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伎蝉  蒋贤高 《新医学》2012,43(2):121-122
随着淋巴瘤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和(或)化学治疗后HBV再激活的情况日益受到重视.该文报道1例NHL患者,化学治疗前HBsAg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阴性,肝功能正常.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3个周期,在第3次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因未及时复查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患者于化学治疗结束后出现HBsAg阳转及HBV再激活,最终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该例的诊治经过提示,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NHL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化学治疗方案,在化学治疗前亦应给予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化学治疗过程中如肝功能出现变化,应及时复查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以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淋巴瘤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方法 36例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拉米夫定组)化疗同时及化疗期间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并持续至化疗结束后半年;对照组42例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未接受预防性拉米夫定治疗.对2组患者HBV病毒激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拉米夫定组36例,病毒再激活5例(13.9%),无一例死亡;对照组42例,病毒再激活19例(45.2%),死亡2例(4.8%),2组病毒再激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3,P=0.003),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9,P=0.497).对照组使用CEOP方案24例,7例(29.2%)病毒再激活;使用R-CEOP方案18例,12例(66.7%)病毒再激活,CEOP和R-CEOP方案病毒再激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3,P=0.01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利妥昔单抗与对照组HBV再激活相关(P=0.042,OR=4.139,95%CI为1.052~15.207).结论 对于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同时应使用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激活,特别是使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化学治疗(化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筛查率和化疗后HBV的激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化疗的449例淋巴瘤初治患者的HBV感染筛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化疗前HBV筛查率为86.2%,转氨酶水平升高比转氨酶正常的患者化疗前的HBV筛查率更高(OR=2.509,P=0.04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患者中,化疗后HBV激活率为16.1%(9/56),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HBV激活率更高(29.2%、6.3%,P=0.030),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HBV激活率(12.0%、50.0%,P=0.046)。HBs 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生2例HBV激活。结论 HBV激活在合并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中常见,尤其是对于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应常规筛查HBV,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降低HBV激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 HBsAg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 N H L伴HBsAg阳性的14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149例中男92例,女57例,中位年龄44(19~7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所有患者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或恩替卡韦500μg ,化疗后定期监测肝功能及HBV‐DNA。【结果】149例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肝功能损伤。其中病毒高拷贝数35例(HBV DNA>104 copy/mL ),无一例病毒激活。化疗前肝功能异常33例,无肝功能损害加重现象。【结论】在有效抗病毒及激素减量的同时,密切监测乙肝DNA及肝功能,并严格遵循抗病毒药物的停药时间,HBsAg阳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在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淋巴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收集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B-NHL合并既往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6.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军民  沈志祥 《新医学》2003,34(6):385-386
1引言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利妥昔单抗)又名美罗华(mabthera),是第1个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自问世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2万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治疗,目前该药已用于联合化学治疗阶段。另外,利妥昔单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得到重视。2药理作用机制95%以上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表达白细胞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20,CD20是信号传导复合物的一种成分,与B细胞激活后生长及分化的调节有关。仅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表达CD20,当正常B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病毒表面抗原(HB sA g)的表达、肝功能变化及拉米夫定的作用,同时与67例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及67例普通人群做对比。结果:67例NHL患者HB sA g阳性率为23.9%,明显高于本地区普通人群(9.0%)及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10.4%);HB sA g阳性的NHL组中,化疗后肝损害发生率(68.8%)与HB sA g阴性患者发生率(29.4%)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在预防病毒复活时起到重要作用。结论:NHL患者HB sA g阳性率高于本地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其他肿瘤组)及普通人群组,拉米夫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HBV的再激活;HBV感染者在化疗时应加强保肝并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逐年增多。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治疗方案尚不统一。针对DLBCL合并HBV感染患者DLBCL的首选治疗方案为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 但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HBV再激活, 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者患者死亡。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疗法, 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已取得显著疗效, 但仍存在争议。对于DLBCL合并HBV感染患者, 化疗前应实施预防性抗HBV治疗, 从而避免HBV再激活, 使患者可完成多个疗程化疗, 改善患者预后。为了进一步探索DLBCL与HBV之间的关系, 笔者拟就DLBCL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预防和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集NHL合并HBV感染患者84例,在化疗同时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或恩替卡韦(0.5 ms/d),就组间病毒学突破率,原发性无应答率、病毒学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的病毒学突破率、肝炎突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病毒学突破率为34.2%,原发耐药率为10.5%,肝炎突发率为26.3%,肝衰竭发生率为2.6%;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2%、0%、0%、0%,两者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HL并HBV感染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疗效相当;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DNA>103 copies/mL的患者恩替卡韦有更低的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能更好地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诱发乙肝病毒(HBV)发生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CR结合Taqman探针技术检测YIDD/YVDD变异,并对12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72周,有34.17%(41/120)的慢性乙肝患者血中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组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与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与AL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严格根据患者的HBVDNA载量和ALT水平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是减少耐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 而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证实, HBV感染与DLBCL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伴HBV感染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存在异质性, 并且在不同研究中, 伴HBV感染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亦存在差异。