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胜叶  黄晏  张锦  牛欢  赵乾  李一佳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124-3127
目的:探讨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心肌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方法:选择78例6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的AMI患者作为病例组,检测入院即刻和术后6、24、48、72h的血清EPO、IL-6、hs-CRP,并检测入院即刻和术后6、12、24、48、72h的三联水平。另外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仅检测体检当天的EPO、IL-6、hs-CRP和三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术前EPO、Il-6、hs-CRP、三联均高于NC组(P<0.05),Mb、cTnI、CKMB、IL-6、hs-CRP分别于术后6、12、12、24、48h达到峰值,EPO于术后24h降到最低;术前和术后24hAMI组EPO与IL-6、hs-CRP、三联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内源性EPO在AMI介入前后存在应激性升高,具有减小心肌梗死面积的心肌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AMI患者264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和胺碘酮干预组,各132例。常规PCI组采用PCI和其他常规治疗,胺碘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术后RA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胺碘酮干预组R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胺碘酮干预组患者术后IL-6、hs-CRP、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胺碘酮对预防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能降低患者血清IL-6、hs-CRP、CK-MB和cTnI水平,减轻再灌注带来的损伤,从而减少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琼 《临床医学》2015,35(2):31-3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对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55例)和非急诊PCI组(45例),入院时、入院后24h、48h、7d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水平。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体内HIF-1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入院后24h、48h、7d,急诊PCI组患者体内血清HI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急诊PCI组。结论AMI患者体内HIF-1α水平与心肌细胞的急性缺血缺氧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IF-1α水平的动态监测将有助于判断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及其预后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蛇口人民医院127例CHD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等分为SAP(稳定型心绞痛,n=43)、UAP(不稳定型心绞痛,n=43)、AMI(急性心肌梗死,n=41)三组,均行PCI治疗,分别于手术前5min及术后48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MMP-9、hs-CRP、HMGB1水平,并进行对比。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MACE组(n=22)与非MACE组(n=105),对比两组手术前5min及术后48h时血清MMP-9、hs-CRP、HMGB1水平。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PCI前5min及术后48h血清MMP-9、hs-CRP、HMGB1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48h血清MMP-9、hs-CRP、HMGB1水平均较术前5min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与非MACE组手术前5min血清MMP-9、hs-CRP、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MACE组血清MMP-9、hs-CRP、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后可导致CHD患者血清MMP-9、hs-CRP、HMGB1水平上升,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致使短期内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诊断急性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基本与之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组的血清Myo、cTnI及炎症因子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2h、24h和72h时的血清Myo分别为(57.30±18.26)、(152.70±39.12)、(173.85±41.46)、(209.43±33.82)、(162.06±43.75)μg/L,血清cTnI分别为(0.11±0.03)、(2.21±0.39)、(2.67±0.40)、(3.98±0.72)、(3.74±0.69)μg/L,AMI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2、24、72h时的血清Myo、cTnI检测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的血清Myo、cTnI检测值在入院后24h时达到最高值。AMI组患者入院12、24、72h时的血清IL-6分别为(168.85±47.76)、(168.85±47.76)、(241.20±58.35)、(183.63±62.27)μg/L,IL-8分别为(0.17±0.06)、(0.21±0.06)、(0.20±0.07)pg/L,ICAM-1分别为(446.94±87.15)、(522.30±93.08)、(483.20±85.57)μmol/L,CRP分别为(29.28±7.36)、(51.14±16.33)、(37.26±11.30)mg/L,AMI组患者入院12、24、72h时的血清IL-6、IL-8、ICAM-1、CRP的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的血清IL-6、IL-8、ICAM-1、CRP的水平在入院后24h时达到最高值。AMI组患者入院24h的血清Myo检测阳性率最高(88.33%),cTnI检测值在入院后24h检测阳性率最高(100.00%);AMI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2、24、72h Myo阳性率分别为70.00、78.33、88.33、73.33%,cTnI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96.67%、100.00%和100.00%,AMI组患者入院24h的血清Myo检测阳性率最高(88.33%),cTnI检测值在入院后24h检测阳性率最高(100.00%),入院时,血清Myo和cTnI检测阳性率相当,与Myo比,入院12h、24h和72hcTnI的检测阳性率较高(P0.05);24h时采用血清Myo、cTnI诊断AMI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8.27%和99.16%,特异度分别为89.20%和87.33%。血清Myo与IL-6(r=0.59)、IL-8(r=0.43)、ICAM-1(r=0.52)、CRP(r=0.46)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cTnI与IL-6(r=0.72)、IL-8(r=0.56)、ICAM-1(r=0.61)、CRP(r=0.59)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Myo、cTnI水平早期及发生显著变化,均可在AMI发病24h达到最高值,Myo、cTnI水平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Myo比,cTn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可更早期地诊断AMI,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有升高,可辅助诊断AMI。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2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4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20mgqd)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测定3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PCI治疗后12h、24h、7d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个治疗组术后12、24h的CK-MB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
