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发生的细胞学基础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以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虽两者病因迥异 ,但基本病理改变相同 ;老年性骨折是其造成的主要危害之一。造成骨质疏松骨折的因素 ,与骨量丢失有关 ,但与骨的结构完整性及力学特征关系更为密切。骨组织中 ,正常的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 ,是赋予生理骨量和骨结构的基础。骨改建与骨塑建周期中 ,由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与由成骨细胞引起的“骨形成”间的“耦联” ,是维持骨结构完整性及合适骨强度的关键环节。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变化及其规律 ,调节并改善…  相似文献   

2.
肽类生长因子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肽类生长因子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胡刚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中骨量丢失和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近几年对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研究表明,骨代谢中起决定作用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能产生某些肽类生长因子,骨组织自身产生的或来自血液循环的肽类生长因...  相似文献   

3.
骨组织的代谢平衡由成骨细胞(OB)和破骨细胞(OC)的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相互偶联维持,以骨吸收占优势的偶联失衡持续进展将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改变,使骨密度下降、脆性骨折风险增大,表现为骨质疏松症。RNA干扰技术(RNAi)是一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等疾病治疗和研究。近年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许多新的发现,本文梳理相关文献,介绍RNAi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切入靶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骨质疏松症 (OP)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 ,在骨代谢调节和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有了许多进展 ,临床诊断治疗水平也迅速提高 ,进一步揭示OP的发病机制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作用原理将有助于推动OP防治工作的迅速发展。一、骨代谢的偶联调节研究成熟骨组织主要靠骨重建进行着持续的、循环性的破骨与成骨过程 ,这一过程的有序性偶联调节是维持正常骨量和骨的生理功能的基础。许多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互相联系 ,相互制约 ,控制着骨的代谢水平 (骨代谢…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的骨骼疾病,具有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随之而来的骨折风险增加等特点,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病死率的上升,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骨组织中包括了3种影响骨形成及吸收的细胞,分别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它们的数量及功能质量将直接影响骨重塑过程,而分子信号通路对于调节细胞数量及功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影响上述3种细胞增生分化及功能发挥的重要调控信号通路及针对信号通路中特定靶点进行干预治疗骨质疏松的进展作全面归纳。此外,本文还涉及骨质疏松"组学"研究及相关应用治疗进展,包括基因组学研究、RNA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未来应更加注重对骨重塑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骨形成及吸收的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就是由于骨代谢的失衡,破骨量大于成骨量所致,破骨细胞的分化或其功能的改变所导致的骨改建失衡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理基础,许多细胞因子在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中起作用,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活跃是其发生的病理生理之一,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抑制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osteopomsis OP)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2种亚型,Ⅰ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骨的强度和完整性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治疗中抗骨吸收药物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发病原因大多由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再生和凋亡发生紊乱.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的增加,OP发病率的不断增高,相应的治疗药物也随之上升,主要分为3大类: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吸收药物,对骨细胞起双向作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失衡以及耦联机制的破坏是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骨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发大多通过直接影响此两群细胞的信号和代谢通路而改变其活性.目前成骨细胞信号的研发靶点主要集中在甲状旁腺激素(PTH)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而破骨细胞则主要集中在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及其配体(RANK/RANKL)通路和整合素αvβ3通路等.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 其病理机制是正常骨重塑过程被破坏, 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维持骨稳态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调节, 并据此提出免疫性骨质疏松的概念。本文旨在综述骨质疏松中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望骨免疫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以便更好地从免疫学角度去研究和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其发生的本质在于骨再造过程紊乱即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吸收与骨形成分别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动直接相关。目前研究发现众多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均衡这两类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影响骨代谢平衡,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也是目前其中研究较为广泛的因子之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随着年龄增长在体内积聚增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导致骨代谢的失衡,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骨组织生命活动周期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过程被称为骨重塑,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起主导作用〔1,2〕,对维持人体骨量和体液中钙离子浓度十分重要。在骨重塑中,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协调失衡会导致骨质减少甚至骨质疏松,许多与骨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等的发生与骨质流失密切相关。Wnt/β-catenin通路是骨骼发育和骨骼内稳态的重要调节通路〔3~6〕,能调节Wnt途径相关因子的表达,激活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或使正常骨细胞代谢受抑制。其调控骨细胞生命过程具有双面性,例如Wnt联合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5功能缺失使骨量下降,其激活突变则引起高骨量的发生;细胞厚体(DKK)1的高表达抑制骨形成,使用DKK1拮抗剂后可促进成骨分化。研究中医药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代谢相关机制已逐渐成为热点,已有较多学者取得了一定成果,这对于发挥中医药潜在治疗优势具有重要意义〔7~10〕。  相似文献   

13.
骨细胞呈星形或树突状,是骨中数量最丰富的细胞。其作为机械应力感受细胞,通过产生一些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因子参与骨组织的改建。骨细胞凋亡是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之一,而骨细胞蛋白产物抑骨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等在维持骨正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骨细胞与骨代谢之间关系密切。对骨细胞凋亡及其蛋白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可为防治骨代谢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4.
骨细胞呈星形或树突状,是骨中数量最丰富的细胞.其作为机械应力感受细胞,通过产生一些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因子参与骨组织的改建.骨细胞凋亡是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之一,而骨细胞蛋白产物抑骨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等在维持骨正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骨细胞与骨代谢之间关系密切.对骨细胞凋亡及其蛋白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可为防治骨代谢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5.
骨代谢和稳态以骨重塑能力维持平衡,老年人骨质疏松常伴有骨重塑异常,即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质疏松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急剧增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它主要是通过控制细胞过程(如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自噬等)调节机体生长和平衡。近年来,围绕“mTOR—骨代谢”的研究较为火热,因mTOR对骨形成或骨吸收的作用报道不一,本文着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具有正相关,高胆固醇血症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可导致骨密度下降,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是维持骨动态平衡主要的骨代谢细胞,而胆固醇对骨代谢细胞的功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综述胆固醇和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形成及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骨代谢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本质是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通过破骨细胞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这两个相互偶联又相互制约的骨转换过程,骨组织不断地进行骨重建,以对自身进行新陈代谢~([1])。成骨细胞分泌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破骨细胞分泌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L与RANK结合后,传递信号,激活NF-κB,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增  相似文献   

18.
以往20~30年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如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雌激素等一类药物,这些药物由于降低骨重建空间和延长骨矿化时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一定程度地增加骨密度和减少骨折危险性。然而抗骨吸收药物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不尽理想,其原因除与老年人骨量丢失和骨结构改变程度较重有关外,还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骨细胞病理特点认识尚不十分清楚,因而临床治疗缺乏老年人用药特点有关。近10多年来,本实验室以骨细胞衰老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增龄过程中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和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变化规律作了…  相似文献   

19.
骨转换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靶点主要集中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新型骨吸收抑制剂包括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单克隆抗体、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新型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口服降钙素等;新型骨形成促进剂有骨硬化素单克隆抗体、Dickkopf-1单克隆抗体、甲状旁腺激素(PTH)制剂及钙敏感受体拈抗剂等。此外,含有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也是很有应用前景的骨质疏松治疗新药。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的一氧化氮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药物等均可影响骨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其诱导生成的一氧化氮浓度若过高过低均会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产生不利影响。TNF-α、IL-1β、IFN-γ乘中炎因子诱导生成低浓度一氧化氮刺激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之一。一氧化氮调控机制可能对今后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