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梗死急性期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电针干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脑梗死发生后双侧脑皮质血流量变化规律以及电针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Longa的腔内线栓法复制大鼠脑梗死模型,以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动态监测双侧脑皮质血流量,连续记录6 h,比较脑梗死后30 min和1、2、3、4、5、6 h各时相脑皮质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及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即刻,梗死半球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血流量下降至(25.18±1.87)%,在MCAO后30 min~6 h,血流量比值维持在这一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急剧下降至(23.46±1.24)%,电针干预后,平均上升至(46.96±1.61)%,平均升高幅度为20%。在MCAO后各时相,电针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流量比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电针干预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但仍然低于梗死前水平(P<0.01)。MCAO即刻,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55±1.46)%,在MCAO后30 min~6 h内,随时间延续,血流量维持梗死即刻水平,有小幅波动,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70±2.21)%,电针干预后,血流量上升至(97.46±3.28)%,维持这一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在MCAO后30 min和1 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MCAO后2、3、4、5、6 h局部血流量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平均高于相应模型对照组。[结论]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MCAO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并且电针干预可同步提高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由此可增加梗死区周围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方波电磁流量计和多导记录仪同步观测了抗栓酶-3号对乌拉坦麻醉猫冠状窦血流量及某些心血管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静脉注射该药0.05μ/kg时能使冠状窦血流量增加15.33%(P<0.05);同时对血压、脉压、心率及ECG指标无明显影响。随剂量加大,该药能降低血压及脉压。  相似文献   

3.
白险峰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15-1016
目的:观察内耳缺血豚鼠模型血清内源件硫化氢水甲变化并探讨其机制及意义.方法:随机将24只红目豚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小脑前下动脉FeCl3诱导血栓形成制备耳蜗缺血豚鼠模型,造模1小时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耳蜗血流量,测量实验前后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域移,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血清内源性硫化氢变化.结果:对照组耳蜗血流量变化值0.73%,假手术组组耳蜗血流量减少4.24%,模型组组耳蜗血流量减少37.3%,对照组ABR阈移值0.84%,假手术组ABR阈移值0.92%,模型组ABR阈移值42.1%,对照组血清内源性硫化氧4.1μmol/L,假手术组血清内源性硫化氢4.0μmol/L,模型组血清内源性硫化氧7.2μ mol/L,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耳蜗血流量明显减少,ABR阈移值增大,内源性H2S水平升高.结论:内耳缺血造成耳蜗血流量减少,引起听力损伤,H2S升高可能是对抗内耳缺血,保护听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豚鼠内淋巴囊供血血管脑膜后动脉 (PMA)、前庭后动脉 (PVA)与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阻断PMA与PVA并在不同供血状态下对 16只豚鼠的内淋巴囊血流量进行检测 ,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供血状态下内淋巴囊血流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正常内淋巴囊血流量为 (1.5 491± 0 .5 2 66) μl min ,阻断PVA后内淋巴囊血流量为(1.0 75 2 2 5± 0 .3 70 3 ) μl min ,较正常内淋巴囊血流量下降约 15 .8% ;阻断PMA后内淋巴囊血流量为 (0 .3 5 5 93 75± 0 .2 469) μl min ,较正常内淋巴囊血流量下降约 76% ;血流量之比为Q正常∶Q阻PVA∶Q阻PMA =4.3∶3∶1。结论 PMA及PVA两大分支血流量是构成整个内淋巴囊血流量的主体 ,其中以来自颈外动脉系统的PMA对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影响较来自内听动脉系统的PVA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热康谱红外线理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术后应用红外线理疗,对照组未应用红外线理疗。比较两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血肿率。结果:两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均逐步好转,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透析4周后血流量均大于首次透析,观察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血肿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31.25%。结论:应用非热康谱红外线理疗对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有积极意义,且局部血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使用133Xe吸入法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测定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各主要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分为发作期组、间歇期组和健康人对照组。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60.5%出现脑血流量减少,伴相应动脉脑血流速度减低。发作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歇期(P<0.01),疾病组大脑半球血流量、各局部脑叶血流量及相应脑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 P<0.05)。