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健浩 《广西医学》2003,25(9):1650-165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中的一些诊治问题。方法:对5年来我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及治疗谨慎对待。结论:正确诊断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于降低糖尿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急性重症并发症,DM并发DKA后,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我院从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8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常见的内分泌急症,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3例DKA病人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  李辉  潘黎 《医学文选》2005,24(5):766-76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在血清有效胰岛素水平降低时产生的有机酸和酮体过度堆积所形成的代谢性酸中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一,且常被诱发因素所掩盖,加之部分患者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易致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误诊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死亡率高。我院自1989年至1997年共收治4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14~82岁,34例既往有糖尿病史,17例无糖尿病史,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1.2 诱因①21例以感染为诱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肠炎等。②治疗不当,自动停药6例。③未诊断糖尿病时大量输入葡萄糖4例。④饮食失调,食用高糖和高脂饮食,酗酒3例。⑤过度劳累,精…  相似文献   

7.
3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 例DKA 患者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误诊原因及诊治经过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DKA 的诱因中以感染为主,占74 .2 % ,其次为胰岛素应用不当(9 .7 % ) 、饮食不当(6 .5 % ) 、劳累过度(6 .5 % ) 。本组8 例患者误诊,其中1 例死亡,病死率为3 .2 % 。认为提高对DKA 的认识,早期正确诊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付善强  张胜利 《中原医刊》2002,29(10):49-4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加上部分病人无明确的糖尿病史 ,在临床上易被误诊、误治 ,本文收集 1993年 7月~ 2 0 0 1年 9月误诊、误治的DKA4例 ,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2 2岁、46岁、5 5岁、5 7岁 ,入院时 3例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 1型糖尿病的 1例 ,2型糖尿病 3例。误诊时间分别 8h、16h、2 4h、30h。1.2 发病诱因 :肺部感染 1例 ,肠道感染 1例 ,另 2例无明显诱因。1.3 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因胰岛索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严重感染、饮食不当、创伤、手术等诱发,现将我院1999~2002年收治15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任笃  汨罗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6):45-4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38岁。因阵发性腹痛 2 0天 ,恶心呕吐 1天 ,于2 0 0 0年 8月 2 5日入院。患者自 8月 6日起无诱因出现满腹疼痛 ,以剑突下及脐周阵发性隐胀痛为甚 ,无明显规律性。无烧灼感 ,无嗳气反酸 ,无恶心呕吐 ,无腹泻 ,无发热 ,不厌油。曾在当地医务室予以抗炎、护胃等治疗 (具体不详 ) ,未见好转。后于 8月 1 8日至省附二院门诊就诊。查 :肝功能TBIL1 3 1 μmol/L ,DBIL4 6μmol/L ,TBA1 5μmol/L ,ALT1 3 2U/L ,TP68 1 g/L ,ALB43 3g/L ,GLB2 4 8g/L ,A/G1 70 ;肝炎全套 (- ) ;…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外统计约占住院患者的14%。近年来,医学科学虽有长足的进步,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却无显著降低。传统补充胰岛素方法是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法或者皮下注射法。我们试着利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余彩英 《华夏医学》2012,25(4):538-540
目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减少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率,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根据20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共13例(6.34%)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被误诊.结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易引起漏诊、误诊,临床上应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特点、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法。方法:50例DKA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小剂量应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消除诱因等治疗。结果:50例中治疗后24 h血糖均下降,高脂血症减轻。48 h血钾、钠、氯基本正常,其中40例患者2~3 d内CO2正常,3~5 d酮体转阴。重症患者10例,1周内CO2恢复正常,7~10 d酮体转阴。结论:DKA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及时明确诊断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早期足量补液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晟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35-1735
临床上急性酒精中毒导致酮症酸中毒多以低血糖为主,血糖≥33.3mmol/L极少见。本院自2007年~2008年间收入2例急性酒精中毒性酮症酸中毒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做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汉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60-126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昏迷患者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2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29例,经抢救好转27例(93.1%),死亡2例(6.9%),其中死于水电解质紊乱1例,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1例。结论:DKA是糖尿病并发症和内科急症之一,早期诊断及小剂量静脉胰岛素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卢毅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72-1772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及伴随的继发感染造成的足部并发症。它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非创伤截肢病例中35%~50%为糖尿病足。海南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糖尿病患者足部出汗多,感染的机会相对曾多。如何预防足部感染,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足部受伤及加强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文菊 《中国热带医学》2008,8(8):1355-1356
目的总结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救治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救治水平。方法30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成功28例(93.3%),死亡2例(6.7%)。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DKA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积极去除诱因可预防DKA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原因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30例DKA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发现95%以上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感染多见,87%入院前有糖尿病史,血糖平均22.28mmol/L,CO2-CP平均8.08mmol/L。昏迷11例,休克1例,死亡1例,死亡率3%。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早期个体化治疗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痛、呕吐为主要表现,1例伴有多尿,淀粉酶、血糖明显增高,酮体阳性,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要重视血糖检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注意降血糖、补液治疗.  相似文献   

20.
27例腮腺囊肿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囊肿的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7例腮腺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7例患者中有22例于术前诊断为腮腺囊肿(腮腺内鳃裂囊肿),5例在手术中行冰冻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腮腺囊肿,术前诊断率达到81.5%。11例采用囊肿连同部分正常腺体切除术,16例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有涎瘘发生,随访1-2年未有复发。结论:超声和穿刺检查。可提高腮腺囊肿的诊断率;对于腮腺囊肿的治疗主要在于手术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