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张炜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10):70-73
胚胎着床(embryo implantation)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受精卵的生长、发育、卵裂、脱透明带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胚胎脱透明带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是着床的必要条件。胚胎在着床前必须历经生长、发育、卵裂、最终脱透明带等过程,才能在子宫内膜着床,子宫内膜只有建立了容受性才能接受胚胎植入,且二者必须同步进行。子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方法 102例子宫内膜厚度 ≥4 mm的绝经妇女,为其进行诊断性刮宫,分析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年龄>60岁与≤60岁、绝经时间>3年与≤3年、体重>60 kg与≤60 kg、体质量指数>25 kg/m2与≤25 kg/m2、是否有激素替代治疗、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绝...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慢性盆腔疼痛、经期腹痛和不孕等;连续切片证实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雌激素受体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35/40)和77.3%(41/53),孕激素受体在在位和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77.5%(31/40)和83.0%(44/53),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有种植、转移等肿瘤组织的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有月经异常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月经异常的机制.方法 选择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患者,有月经异常组55例,无月经异常组45例以及无子宫内膜息肉的对照组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和PR在三组中的表达,并对三组患者的ER和PR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ER均呈强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月经异常组中PR呈弱阳性表达,无月经异常组中PR呈中等阳性表达,对照组中PR呈强阳性表达.三组患者间P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在子宫内膜息肉上的低表达可能是息肉形成以及出现子宫内膜息肉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细胞化学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作者自行设计的标记配体(雌激素-辣根过氧化物酶-胶体金)与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在电镜下观察标记复合物的分布,进行定量、定位分析。共观察了正常增生期内膜10例,腺癌内膜6例。结果发现,细胞浆与细胞核内均存在游离雌激素受体(ER),细胞核内密度高于细胞浆内,“二步机制”不能解释此结果。我们认为,在雌激素作用过程中,浆受体与核受体共同起作用。本文结果又表明,内膜间质细胞和腺细胞的ER 含量与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支持了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和出血机制中的“间质理论”。 相似文献
7.
异位宫内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陆桂君*董文漪**黄学惠**傅红梅*本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50031)病理科**妇产科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23~46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宫内膜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ER)、...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各部位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 receptor,PR)表达有无差异,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切除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门诊宫腔镜下观察异常子宫出血须诊刮及部分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宫腔内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含量,采用LeicaQS00IW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应用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各部位内膜增生情况不同:ER、PR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宫底〉子宫体部〉子宫角部〉宫颈峡部;ER、PR在子宫腔内各部位分布情况的不同具有相关性。结论 对于宫底部高ER、PR状态,要引起高度重视镬E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或子宫内膜热球剥脱术(uterine balloon thermablate,UBT)。术中谨慎并彻底处理宫底与双侧宫角部的子宫内膜组织,破坏其内膜的结构,避免复发和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各部位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 receptor,PR)表达有无差异,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切除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门诊宫腔镜下观察异常子宫出血须行诊刮及部分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宫腔内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含量,采用LeicaQ500IW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应用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各部位内膜增生情况不同;ER、PR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宫底>子宫体部>子宫角部>宫颈峡部;ER、PR在子宫腔内各部位分布情况的不同具有相关性.结论 对于宫底部高ER、PR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或子宫内膜热球剥脱术(uterine balloon thermablate,UBT).术中谨慎并彻底地处理宫底与双侧宫角部的子宫内膜组织,破坏其内膜的结构,避免复发和恶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阴道出血等因素对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40岁以上、绝经时间超过1年的141例妇女的子宫内膜病理资料,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年龄、绝经年数、阴道出血、内外科合并症与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有阴道出血情况下,绝经年龄≥55岁、子宫内膜厚度≥0.5 cm和宫腔占位的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风险高;绝经年数≥10年、子宫内膜厚度≥1 cm的妇女子宫内膜上皮性肿瘤及其前驱病变风险高。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增厚合并阴道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诊断性刮宫明确病理类型以区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单纯增型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 receptor,PR)表达有无差异。方法 门诊宫腔镜下观察需行诊刮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石蜡包埋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按内膜的病理类型分为单纯增生型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含量,采用LeicaQ500IW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应用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单纯增生型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的ER、PR分布不同,单纯增生病变部位ER、PR含量高于正子宫内膜组织部位。结论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单纯增生型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的ER、PR含量不同;ER、PR在子宫内膜增殖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离体培养的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后,RT-PCR检测ER和PR的mRNA表达改变,并与在体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组织及培养的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比较.结果:RT-PCR方法检测两组ER和PR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功血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KGF对体外培养的EEC有增加ER和PR的作用,但程度不如正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提示无排卵功血可能存在与正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不同的生长机制,但二者的作用均受KGF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超排卵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LIF表达与雌孕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排卵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U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探讨超排卵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超排卵妊娠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分别选取动情周期当天、合笼后发现阴道栓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夫共五个时间点取小鼠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小鼠子宫内膜LIF的蛋白表达和LIF mRNA的表达.同时分别测定小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 正常妊娠组小鼠LIF蛋白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动情周期较低,在妊娠之后开始上升,在妊娠第4天(即小鼠孕卵着床当天)达到最高峰(P<0.05),继之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下降.在妊娠第8天降到非孕期水平:超排卵组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随着妊娠天数而表达增加,在妊娠第2天达到最高峰(P<0.05),继之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下降,在妊娠第8天降至非孕期水平.超排卵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在妊娠第2天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妊娠第4天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排卵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雌、孕激素浓度均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在各时间点超排卵组的雌、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水平在一定范嗣内成正相关,超过一定临界水平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孕激素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 超排卵可能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有影响,使其表达峰值提前,由此推测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体内雌激素水平与同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但尚不能排除孕激素水平与其有相关性,说明LIF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的调控有关,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腔镜术后妊娠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6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 mRNA、PR mRNA表达,以宫腔镜术后3~6个月是否妊娠分为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比较两组间术前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 mRNA、PR mRNA表达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组ER mRNA的表达低于非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 mRNA在妊娠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在非妊娠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妊娠组中的复发病例组,其息肉组织中ER mRNA表达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及妊娠组(P<0.05),而PR mRNA在复发组的表达低于非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在EP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宫腔镜术后仍不孕的因素之一;PR在EP中的低表达及ER的高表达与EP宫腔镜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8岁,绝经11年。体检发现子宫平滑肌瘤后要求入院手术。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无压痛,双附件(-)。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约6.0cm×6.1cm×6.3cm,宫腔线显示不清,内可见5.3cm×4.9cm的强光团回声,边界清,可见绕边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诊治绝经妇女经阴道超声提示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有相关症状分为症状组40例和无症状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无症状组患者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主要为子宫内膜息肉,为65.38%(34/52);症状组患者发生癌变的比例较高,为35.00%(14/40)。结论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宫腔镜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孕激素和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株Bcl-2和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子官内膜癌HHUA细胞,不同浓度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分别作用于细胞72 h,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_(50))后,分为对照组、孕激素组、米非司酮组、孕激素和米非司酮联合组,以药物的IC_(50)干预细胞48 h后,利用RT-PCR技术法测定细胞Bcl-2和Fas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均能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孕激素IC_(50)为100.7537 μmol/L;米非司酬的IC_(50)为39.5534 μmol/L.孕激素和米非司酮联合可使Bcl-2 mRNA表达下降,Fas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 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的Bcl-2和Fas mRNA的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