氟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氟伐他汀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经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70%并行PCI术的187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9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氟伐他汀干预组9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d;分别于入院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PCI术前)及PCI术后12、24 h和术后2周空腹采集肘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浓度.结果 2组患者药物治疗前血清IL-18、TNF-α、IL-6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组与氟伐他汀干预组药物治疗后IL-18[(316.5±274.2)、(261.8±195.6)ng/L]、TNF-α[(201.7±56.9)、(166.4±42.5)ng/L]、IL-6[(13.4±6.2)、(9.6±7.5)ng/L]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氟伐他汀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均<0.01).常规治疗组术后12 h IL-18、TNF-α、IL-6浓度增高,分别为(423.5±298.7)、(316.1±72.6)、(42.3±10.1)ng/L(P均<0.05),在术后24 h达高峰并且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前(P均<0.01),而氟伐他汀干预组在术后12 h与术后24 h仅略高于PCI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期比较氟伐他汀干预组术后12 h IL-18、TNF-α、IL-6浓度分别为(276.5±189.4)、(175.3±51.9)、(10.1±8.1)ng/L,较常规治疗组低(P均<0.01).术后2周氟伐他汀干预组IL-18为(137.0±34.2)ng/L,TNF-α为(35.1±21.6)ng/L,IL-6为(8.7±3.2)ng/L,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了冠状动脉炎性反应,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弱炎症反应.IL-18、TNF-α、IL-6是反映PCI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其变化程度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具有预测价值,可以成为一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靶目标,可以用于评价PCI、他汀类药物以及二者联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86例AMI患者纳入研究,分别于入院时、治疗6h、24h及48h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入院时,AMI患者血清D-D、Fib、hs-CRP、cTnI、My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AMI患者血清D-D、hs-CRP、cTnI、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时,Fib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治疗24h后,D-D、Fib、Myo水平均明显下降,hs-CRP及cTnI达峰值(P0.05);治疗48h后,患者D-二聚体、hs-CRP及cTnI、Myo水平均呈快速下降(P0.05),Fib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I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及心肌损伤表现,D-D、Fib等指标联合检测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70例行PCI术治疗的高危ACS患者和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清cTnI和hs-CRP水平。结果术前ACS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AMI组、UA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cTnⅠ和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561,P=0.001)。结论 PCI术后血清cTnⅠ和hs-CRP水平升高。cTnⅠ和hs-CR可能会做为PCI术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17例早期行PCI术的NSTE-ACS合并T2DM患者,根据患者服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不同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n=72)和替格瑞洛组(n=4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均在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片300 mg负荷量,之后为100 mg/d,氯吡格雷组在PCI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之后按每次75 mg,1次/日;替格瑞洛组在PCI术前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之后按每次90 mg,2次/日.分别于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1周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 1β (IL-1β) 、可溶性 CD40 配体 (sCD40L)水平.[结果]PCI术前,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6 h,两组hs-CRP、IL-6、 IL-1β、sCD40L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升高水平比较,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3 d、1周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3 d、1周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下降水平比较,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合并T2DM的NSTE-ACS患者PCI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替格瑞洛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的水平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入选102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5例、AMI急诊PCI 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3例;分别于入院即刻、24 h和48 h 3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紫外荧光340 nm及酸性条件下测定血清标本的吸光度,并以相应氯胺T浓度来表示AOPP浓度.结果 AMI择期PCI组入院即刻、入院24 h和入院48h AOPP浓度分别为(236.42±30.41)、(207.84±29.50)、(227.79±35.18)mmol/L,UA组分别为(239.95±39.94)、(175.92±29.46)、(156.54±28.29)mmol/L,非冠心病组分别为(57.41±13.60)、(56.11±11.90)、(61.75±12.28)mmol/L,AMI急诊PCI组分别为(97.58±23.41)、(91.77±17.40)、(113.39±17.24)μmol/L.AMI择期PCI组、UA组分别与非冠心痛组对应各时间点比较,AOPP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入院即刻与入院24 h(P均<0.01)及入院48 h(P<0.05),AMI择期PCI组较急诊PCI组AOPP浓度显著升高;AMI急诊PC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OPP浓度比较,仅UA组48 h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AOPP浓度显著升高,氧化应激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AOPP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了解IL-17与AMI发病的关系。方法 95例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胸痛综合征(CPS)24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留取静脉血标本离心,存于-80℃的冰箱,采用ELISA法集中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17、hs-CRP水平,并急诊送检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AMI组外周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1);AMI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5);AMI组患者WBC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L-17与hs-CRP(r=0.364,P<0.01)及WBC水平(r=0.302,P=0.004)均呈正相关。结论在AMI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hs-CRP、WBC呈正相关,推测IL-17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促进了AM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33例冠心病(CHD)患者根据行PCI与否分为干预组80例及未干预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空腹抽取静脉血,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PCI后即刻及PCI术后2 d留取静脉血,检查血脂及ox-LDL水平。