.其外周血PIJT、WBC、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P患者38例,Hp阳性22例,其中Caga阳性18例;Hp阴性16例.查体人群中,血清CagA阳性者29例.ITP患者中Hp阳性率为57.9%,查体人群中Hp阳性率为66.9%;二者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Chi-square 1.032;P=0.310).而在Hp阳性者中,ITP患者CagA阳性率(81.8%)明显高于查体人群(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Chi-square 14.074;P=0.001).ITP患者根治Hp后疗效观察:无效:12例,2例男性,4例cagA阴性.有效+显效10例,100%为女性,100%cagA阳性.治疗有效率45.5%.结论 正常人群感染Hp后,外周血白细胞、Hb、血小板无显著性改变.ITP患者与查体人群,二者Hp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Hp阳性者中,ITP患者CagA阳性率明显高于查体人群.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部分治疗有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经根治Hp治疗后,部分患者PLT水平逐渐回升,平均5周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定量评价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门诊及住院患者,分3组:冠心痛组(CHD组)16例,糖尿病组(DM组)20例,冠心痛合并糖尿病组(CHD+ DM组)27例,同时选取24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对入选者应用RT-3DE行三维容积成像,并应用四维右室功能(4D- RVF)分析软件计算右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及射血分数(RVEF),分别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与NC组比较,CHD组、DM组及CHD+ DM组的RVEDV及RVESV明显增大(P<0.05),RVEF无显著差异(P=0.31).结论:CHD、DM及CHD+ DM患者即使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右室内径正常、右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但是其容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已增大.  相似文献   

12.
王坤坤  秦勤  李杨  何文彬 《临床荟萃》2014,29(3):287-290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水平变化,探讨hsCRP、HCY和MMP-9与CHD的发生发展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因胸痛症状入院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67例,其中CHD组202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65例,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81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5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查血浆MMP-9的水平,hsCRP、HCY由检验科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 ①CHD组hsCRP、HCY、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AMI组、UA组患者血浆hsCRP、HCY 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组(P<0.05).③AMI组与UA组hsCRP水平及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MI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1).⑤CH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与HCY、MMP-9呈正相关(r=0.128、0.199,P<0.05),HCY和MMP-9之间亦成正相关(r=0.400,P<0.05).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hsCRP、MMP-9、HCY 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CY、MMP-9及吸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①hsCRP、HCY、MMP-9水平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MI组和UA组)hsCRP、HCY、MMP-9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现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并通过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其致病机理.[方法]对1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及52例因其他疾病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心病(CHD)的患者,以^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作为现症Hp感染诊断指标,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三种炎症因子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结果]ACS患者现症HP感染率(45.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19.2%)、三种炎症因子水平ACS组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1),现症HP感染者中有76.5%合并慢性Hp感染,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敏C反应蛋白及Hp现症感染和慢性感染同时并存与ACS相关性最强.[结论]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ACS发病的促发因素之一,而现症Hp感染可能通过激发急性炎症反应参与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260例既往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Hp感染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130例,A组为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治疗组,B组为泮托拉唑+胃三联(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组,各组疗程均为1周,疗程结束4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效果,结果阴性者判断为Hp根除,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A组Hp根除103例,根除率83.1%(103/124),B组Hp根除107例,根除率87.7%(107/122),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3.2%(4/126),B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10.4%(13/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具有与常规四联疗法相似的根除Hp疗效,而且可以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更好,可作为根除Hp感染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含雷贝拉唑与含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忏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门诊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行86倒,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给予雷贝拉唑+阿英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42例,给予兰索拉唑+阿英西林。克拉霉素。疗程结束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试验,观察溃疡愈合及Hp根除情况。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的治愈率、Hp根除半均高于对照组,而Hp感染复发率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显菩提高溃疡愈合的治愈率、Hp根除率,降低Hp感染的复发牢,且安全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9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4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免疫浊度法检测hs-CRP浓度.结果 UAP组血浆TNF-α、hs-CRP水平为(34.87±9.59)ng/L、(2.34±0.81) mg/L,显著高于SAP组的(25.39±7.68) ng/L和(1.79±0.59) mg/L(P均<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87±5.24) ng/L、(1.15±0.35) mg/L(P均<0.01).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浆TNF-α与hs-CRP对预测冠心病心绞痛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血清.soLCXCL16,soLICAM1及hsCRP水平及l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另选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soLCXCL16,soL—ICAM1及hsCRP水平。并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事件(MACE)。结果ACS组比SAP组有较高的,soL(、XcL16(P〈0.05),soL—ICAM1(P〈001)及hsCRP(P〈0.05)水平,且2组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CXCL16与hsCRP、TG、CHO、LDL,存在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但在ACS组、soL—CXCI.16与mLICAM1有相关性,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检测soLCXCL16、soL—ICAM1及hsCRt’水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因胸闷或胸痛入院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5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血清LP(a),比较各组血清LP(a)水平,分析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LP(a)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亚组间血清LP(a)水平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人的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中的Hcy水平,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5.3±9.4)μmol/L、(9.1±6.5)μ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cy的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