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是细小病毒属中唯一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传染性红斑、关节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胎儿水肿及流产,对某些免疫力低下的病人,B19病毒感染甚至是致命的。B19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建立简单实用的检测方法对B19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拟对B19病毒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细小病毒B19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微小病毒B19(HPV B19)是细小病毒属中唯一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传染性红斑、关节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胎儿水肿及流产,对某些免疫力低下的病人,B19病毒感染甚至是致命的。B19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建立简单实用的检测方法对B19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拟对B19病毒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用抗人细小病毒B19的McAb建立ELISA-抗γ捕捉法,对正常新生儿(35例)脐血标本及1月龄~13岁小儿(139例)血清标本计174份,进行了B19病毒特异性IgG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22.9%(8/35)和5.8%(8/139).总阳性率为9.0%,并且大多数阳性标本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较低,最高滴度约为1:400。结果显示:本文建立的检测方法有高度特异性;我国小儿中有B19病毒自然感染,并有较高数量的易感人群,应进一步深入研究B19病毒对我国小儿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细小病毒B19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是一类单链线状DNA病毒,可引起无症状性感染和症状性感染,是导致人类多种疾病发生的病因.本文就细小病毒B19的病毒学、流行病学研究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细小病毒B19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是一类单链线状DNA病毒,可引起无症状性感染和症状性感染,是导致人类多种疾病发生的病因。本文就细小病毒B19的病毒学,流行病学研究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 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的免疫学改变,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A 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 和6 (IL 8、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及干扰素α(IFN α) 水平。结果: AA 患儿上述各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或P< 0-05) 。其中HPVB19 阳性AA 组IL 8 水平亦高于HPVB19 阴性组, 而IL 6、TNF α及IFN α两组间无差异。对HPVB19 AA组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L 8 与TNF α和IFN α呈正相关, TNF α与IL 6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65 、0-603 及0-860, P< 0-01) 。提示: HPVB19 所致AA 患儿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 多种细胞因子, 特别是IL 8 可能在其免疫病理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多种病毒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生有关,其中以肝炎病毒,细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最为重要,病毒致AA的机制相当复杂,既有病毒本身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破坏,又有病毒激发的免疫损伤,此外,有的病毒还可能因破坏骨髓的基质细胞,破坏骨髓环境而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细小病毒B19感染是人类常见一种传染性疾病。妊娠期感染细小病毒B19后可导致流产、胎儿水肿、胎儿畸形,甚至胎儿死亡等。有报道,胎儿传染率为33%,16-28周妊娠期的胎儿似乎对细小病毒感染表现的尤为敏感。细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存在,提示近期感染。目前可用DNA杂交技术或聚合酶链反应进行DNA实验以检测羊水或血液中的细小病毒抗原的存在。妊娠合并细小病毒感染无特效方法,目前报道表明宫腔输血可以减轻B19病毒毒性及治疗胎儿水肿,对病毒有效的疫苗正在研制之中,有望可以预防生育年龄妇女的细小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人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HPVB19)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病原体。为研究梧州市及周边地区B19感染的疾病谱 ,现将该地区健康自然人群及患者检测情况作一总结报告。1999年 11月 15日~ 2 0 0 1年 6月 2 0日在广西桂东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共检测 32 9例 ,年龄为出生后 4小时~ 82岁。男性 179例 ,女性 15 0例。病种 75种 ,血液系统疾病 4 2例 ,肿瘤患者 71例 ,结缔组织疾病 30例 ,呼吸道感染 5 7例 ,异常妊娠 2 8例 ,其他 10 1例。同期健康人组 14 1例 ,年龄为出生后 1天~ 6 0岁 ,男性 5 6例 ,女性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对50例石蜡包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周结直肠组织以及10例正常成人结肠组织中B19病毒进行检测。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肿瘤细胞及癌周正常肠上皮细胞,巢式PCR扩增B19DNA。结果50例结直肠癌标本中,原位杂交示B19阳性信号在肿瘤组织为78%(39/50),癌周结直肠组织为40%(20/50),正常结肠组织中5例(n=10),经统计分析肿瘤与癌周组织B19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结肠组织与癌周组织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1.000)。显微切割进一步证实B19病毒DNA存在于肿瘤细胞内。结论结直肠组织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较常见,主要存在于结直肠癌上皮细胞内,该病毒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人类细小病毒B19在武汉地区普通人群,尤其是育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武汉地区2家医院的血液样本1 700份,分为两组.以血清中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 第Ⅰ组(普通组,包括男性和女性)阳性检测率为4.50%,第Ⅱ组(妇女组)阳性检测率为8.33%.结论 武汉地区育龄妇女的B19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很有必要对孕妇进行诊断从而预防新生儿感染B19病毒.另外,由于巢式PCR具有灵敏、特异、简便等优点,适合于用来检测血液样本中的人细小病毒B19.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 本文报告应用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慢性再障成人患者9例,按1981年全国再障座谈会诊断标准。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0岁(15~55岁)。 再障患儿 8例,按1986年杭州儿科血液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15.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B19 )是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再障危象的病因。为了解恶性肿瘤与B19病毒感染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探讨这类疾病的临床转归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9年9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且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均通过骨穿确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住院期间用药史、生化检查等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同时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17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12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l例为急性戊型肝炎患者,l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7例为未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例诊断为重型肝炎;仅有3例患者在入院前有干扰素短期使用史,其余患者未使用影响血象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集落细胞细胞刺激因子者6例,使用丙种球蛋白者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者3例,使用促红素者1例,仅用口服药物升血细胞治疗者2例,输红细胞者6例,输血小板者2例;好转出院者20例,自动出院者3例,因重型肝炎其他合并症死亡者2例。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以治疗原发性肝病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为主,血液病方面对症支持治疗,随肝病好转血液病逐渐同时恢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运用巢式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对应的癌周结直肠组织以及10例正常成人结肠组织中的B19DNA,免疫组化检测B19结构蛋白VP1/VP2。结果肿瘤组织B19DNA阳性率为96%,显著高于癌周(60%)及正常对照(60%)。免疫组化显示,腺癌组织82%VP1/VP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周组织(30%)及正常对照(20%)。结论人细小病毒B19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为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1997年1月至3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儿采取指端未梢血检测人类细小病毒B19。在所检测的42例患儿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吸入综合征10例,硬肿症2例,颅内出血3例;小儿肺炎7例,支气管炎3例,肠炎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以了解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再障中的变化,寻找其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并对32例再障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 资料和方法 一、正常对照组:30例(男12,女18),年龄16~58岁。为本院职工,系体检正常者。 二、再障患者:32例(男19,女13),年龄14~62岁。慢性再障28例,急性再障4例。再障诊断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检测方法采用RIA法测定空腹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书操作。仪器采用中国科学技术大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BM)及外周血(P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的BM和PB中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结果:AA患者BM和BP中CD8^ 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BM在CD25^ 细胞和HLA-DR^ 细胞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BM中CD16^ 或CD56^ 细胞也明显增多(P<0.05),双标记分析提示T细胞主要为CD8^ 细胞:急性AA患者CD8^ -CD25^ 细胞显著增多(P<0.01),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表达增多,尤其4-1BB^ ,CD95L^ 和CD40L+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增多,是AA免疫功能异常及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