结论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无脑内结构改变的情况下进行RCBF及TCD检测,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及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EEG和rCBF监测在大鼠非开颅SAH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在制备大鼠非开颅SAH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AH组,参照Bederson方法建立大鼠非开颅SAH模型,对各实验组大鼠行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并观察大体病理解剖.结果 各实验组术前脑电图和局部脑血流量无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监测24 h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术后脑电图相对波幅轻微下降(8.48±2.01)%,5 min后恢复达术前水平,局部脑血流量术后也轻度下降(7.60±0.60)%,10 min后恢复达术前水平;SAH组大鼠术后1 min内出现脑电图δ波增多,波幅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77.86±3.25)%,24 h脑电图与术前比较仍有差异(P<0.01),其下降幅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关;SAH后局部脑血流量呈双相改变,出血后立刻下降,下降幅度为(78.00±2.39)%,10 min时恢复为术前(89.85±5.72)%,随后又渐下降,2 h后相对稳定在(52.41±2.72)%,并持续24 h.结论 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在大鼠非开颅血管内线穿刺法制备的SAH模型中可以有效判断是否成功穿刺血管,而且间接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与速度.  相似文献   

8.
四白美白面膜对家兔皮肤微血管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四白美白面膜对家兔用药局部皮肤微血管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通过皮肤表面血流量探头分别检测局部外用四白美白面膜对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四白美白面膜在一定给药浓度(0.25%~4.0%)范围内均可增加家兔局部皮肤微血管血流量,并且随药物浓度增加这一作用的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四白美白面膜对促进皮肤的微循环,改善皮肤代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对12只犬作不用体外循环的原位逆向右乳内动脉(RIMA)与右冠状动脉(RCA)吻合的实验研究,其中有4犬作原位正向RIMA-RCA搭桥供对照。结果:逆向组和正向组术后存活率分别为87.5%、75%,远期存活率分别为62.5%、50%,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犬RIMA、RCA的血流量和压力:逆向组搭桥后即刻的移植物血流量高于断端血流量,平均为5.86±2.73ml/min,而正向组搭桥后即刻的移植物血流量显著低于断端血流量,前者比后者平均减少19±10.68ml/min。RCA阻断时间:逆向组平均阻断  相似文献   

10.
傅建群  江峡 《黑龙江医学》2012,36(7):481-48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NAVF)并发症致内瘘低血流量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2006-06~2009-12间,AV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4例病历资料,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VF狭窄、血栓等并发症,以低血流量为终点事件,分析AVF并发症对低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154例中,21例出现低血流量,发生率13.64%[1]。21例为低血流量组,133例为正常组。分析两组资料,内瘘血管狭窄、血栓、瘘口血流量及深静脉近心端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感染、静脉瘘样扩张、假性动脉瘤、静脉分支、桡动脉、吻合口、头静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VF血管狭窄和血栓是影响瘘口低血流量的主要因素;超声所测头静脉内瘘血流量与透析时血流量存在一定误差,通过彩色多普勒二维图像、彩色血流显像、频谱综合分析AVF血管情况,能及时发现并发症所致低血流量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胡文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54-1755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内科系统进行血浆置换的236名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116例,采用非留置常规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观察血流量及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留置血流量(48.9±8.6)ml/min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血流量(16.5±5.3)ml/min,P<0.05.静脉留置组液体外渗发生率(7.50%)低于静脉穿刺组(13.79%);静脉留置组静脉炎发生率(2.50%)亦低于常规静脉穿刺组(3.4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时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血流量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研究检测孕中晚期胎儿脐静脉及静脉导管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判定胎儿的发育生长的水平。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17~40周的健康孕妇6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探测胎儿一般发育状况的同时检测胎儿脐静脉及其末支静脉导管的管腔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结果妊娠中期与妊娠晚期胎儿的脐静脉和静脉导管的各项血流参数的均值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中、晚期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量与脐静脉血流量比及脐静脉肝内灌注量与脐静脉血流量比均值进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胎儿脐静脉及静脉导管血流速度、灌注量随着孕龄的增大而增加。对应脐静脉肝内灌注血流量也随孕龄增大而增加,妊娠中晚期分别为57.97%及60.68%,对维持胎儿的发育生长起优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为研究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记录逃避电刺激所需的时间(潜伏期)作为衡量眩晕严重程度的指标,测量造模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计算血流量变化率,评价脑供血状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和天保宁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潜伏期(分别缩短61.9%、52.0%,P<0.01)。2.结扎右侧CCA及SCA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保宁能明显增加结扎动脉后组织血流量,在结扎后5、10、15、20、25、30 min血流量分别增加92.8%、83.8%、77.3%、77.9%、65.7%、55.8%(P<0.01)。结论该模型持久稳定,动物脑部缺血明显,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动物眩晕时间及眩晕程度,可有效应用于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胃粘膜血流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黎明  王毓明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2):1269-1269,1271