同时, HBV感染状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使用、伴HBV感染者是否采用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 均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笔者拟对伴HBV感染DLBCL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伴HBV感染DLBCL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在预防和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有效性。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共收集NHL合并HBV感染患者84例,在化疗同时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或恩替卡韦(0.5 mg/d),对病毒学突破率,原发性无应答率、病毒学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的病毒学突破率、肝炎突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病毒学突破率为34.2%,原发耐药率为10.5%,肝炎突发率为26.3%,肝衰竭发生率为2.6%;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2%,0%,0%,0%,两者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HL并HBV感染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DNA<103copies/mL,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疗效相当;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copies/mL的患者恩替卡韦有更低的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能更好地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及HBV阳性NH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NHL患者及同期就诊的其他患者796例(排除肝癌患者)HBV感染情况,将285例NHL患者分为HBV阳性组(n=51)和HBV阴性组(n=23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BCL-2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影响NHL预后的因素。结果285例NHL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均P<0.05),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HBV阳性组B细胞型居多(P<0.05),两组在肝功能、乳酸脱氢酶(LDH)水平、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化疗后HBV再激活、BCL-2蛋白表达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阳性组治疗总反应率低于HBV阴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V阳性、化疗后HBV再激活、肝功能异常、血清LDH升高、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中高危、ECOG评分≥2分以及BCL-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NHL患者总生存率的不利因素(均P<0.05),而获得缓解是有利因素(P<0.05)。结论NHL患者HBV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HBV阳性NHL多分期晚,治疗反应率低,提示NHL的发生和发展与可能HBV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殷云 《全科护理》2009,7(29):2678-2678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淋巴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阿霉素(CHOP)方案为主,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此方案不敏感,或在治疗2个或3个疗程后出现耐药,给进一步治疗造成了很大困难。随着生物免疫技术的发展,一种仅靶向作用于B细胞,与前B细胞或成熟B细胞上的CD20结合,并引发B细胞溶解的新药——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的出现给难治性NHL开创了全新的治疗模式。国外大量试验表明,CHOP化疗与利妥昔单抗有协同作用,而并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然而,由于这种药价格昂贵,临床并未广泛使用,对于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还没有相关的报道。我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对收治的15例难治性NHL行CHOP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5例难治性NHL病人,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为23岁~47岁;均有细胞学病检结果,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套细胞淋巴瘤4例,中心细胞型2例。1.2治疗方法第1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mg/m2,用10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氨甲蝶呤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B细胞型NHL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CHOP方案(第1天静脉注射750mg/m2环磷酰胺+第1天静脉注射50mg/m2表柔比星+第1天静脉注射1.4 mg/m2长春新碱+第1~5天口服100 mg/d泼尼松),此外每次CHOP方案治疗前1d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375mg/m2。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CHOP方案结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输入氨甲蝶呤2g/m2。氨甲蝶呤对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5个周期。治疗后评估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结果治疗结束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83.3%)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第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脱发、乏力等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黏膜感染、肝功能损坏、皮疹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仅有1例患者因黏膜感染合并Ⅳ度骨髓抑制最后死亡,两组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在化疗结束予以相应处理后,于下1个周期化疗前指标转归正常。结论在使用CHOP方案的基础上,利妥昔单抗联合氨甲蝶呤治疗NHL的疗效较利妥昔单抗好,虽增加了消化道反应、黏膜感染、肝功能损坏、皮疹的发生率,但绝大部分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予以相应处理后指标转归正常,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自然杀伤(NK)细胞生物疗法或化疗在老年惰性B细胞淋巴瘤(i NHL)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61例老年i 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利妥昔单抗+NK细胞)和对照组36例(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方案)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疗程后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比例,近期疗效及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疗程后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比例,近期治疗总有效率,5年PF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R-CHOP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NK细胞疗法在老年i NHL患者中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回顾临床资料,研究我院46例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用量为375mg/m2,每个疗程的第l天使用;另一组单用CHOP方案.结果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CR)52.1%,总有效率(OR)82.6%;CHOP组CR率34.8%,OR率60.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CHOP方案联用能明显提高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R率和OR率,未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预防治疗,并持续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对照组40例患者仅予化疗、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HBV-DNA、肝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化疗结束后HBV再激活率、肝炎发生率、延迟或中断化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能明显减少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HBV再激活,进而减少化疗后肝炎发生率、延迟或中断化疗率.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恶心、呕吐护理,肝功能损害护理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16例CD20 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每3周1次,共4次.其间联用CHOP方案治疗4个疗程.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87%.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30%~40%,其中国际预后指数(IPI)≥3或有大肿块的预后不良患者占DLBCL的比例高达30%~50%[1-4].尽管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类化疗方案极大地提高了DLBCL患者的疗效[5-9],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复发或治疗失败[5,7],而一旦复发或失败,挽救性治疗效果较差.根据IPI及是否有大肿块决定是否对DLBCL患者维持治疗的研究目前很少,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Maintenance Rituximab,MR)对获得完全缓解(CR)的DLBCL患者能否提高生存率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