结果干预组PCI术后ox-LDL水平(86.92±32.85)mg/L较术前(75.38±27.36)mg/L明显升高(P<0.01),其升高程度在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中呈上升趋势,并于术后2 d回到术前水平;未干预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CHD患者PCI术后ox-LDL水平可出现短暂升高,提示可能与介入所致粥样斑块破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冠脉成形术(PTCA) 支架植入术前后炎症反应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对评估和预防再狭窄(R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采用ELIA法分别检测Plyl A 支架植入术前、术后6h、术后2d及术后6d hs-CRP、IL-6血清水平,并随访6个月内急性和远期RS率,分别比较急性和远期RS组与非RS组之间血清hs-CRP、IL-6的值。结果 PTCA/支架植入术后6h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而术后48h血清IL-6水平逐渐降低;PTCA/支架植入术后48h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术后6d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早期发现1例PTCA/支架术后急性再狭窄患者术后6h IL-6血清水平明显升高;随访中远期8例RS与37例非RS患者发现RS组PTCA/支架术后48h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非R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相对较低。结论 冠心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有炎症反应;hs-CRP和IL-6是反映PTCA/支架术后炎症反应加重的敏感性指标,hs-CRP和IL-6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PTCA/支架术后6h高浓度IL-6可能与急性血管RS有关;PTCA/支架术后48h血清高浓度hs-CRP对远期RS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蝮蛇伤患者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蝮蛇伤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危重型;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抗蝮蛇毒血清干预的时间分为干预前组、干预后6 h组、干预后24 h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未做任何处理前和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后6、24 h三个时相点采血收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TNF-α和IL-6并分析.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蝮蛇伤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为危重型最高,对照组最低,且对照组、轻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与非MOD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组、干预后6 h组、干预后24 h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蝮蛇伤患者病情越_重,其血清TNF-α、IL-6水平越高;蝮蛇伤患者并发MODS与TNF-α和IL-6密切相关;抗蝮蛇毒血清可以通过中和游离毒素,避免炎症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介素-18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1例AMI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浓度,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造影结果分单支组、双支组和3支组。设2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结果 AMI组IL-18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1);3支组于入院时、24 h、72 h和7 d后均显著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1),双支组在入院时高于单支组(P<0.01),在72 h和7 d后双支组显著高于单支(P<0.01)。结论 AMI患者血IL-18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有相关性,IL-18浓度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严重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联合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IL-6、TNF-α水平变化,研究其对AMI患者病情的评估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和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的外周血清瘦素、脂联素、IL-6、TNF-α水平及其变化.并于6h内对AMI组患者溶栓,分别于24、48 h后再次检测该组患者.结果 AMI组血清瘦素、脂联素、IL-6、TNF-α水平分别为(17.41±2.98) g/L、(16.66±1.29)mg/L、(1509.17±106.31)μg/L、(23.11 ±2.99) 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高于AMI组PCI后24h的血清瘦素、脂联素、IL-6、TNF-α[(12.83±3.51) g/L、(11.98 ±1.35)mg/L、(1315.28±103.27) μg/L、(19.01 ±3.10) g/L]水平和48 h[(8.80 ±2.11)g/L、(8.71±1.25)mg/L、(1121.31 ±99.13) g/L、(9.33 ±2.19) g/L]水平(P<0.05).结论 多指标联合监测对评估PCI术后AMI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期内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以了解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作用。【方法】70例ACS患者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常规组35例,阿托伐他汀组35例,常规组常规治疗,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d3及PCI术后48 h检测血脂及hs-CRPI、L-6等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两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PCI术后48 h,两指标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阿托伐他汀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斑块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炎性反应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在接受不同复杂程度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前和术后血清P选择素(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SAP患者49例,按手术复杂程度的不同分为A、B、C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PCI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的PS和hs-CRP.结果 术后3组hs-CRP水平都较同组术前增高, C组各时点PS及hs-CRP水平均高于同时点A、B组水平(P<0.05).结论 PCI直接影响冠心病SAP患者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了18例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即刻样本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出阳性率,检测了18例确诊为AMI患者入院5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h及5d)hs-cTnT、CK-MB、hs-CRP浓度,动态监测比较AMI组、UA组、SA组入院6h内hs-cTnT浓度变化率。结果:确诊为AMI患者入院即刻hs-cTnT、CK-MB、hs-CRP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8.9%、72.2%、77.8%,明显高于UA组的47.6%、9.5%、4.8%和SA组的40.0%、0.0%、5.0%。入院各时间点不同指标(hs-cTnT、CK-MB、hs-CRP)检测中,hs-cTnT在6h检测浓度达高峰,CK-MB在24h检测浓度达到高峰,hs-CRP在48h检测浓度达高峰,5d时hs-cTnT依然持续处于高值,CK-MB、hs-CRP基本恢复正常。动态检测hs-cTnT在AMI组、UA组、SA组的浓度变化率,AMI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cTnT检测能够为AMI的更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动态监测hs-cTnT浓度的变化率更能鉴别诊断疑似AMI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