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PTEN蛋白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抑癌基因pten编码产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6例垂体肿瘤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6例正常脑组织PTEN表达全部阳性,强阳性率为83.3%(5/6);28例非侵袭垂体瘤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78.5%(22/28),强阳性率为35.7%(10/28),阳性信号存在于胞质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例侵袭性垂体瘤(包括1例垂体癌)中PTEN无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5.0%(2/8),与正常对照组及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基因的失活现象,它的阳性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垂体腺瘤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肿瘤侵犯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及硬脑膜.随着神经影像学、内分泌学、病理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演变过程、术前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内外科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认为垂体腺瘤的发病与基因突变、转录因子有关.本文对垂体腺瘤中基因突变、转录因子、细胞表达受体、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关系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肝纤维化的特征性变化是肝内细胞外基质的过多沉积.通过控制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包括减少炎症或抑制宿主免疫反应,抑制肝星形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以及促进基质降解和肝细胞再生等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巨大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直径≥4.0 cm以上者称为巨大垂体瘤.经颅或经蝶显微手术行垂体瘤切除是治疗巨大垂体瘤的有效手段.常见的并发症有尿崩症、中枢性高热、脑脊液鼻漏、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及感染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将巨大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遗传机制正在不断被阐明,这使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改变胶质瘤临床疗效的新方法.本文对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酶-前药基因治疗和溶瘤病毒等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是发病率第三的脑肿瘤,目前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从癌基因(芳香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肿瘤抑制基因MEN-1,gsp癌基因,RB1基因,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和组织蛋白酶B),转基因动物模型和染色体结构畸变几方面对垂体腺瘤的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经单鼻蝶入路的适应征及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垂体瘤患者实施了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结果:20例垂体瘤患者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3个月至2年,肿瘤消失18例.结论: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D<,105>和缺氧诱导因子-la (HIF-la)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CD<,105>标记的MVD密度及HIF-la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方法 收集2005-2010年的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标本25例,非侵袭性垂体瘤15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05>及HIF-la的表达,并...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进行了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科研成果,运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加强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应用,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历代医家对"正邪、润燥、通滞、清浊"四者皆有论述,并予以重视,笔者通过临证体会,深感此四者对临床辨证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故将其统而论述,联系成篇,取名"辨证四则"。此四则中,以"正邪"为总则,"润、清、通"为人体健康的表现,为正为常,也为治法;"燥、滞、浊"为人体病变的表现,为邪为变,也为病因。"正邪"辨病证之进退预后;"润燥"辨津液之盛衰亏盈;"通滞"辨气机之畅达滞塞;"清浊"辨气机之升降混沌。此"辨证四则",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病因病理,从而指导临床立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Hepatic abscesses are potentially lethal diseases i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not instituted. They are prevalent all over the globe and pyogenic abscesses are predominant over amoebic. With better control of intra abdominal and systemic infections by a spectrum of antibiotics, aetiology of pyogenic abscesses are secondary to interventions and diseases in the biliary tree to a large extent today. The common organisms isolated are the Gram negative group. Amoebic abscesses continue to plague some regions of the world where hygiene and sanitation are questionable.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证手段调研医学专业本科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写作策略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医学专业本科生写作策略使用水平一般,其使用模式是:写作前,元认知策略运用较多,记忆策略和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少;写作中,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多,补偿策略运用较少;写作后,补偿策略运用较多,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少。成绩层次高的学生的写作策略使用水平普遍优于成绩层次低的学生,两者在写作前、中、后的大多数策略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成绩层次高的学生在写作前更善于审题、构思和拟提纲,在写作中更注重支撑句/扩展句,写作后更注重作文的整体结构。结合以上发现,还探讨了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癌症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及其心理医护对策。方法:对200例癌症患者进行分型调查,从不同性别、职业、经济条件及子女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健康心态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多于干部和工人,经济条件好者多于经济条件差者,子女态度积极者多于子女态度消极者。病理心态则相反。结论:男性独立型性格占优势,求生欲望强烈,女性顺从型性格占优势,慈爱子女心态较重,病理心态较多,干部和工人存在一定的虚荣心理,消极心理占优势,病理心态较重,经济条件属客观因素,差者病理心态增多,子女态度消极则会加重癌症患者的病理心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关炎症性肠病诊断的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断现状以提高对IBD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发表的有关炎症性肠病的所有文章,逐篇查阅原文,记录分析我国IBD的诊断情况。结果国内发表有关IBD诊断性研究的文章数逐年增多;由探讨IBD诊断的相关综述和探讨IBD诊断方法及诊断指标、临床诊断分析方面的文章构成。212篇论著性文章中86篇(40.6%)使用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应用不一。CD漏诊率为60.9%,UC漏诊率为32.1%。结论近15年来,我国IBD的诊断研究文章数逐年增多,但是诊断标准的使用率较低,应用不规范,漏误诊率高,提示亟待提高IBD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克林霉素诱导试验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β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及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方法:mic法检测2005年1月至9月我院582株阳性菌,其中404株葡萄球菌,175株β溶血链球菌;其他阳球菌3株;双纸片法检测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结果:2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248株为红霉素耐药,其中208株为持续性克林霉素耐药,余下的40株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eryrclis)株中,有26株为可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mlbs)。13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106株为红霉素耐药,其中67株为持续性耐药,余下的克林霉素体外敏感红霉素耐药的39株中,16株为可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175株β溶血链球菌中,红霉素耐药134株,持续克林霉素耐药84株,余下50株(eryrclis)中克林霉素诱导耐药21株,红霉素敏感株未见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须加强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一旦阳性必报克林霉素耐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梗死(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来院的疑诊101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ECG。UCG、CAG检查比较,结果:以CAG手术结果为标准,在101例疑诊心肌梗死患者中ECG异常者占62.3%,诊断率为80%。UCG异常者占60.6%,诊断率为78%。CAG异常者占80.2%(确诊MI患者78例)。结论:证实ECG、UCG、CAG对M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且各有特点,对诊断各具有互补之处,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年来儿童麻疹的流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以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麻疹。方法:对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52例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住院儿童麻疹中,男162例,女90例,男孩显著多于女孩,年龄3月-14岁,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1岁以内主要集中在5-9月龄;以农村人口及流动人口为主,占79.37%;有免疫接种史者仅34例,占15.08%,无免疫接种史者206例,占81.75%;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212例,占84.13%,反复到医院就诊而先后被确诊为麻疹者76例,占30.16%;临床以典型麻疹为主,并发症以麻疹肺炎最常见。结论:切实搞好计划免疫,消除免疫空白,保证免疫接种有效率,及时进行复种,在流行前期强化应急接种,加强隔离管理,是控制麻疹暴发流行、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附子、大黄、人参、熟地黄的动静、刚柔药性特点,选取常用药对,分析四药动静、刚柔药性的配伍特点。从配伍规律看,动静药性方面,主要以同性相求为主,增强原有药性的功效;刚柔药性方面,作为补虚药的人参、熟地黄异性配伍占优势,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配伍理念,刚柔相济、阴阳合施、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