采用中性红消除试验测定胃粘膜血流量方法,观察川芎嗪静滴对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川药嗪及对照组血中性红浓度在用药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胃液量、胃液中性红浓度及胃粘膜血流量于用药后皆明显升高,并于60分钟达到高峰。川芎嗪 组用药后的胃粘膜血流量的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中性红浓度、胃液量与胃粘膜血流量呈正相关,而血中性红浓度与胃粘膜血流量无显著相关,川芎嗪可增加胃窦炎及消化性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肘窝处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内瘘,分肘窝组25例,腕部标准组30例,比较两组内瘘的血流量、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在内瘘血流量、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肘窝组内瘘闭塞4例,占16%,标准组内瘘闭塞11例,占36.7%.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6.0%和36.7%(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8.0%和10.0%(P<0.05),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24.0%和23.3%(P>0.05).结论 肘窝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心衰发生率较标准内瘘组高,为标准内瘘失败无法建立血管通路最佳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8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注射用血栓通0.3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滴入;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墨菲斯小壶中缓慢滴入,Qd,连续14d。对照组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Qd,连续14d。结果: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55%,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25%,有效率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ABI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内径和血流量有所改善,而对照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但2种治疗方法对下肢动脉内径和血流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患者症状,调节脂质水平及改善ABI和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内径和血流量。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超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慢性血液透析治疗并行动静脉造瘘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观察受检者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异常的彩超表现、吻合口面积与血流量关系.以ROC曲线分析彩超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的诊断情况.结果 共显示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1例,其中头静脉18例,瘘口3例;动静脉瘘口狭窄24例,瘘口内径1.1~2.4 mm,平均(2.1±0.2)mm;100例患者中,吻合口面积3~4 mm2者数量最多,为38例,4~8 mm2者数量最少,为27例;随着吻合口面积增加,血流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18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彩超血流量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其线下面积为0.85(95%CI=0.75~0.90),以彩超血流量<330 mL/min为诊断标准,彩超血流量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和88%;采用彩超血流量及彩色多普勒联合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其线下面积为0.96(95%CI=0.91~0.99).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评估中,彩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肾脏血流异常丰富,肾皮质血流量约占整个肾血流量的90%~95%,是肾脏多种功能的组织学基础,肾皮质的血流灌注直接影响到肾功能,很多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密切相关[1],因此,能够有效评价肾皮质血流灌注成为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电磁流量计和多导生理记录仪初步观察了蛇毒抗栓酶对正常麻醉兔颈、股动脉血流量、血压及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蛇毒抗栓酶能减少颈动脉血流量,增加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增大脉压,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性红清除试验测定胃粘膜血流量方法,观察川穹嗪静滴对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冒粘膜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及对照组血中性红浓度在用药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胃液量、胃液中性红浓度及胃粘膜血流量于用药后皆明显升高,并于60分钟达到高峰。川芎嗪组用药后的胃粘膜血流量的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液中性红浓度、胃液量与胃粘膜血流量呈正相关(r分别=0.656及0.676,P均<0.001),而血中性红浓度与胃粘膜血流量无显著相关(r=0.0304P>0.05)川芎嗪可增加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血流量,为川芎嗪用于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