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建立酮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桨法,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检测波长260nm,对之进行常规的方法学研究.结果本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6%;在0.986~15.768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本品受转速影响较小,受溶剂pH影响较大,同批产品的释放均一性较好,与进口品释放曲线相近.结论本法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释放度检查法。方法:采用改良的桨碟法进行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体外释放度试验,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释放度;并用f2相似因子法评价自制乳膏与兰美抒体外释放曲线的相似性。结果:乳膏基质及释放介质对测定无干扰,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值为0.33%(n=9)。f2因子分别为45.5,37.8,58.7。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为建立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体外释放度检查法提供依据。自制乳膏中有一批与兰美抒释放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3.
邸哲婷  蒋海松  吴琳华 《中国药房》2008,19(34):2700-2702
目的:建立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以水、pH1.2盐酸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释放度,转速为100r·min-1,温度为(37.0±0.5)℃,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盐酸文拉法辛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5~0.24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0.78%)、99.5%(RSD=0.79%)、102.5%(RSD=1.1%);在3种介质中样品的释放曲线无显著差异,并均在24h时基本释放完全。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结果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释放度测定。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春燕  王延松  梁艳芳 《中国药师》2012,15(8):1134-1136
目的:建立一种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方法,以考察其质量。方法:以0.1 mol.L-1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介质量为900 ml,转速为50 r.min-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268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在4.78~42.98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0.62%;3批样品在2,4,8 h的平均累计释放量分别为34.8%,55.5%,82.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谢莉  陈红  张亿 《中国药师》2020,(4):761-764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甲硝唑口腔粘贴片释放度的方法,并对不同公司样品测定的释放曲线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流通池法闭环系统,以磷酸盐缓冲液(p H 6.6)为溶出介质,流速为4 ml·min-1,在规定时间点取样后采用HPLC法测定。比较不同公司样品在流通池法和篮法下的释放度。结果:甲硝唑在6.024~100.4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48%(n=9)。经Weibull方程拟合后,不同公司样品测定的释放度拟合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公司甲硝唑口腔粘贴片的释放度存在差异,本法可用于甲硝唑口腔粘贴片的释放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雷诺嗪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以0.9%的盐酸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溶出方法为转篮法(100 r.min-1)。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2 nm测定雷诺嗪的浓度,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200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1.26%);3批样品在2、6、12 h的释放量分别为标示量的30%、60%、70%以上。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释放度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罗通定缓释片在不同释放介质中和不同释放时间的累积释放度.结果罗通定在281 nm处有最大吸收,在5~250 μg/ml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143X+0.0378, r=0.9999.罗通定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理想,符合Higuchi方程:Mt/M∞=0.3933t1/2-0.2274, r=0.999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罗通定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酮洛芬酸释胶囊释放度测定的质量。方法:采用浆法,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检测波长260nm,对之进行常规的方法学研究。结果:本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6%;在0.986-15.768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本品受转速影响较小,受溶剂pH影响较大,同批产品的释放均一性较好,与进口品释放曲线相近。结论:本法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美国药典流通池方法测试雷帕霉素药物洗脱冠脉支架体外释放度,作为企业出厂检验方法,以评价其工艺稳定性。方法:用美国药典释放度测定第4法规定的溶出装置联机紫外分光光度计。释放介质为2%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在10%乙腈-PBS(pH=5.0)的缓冲液;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相同批号(n=6)和不同批号(n=3)的药物支架的雷帕霉素在24 h的释放曲线一致。结论:本法适合评价冠脉支架涂药的工艺稳定性,快速简便,符合美国药典流通池法的要求,检测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乙醇摄入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测定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中盐酸苯环壬酯原料在不同浓度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中溶解度;关键辅料WSR-HM、WSR-LM在不同浓度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中的黏度;以0%、5%、20%、30%、4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为释放介质,考察并比较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释放介质中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薄膜衣的表面结构和释药孔的影响。据此分析乙醇影响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体外释放的原因。结果:盐酸苯环壬酯在pH3.0磷酸盐缓冲液和5%、20%、30%、4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中的溶解度分别为39.6,47.3,84.7,171.4,235.4 mg·mL-1;WSR-HM、WSR-LM的黏度随释放介质中乙醇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在pH 3.0磷酸盐缓冲液和5%乙醇磷酸盐缓冲液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相似(相似因子f2=74),但在20%、30%、4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有显著变化;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完全释放后,残留释药孔的直径分别为552,600,630,718,815 μm。结论:5%乙醇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释放影响最小,而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乙醇通过改变盐酸苯环壬酯溶解度、WSR-HM及WSR-LM黏度和溶胀程度从而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释放产生影响,并且乙醇浓度越大,体外释放越快。  相似文献   

11.
尼群地平控释片的释放度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了尼群地平控释片剂(A)的处方、制备工艺及释放速率并与国产普通片(B)比较。方法: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238nm。线性范围0.205~20.0μg·ml-1,r=0.9999。溶出介质:人工胃液∶异丙醇(5∶1),旋桨法。结果:采用“多级火箭式原理”制备的控释片具有良好地控释作用,其T50、T80分别比B大10倍左右,而形状参数m相差不大。结论:提示药物进入体内后速释部分能迅速溶解吸收并达有效血药浓度,尔后控释部分逐级释放,使药物作用平稳而持久  相似文献   

