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为MP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中,MP最为常见,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在发现在成人中亦非少见.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MP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痛、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常发生于儿童[1].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pneumonia,MPP)感染率呈逐渐增高趋势,重症MPP病例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n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引起的肺炎.MPP起病缓,有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MPP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占肺炎总数的15%~30%[1].大多数MPP患儿血液中单核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值(3.5%~7.9%),可达65.3%,这是否提示具有肺炎症状且伴有单核细胞增多的患儿为MP感染.为此,我们对2000-2011年住院治疗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MPP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大多数研究显示MP感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CAP中发病率占首位.近年来MP耐药株的出现,造成有效抗菌药物失效,如何治疗MPP成为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MPP治疗进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主导观点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在MP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6.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1],大环内酯类仍是目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标准治疗药物。临床常规应用红霉素滴注治疗[2],但该治疗副作用大,本研究对42例MPP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口服序贯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MPP患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多见于学龄及学前儿童,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MPP,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黏附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治疗儿童MP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来,儿童MP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所导致的MP肺炎(MPP)和肺外并发症对其健康危害严重,并发现了耐药株.本文就MP的耐药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支原体肺炎(MPP)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病症,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剧烈咳嗽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春灵 《中级医刊》2009,(11):16-18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型性、能通过滤菌器、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迄今分离到的支原体已达150余种,已确定与人类疾病关系最大的有3种,肺炎支原体(MP)是其中的一种。MP在国内外都是儿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主要导致肺炎,所有肺炎的15%~20%,约50%的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是由MP引起的。因此MP肺炎(MPP)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迄今为止,MPP仍缺乏快速、可靠的诊断试验,因而临床确诊困难。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怀军 《医学文选》2003,22(6):889-889
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MP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甚至死亡。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 ,目前主导观点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 ,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在 MP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 ]。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在我科住院、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肺炎支原体抗体阳…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由MP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rteumonia pneumonia,MPP),全年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多见。每3-4提有一次流行,MPP主要发生在5岁以上儿童,近年来,婴幼儿MPP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是由支原体(mycoptasma,MP)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其基本病理呈现间质性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剧烈咳嗽为特征.MPP全年都有散发感染,深秋和初冬为高峰季节,每4~7年可在世界范围内同时发生流行.MPP的发病率各地报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MPP在肺炎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可因年龄、地区、年份以及是否流行年而有所不同.其感染最常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年,次高峰为5岁以下儿童,近10年来5岁以下小儿MPP发病率显著增加,但罕见于刚出生至6个月的婴儿.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原因。由其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较轻者,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或病程呈自限性,但也有重症表现者。本文分析近1年在我院收治的3例重症MPP患儿临床特征和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用血清冷凝集试验及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确诊MPP172例,其中有肺外并发症者52例,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996年5月到1998年5月收治的960例肺炎中有MPP172例,占同期肺炎的18%(172/960),合并肺外并发症的52例,占肺炎总数的5.4%(52/960),占MPP总数的30.2%(52/172)。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治疗有特效。结论:MP是除细菌和病毒以外引起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且能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红霉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16.
刘秀云  俞珍惜 《北京医学》2012,34(3):199-201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P)是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肺炎之一,学龄儿童的肺炎50%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所致[1]。近年重症MPP有上升趋势,肺部后遗症的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肺部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就重症MPP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对策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一、流行病学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MP  相似文献   

17.
侯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59-2960
<正>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发病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约占肺炎的20%,常见于5~16岁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婴幼儿也可感染。近十年4岁以下婴幼儿MPP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包瑛  雷春莲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0):898-901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损害及多种肺外并发症已被广泛关注 ,现就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含 DNA和 RNA,没有细胞壁。MP感染流行周期为 4~ 7年 [1 ] ,流行时发病增加 3~5倍。 MP感染可在任何年龄发生 ,但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和年轻人。尤其以 5~ 2 0岁更多见。MP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 ,传染性较小。需要长时间密切接触才能发病。在家庭成员中易相互传…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表现为发病年龄提前,肺外并发症多样等特点。迄今为止,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se Pneumonia,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MP直接侵入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等学说,其中免疫  相似文献   

20.
王柯静 《医学综述》2013,(23):4306-4308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基本病变为间质性肺炎改变,MP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MP直接入侵造成细胞损伤、免疫学水平阐述.MPP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MPP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内外理论探讨与临床治疗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