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运用DCE-MRI定量参数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并分析该参数与相关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8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RECIST标准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组,比较两组化疗前、2个疗程后、化疗结束时Ktrans、Kep和Ve值。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HER-2、Ki-67表达情况。比较ER、PR、HER-2不同表达状态时DCE-MRI定量参数大小,分析该参数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有效组Ktrans、Kep在2个NAC疗程后及NAC化疗结束时较NAC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ER阴性组的Kep值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组的Kep值高于P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分别与Ktrans值、Kep值呈正相关(r=0.654,P<0.001;r=0.364,P=0.001), Ki-67表达与Ve值无相关性(P=0.177)。结论:Ktrans、Kep等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可用来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还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间接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和DWI影像特征改变,评估二者联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中筛选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在治疗前后行乳腺MRI检查,包括DCE-MRI和DWI检查,分析肿瘤ADC值、动态增强曲线和肿瘤径线治疗前后变化特点。新辅助化疗后对切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ADC值平均值从(0.96±0.17)mm~2/s治疗后升高至(1.00±0.17)mm~2/s(P=0.408)。治疗前乳腺癌体积为(32.79±59.45)mm~3、治疗后体积(18.14±37.67)mm3(P=0.004)。治疗前动态增强曲线28例为3D型曲线,治疗后3D型曲线22例。术后病理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残留降低至32.69%。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联合DWI和DCEMRI可精准评估治疗后肿瘤组织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9)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MSCT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45例经穿刺活检确诊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均进行DCE-MRI及MSCT检查,对比化疗前后肿块最长直径、强化模式、腋窝淋巴结数目及大小等,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 DCE-MRI评估完全缓解(CR)者3例,部分缓解(PR)者30例,稳定(SD)者8例,进展(PD)者4例;MSCT评价CR者2例,PR者28例,SD者11例,PD者4例;DCE-MRI、MSCT评价乳腺癌化疗后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3.3%、67.7%;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82.2%。结论 DCE-MRI能够更好显示乳腺癌原发灶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变化,MSCT更准确反应腋窝淋巴结的情况,还能发现肺内隐匿的转移灶。DCE-MRI联合MSCT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功能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资料。依据化疗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疗效评价,将病例资料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病理非完全缓解组(NpCR);对比分析两组免疫组化差异及化疗前后MRI检查指标数值变化的差异,以病理反应性标准分组为金标准,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最后应用相关分析结果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模型logistP。结果38例中pCR13例,NpCR25例。两组免疫组化参数(ER/PR、HER-2、ki-67)及分子分型、Δ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两组ΔD%、ΔV%、ΔS%、ΔSmax%、ΔT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D%、ΔV%、ΔS%、ΔSmax%、ΔTIC的AUC分别为0.748、0.822、0.708、0.828、0.70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9/0.68、0.846/0.72、0.538/0.84、0.769/0.80、0.692/0.64,其logistP与病理组织学疗效的AUC为0.846(95%CI0.708~0.984)。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动态增强MRI参数变化能预测NAC疗效。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在逐年升高[1].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广泛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患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肿瘤分级,提高保乳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生存率,约19%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AC)后MRI上乳腺肿瘤的不同退缩模式,探讨不同退缩模式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2019年5月经术前穿刺活检及NAC后手术病理证实为单侧乳腺癌,且NAC前及NAC 8周期结束后手术前一周内均进行了MRI检查的50例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癌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医生分别阅片,分析肿瘤的退缩模式,将其分为3型:向心性退缩;碎片样退缩;混合型退缩。根据NAC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pCR)组和非pCR组。记录NAC前经穿刺活检病理检测的肿瘤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Ki-67的表达情况,并将乳腺癌分为Lunim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四种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pCR组及非pCR组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评价2位医师对肿瘤退缩模式分类评价的一致性,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肿瘤强化模式及退缩模式在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比较NAC前肿瘤的不同强化模式在NAC后退缩模式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NA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pCR组16例,N-pCR组34例。pCR与非pCR组间,年龄、绝经状态、病灶最大径、治疗前淋巴结是否转移、T分期、分子分型、肿瘤内ER、PR和Ki-67的表达状态、MRI上肿瘤强化方式及NAC前BP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异常(P均>0.05);HER2状态和退缩模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医师对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定性评估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为0.719)。不同分子分型间肿瘤退缩模式及NAC前肿瘤强化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向心性退缩组、碎片样退缩组及混合型退缩组NAC前MRI上肿瘤强化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NAC后肿瘤退缩模式及HER2状态是影响疗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乳腺肿瘤NAC后在MRI上的退缩模式及术前HER2表达状态可作为评估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HER2受体阳性的乳腺肿瘤NAC的疗效更佳,pCR患者NAC后肿瘤表现为向心性退缩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与核磁共振灌注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做比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在化疗前后均进行超声造影、核磁共振灌注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做比较,评估3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结果 60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9例,无缓解15例;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为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23例,无缓解12例;核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结果为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25例,无缓解1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23例,无缓解10例.