12.
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零级、一级释放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的药物动力学,探讨以剂型中药物的释放动力学和活性药物固有的吸收、分布、清除动力学参数为基础的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血药动力学。方法 以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和隔室模型分析等经典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分析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在释放阶段和释放完成后的药物动力学。结果 得到了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在释放期间和释放结束后的血药动力学。结论 建立了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的药物动力学。由于零级释放与一级释放是基本的释放模式,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药物动力学理论是建立和理解缓释、控释制剂药物动力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美沙拉嗪缓释片的处方筛选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美沙拉嗪缓释片剂,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片剂的处方进行筛选,制备美沙拉嗪缓释片剂,测定其释放特性。结果:以优选的处方所制备的片剂,体外释药性能符合Higuchi模型,持续释药达8h。结论:该片剂工艺简单,可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阿西美辛控释胶囊的研制及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薄膜包衣制成阿西美辛控释微丸,用此微丸制成含阿西美辛30mg的胶囊。测定其释药情况表明,该胶囊可达到预期的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利巴韦林缓释片,对其释放机制进行考察.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体外释放度测定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辅料,制备亲水凝胶型骨架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种类,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出缓释片的处方.结果:所制备的缓释片在8 h内呈良好的零级释药特征.结论:以均匀设计优选的利巴韦林缓释片处方合理,体外释放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阿西美辛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阿西美辛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优化最佳处方,以进口缓释胶囊(优妥)为对照,采用转蓝法测定体外释放度,319 nm波长处UV法定量.结果:两剂型体外释药相似,释药方程分别为对照品F1=0.2032 0.197t1/2(r=0.9706),样品F2=0.1535 0.2971t1/2(r=0.9701).结论:以正交法优选的阿西美辛缓释片处方合理.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effect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and their antagonists on adenosine and inosine release has been investigated on unstimulated and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hippocampal slices.On unstimulated slices N-methyl-D-aspartate (NMDA), quisqualate and glutamate concentration-dependently evoked the release of adenosine and inosine. The effect of NMDA and quisqualate was antagonized by th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D(–)-2-amino-7-phosphonoheptanoic acid (D-AP7; 100 mol/1) and the non-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 (DNQX; 10 mol/1) respectively. Glutamate (2 and 10 mmol/1)-evoked adenosine and inosine release was not antagonized by the NMDA and non-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 indicating that the effect of glutamate is due to a metabolic rather than a receptor-mediated effect.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 at 10 Hz also evoked a release of endogenous adenosine and inosine. Tetrodotoxin (0.5 gmol/1) abolished and absence of Ca2+ markedly reduced the electrically evoked release of adenosine and inosine. Adenosine and inosine release evok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t 20 Hz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D-AP7, while at 10 Hz no consistent decrease was seen. In the presence of D-AP7 plus DNQX the 10 Hz-evoked adenosine and inosine release was reduced to about half.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electrically evoked release of adenosine and inosine is partly mediated by the release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which act at both non-NMDA and NMDA receptors. Send offprint requests to F. Pedata at the above address  相似文献   

18.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制备双嘧达莫pH非依赖型缓释微丸,使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联合载体(Eudragit L、EC和PEG 6000)的混和有机液喷包于微晶纤维素(MCC)空白丸芯上形成膜衣骨架型共沉淀物结构,以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微丸的释放特性。结果:缓释微丸的体外药物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具有溶解度pH依赖性的药物,以固体分散技术处理,通过不同性质载体的调节作用,可以制成pH非领带型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 2种恒温 (2 5℃ ,37℃ )培养试验研究了 4种化学物质 (B1 、B2 、HQ和 DCD)对尿素氮释放的缓效作用和用该化学物质研制 5种缓释尿基复合肥氮释放的动力学效应及其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高浓度B1 、B2 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优于 HQ ,可作为高效无残毒的理想脲酶抑制剂 ;2 5℃下培养 14天 ,3种化学物质 (B1 、B2 、HQ)均明显降低尿素中氮的释放总量、释放速率和平均释放速率。施用缓释尿基复合肥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大 ,含 DCD的缓释复合肥 NH4 + N释放总量高 ,而 NO3- N数量低 ;含硼的 3种缓释尿基复合肥铵释放的动力学与环境温度关系密切 ,在 37℃下 ,铵释放速率大且峰值出现时间早 ;2 5℃时铵释放速率高峰期大大延迟 ,释放绝对量低 ;两种温度下表征铵释放的数学方程 y=a+blogt和 y=a+bt1 /2的 b值 (铵释放速率常数 )可作为衡量 5种缓释尿基复合肥养分释放性能的指标。缓释尿基复合肥对土壤无机氮释放过程的动力学效应能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Nt=No(1- ekt)极好地描述 ,在 4 2天内 ,土壤 NH4 + N和无机氮释放潜力 (No值 )均以 4种含硼缓释复合肥为低 ,仅为CK的 5 3.5 %~ 6 3.8%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美乐托宁缓释片,以国外上市制剂美乐托宁缓释片为参比制剂,考察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体外释放行为的相似性及体外释药机制。方法:采用释放度测定法转篮法的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用HPLC法测定释放度,采用f2相似因子对2种制剂释放曲线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并进行释放行为模型的拟合。结果:在不同pH的释放介质中,自制制剂释放度曲线与参比制剂比较,f2相似因子均大于50;美乐托宁缓释片在4种释放介质中体外释药拟合模型更接近一级方程、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结论: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一致,释放机制为扩散释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