三者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cNemar-Bowker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0.05,显示三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均有一定的相关性;Kappa检验结果显示,核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最好.结论 超声造影、核磁共振灌注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均有一定的评估价值,核磁共振灌注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好,可作为首选,超声造影可作为疗效评价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5T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前均进行NAC治疗,比较MRI、B超检查测出患者肿块的最长径、最短径,分析癌灶在MRI图像上的主要特征,并评估DCE-MRI联合DWI检查在判断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价值。结果 32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MRI图像表现以多发结节或肿块较为多见,新辅助化疗后,21.87%(7/32)图像可见外观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呈斑片状,图像特征表现为延迟期强化,78.12%(25/32)患者图像显示为单发结节,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向心性缩小;以患者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经整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后可知,MRI检查测出肿块最长径、最短径与患者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等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1、0.671,P均0.001,明显高于B超检查(r分别为0.634、0.612,P均0.01);经对照病理学检查结果 ,MRI扫描对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5.83%(11/24)、50.00%(4/8),B超扫描对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29.16%(7/24)、12.50%(1/8),MRI扫描对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优于B超检查(P0.05)。结论 1.5T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可对乳腺癌术前NAC后残留癌病灶的范围、外观形态及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乳腺癌患者实施第一次新辅助化疗前及手术前后采用乳腺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乳腺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价值。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显示54例乳腺癌患者的54处乳腺癌原发灶的体积在新辅助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9,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对5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化疗后乳腺癌原发灶内超声对比剂的灌注区域(长径×横径)较化疗前明显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T=6.98,P0.05)。54例乳腺癌患者的54处乳腺癌原发灶内对比剂增强强度在化疗后较新辅助化疗前明显减弱,差异具有显著性(t=16.85,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不仅能够体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安全、无创、直观地评价肿瘤内新生血管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准确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MRI可以反映肿瘤形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肿瘤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等重要信息,对评估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重要作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获取定量和高通量的特征,反映肿瘤的异质性,从而实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精准评估及预测。就MRI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辅助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其中以化疗最为常用。针对乳腺癌生物学特点,近年来提出术前辅助化疗,名为新辅助化疗,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1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研究1.1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CT)的概念新辅助化疗称谓有primary chemotherapy;Neo—adjuvant Chemotherapy;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Induction Chemotherapy,是指开始于局部治疗之前的一种辅助化学治疗模式。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根据Fisher等学者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而提出。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primary chemotherapy)是指开始于局部治疗之前的一种辅助化学治疗模式,是根据Fisher等学者提出乳腺癌生物学理论提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取得与术后辅助化疗相同的远期效果,可以使乳腺癌患者乳腺切除率降低,保乳率提高。其疗效的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密切相关。其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评价及病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3.0TMR设备评估乳腺癌分子生物标记物,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激素受体及增殖标记物Ki-67对诊断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获得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用3.0TMR监测50例(年龄28~82岁,平均49岁)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人。测量MR影像上残余癌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及纹理特征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3例NACT的宫颈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一周行DCE-MRI扫描,并获得定量参数 [最大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率(CER)、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IAUGC)、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体积百分数(Ve值)]及纹理参数,比较上述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有效组的CER、Ktrans值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4、0.012),有效组Mean Value、Grey Level Nonuniformity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3、0.002),Energy显著高于无效组(P=0.024)。CER、Ktrans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分别为0.712、0.695。纹理参数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在0.647~0.716之间。将有组间差异的DCE-MRI参数、纹理参数、临床参数联合后,预测NACT疗效的AUC为0.922。结论:DCE-MRI参数及纹理参数可作为潜在的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的影像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成像早期准确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前后的病理结果分为反应显著组(63例)和反应非显著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NAC前、NAC周期1、2、3、4病灶最大径和弹性比值(B/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AC每个周期下病灶最大径和B/A值预测NAC疗效的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病灶最大径联合B/A值早期准确预测NAC疗效的最佳时间。结果:病灶最大径和B/A值在NAC治疗期间内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82.286,P组内<0.001;F组内=141.905,P组内<0.001)。B/A值在反应显著组与非显著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1.990,P组间=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径仅在NAC周期4的曲线下面积(AUC)>0.8;B/A值在周期3的AUC接近0.8,周期4的AUC>0.9,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NAC周期3最大径联合B/A值的拟合方程为logit(P)=-33.307+4.805×B/A值+3.087×最大径,此时AUC=0.915(>0.9),截断值为0.746,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4.60%。结论:形变弹性成像中病灶B/A值联合病灶最大径可以提前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NAC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