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国华  单萍  吴家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82-185,F0003
背景:黄角颗粒为纯中药制剂,具有通腑泄热、开窍熄风、活血化淤等功效。 目的:观察黄角颗粒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黄角颗粒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可能机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09/2003-12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鼠龄为22个月的老年Wistar大鼠60只。大鼠适应性喂养3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黄角颗粒10g/kg组、黄角颗粒5g/kg组、黄角颗粒2.5g/kg组,每组10只。 方法: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将大鼠造成脑缺血模型。黄角颗粒(主要成分为生大黄、水牛角等,武汉市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021120)10,5,2.5g/kg组于造模前30min分别给予含生药1,0.5,025kg/L的黄角颗粒水溶液按10,5,2.5g/kg灌胃。每只灌胃1次;尼莫地平组于造模前30min给予含生药1g/L的尼莫地平水溶液按10mg/kg灌胃,每只灌胃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只结扎颈外动脉)于造模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按10mL/kg灌胃,每只灌胃1次。②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位细胞凋亡染色切片,在高倍镜(20&;#215;10)下观察5个视野,观察每个高倍视野平均阳性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凋亡率。普通光镜下观察皮质缺血局部及周围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F检验及Q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黄角颗粒对大脑中动脉栓塞老年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大脑皮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结果:Wistar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角颗粒各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黄角颗粒10g/kg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率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黄角颗粒10g/kg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黄角颗粒5和2.5g/kg组(P〈0.05,0.01)。②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局部脑组织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而黄角颗粒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结论:黄角颗粒对急性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该种作用可能是黄角颗粒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尼莫地平组(10.8 mg/kg)、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10 mg/kg)、人参皂苷Rg1中剂量组(20 mg/kg)和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40 mg/kg),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FCIR模型。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它各组则用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 d。治疗结束后,评定大鼠神经功能,检测顶颞叶皮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人参皂苷Rg1各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顶颞叶皮质TIMP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人参皂苷Rg1各组和尼莫地平组TIMP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顶颞叶皮质细胞凋亡率高于假手术组(P0.01),人参皂苷Rg1各组和尼莫地平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促进TIMP1表达,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进而对FCIR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PF级Sprague-Dawley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角颗粒组,每组10只,余10只备用。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假手术前或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黄角颗粒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黄角颗粒溶液10 ml/kg(生药含量1 g/ml)灌胃。再灌注24 h后,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各组脑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角颗粒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和Bax的表达均降低(P0.05),Bcl-2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和黄芪干预组(黄芪煎剂6 g·kg-1·d-1灌胃),每组12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Bcl-2、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干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Bcl-2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结论:黄芪可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龙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害病理过程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0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30只,3~4月龄,体质量(250±20)g。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只做开颅术,不结扎血管;模型组和乌龙丹低、中、高剂量组: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乌龙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前灌胃乌龙丹流浸膏眼乌龙丹由生黄芪、葛根、制首乌、川芎、丹参、地龙、全蝎、制僵蚕、水蛭、生晒参、石菖蒲、女贞子、白术、当归组成,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药房提供,加工为流浸膏穴含生药2.5g/mL雪演1,2,4mL,给药7d;假手术组:术前灌胃2mL生理盐水,干预7d;模型组:造模前灌胃2mL生理盐水,干预7d。②于末次给药后2h造模: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夹闭左侧颈总动脉1h后放开;阻断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③大鼠造模24h后,剥取脑组织,冠状连续切片。在JEM1200-EX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超微结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操作,应用图形分析仪系统,计算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凋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操作检测Bcl-2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情况。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Wistar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神经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神经细胞有明显病理改变,神经元肿胀或浓缩,有凋亡细胞表现。乌龙丹3个剂量组:多数细神经细胞胞保存完好,神经细胞基本形态结构完整,与假手术组相似。②模型组脑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其他4组穴P<0.05雪,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他4组穴P<0.05雪。乌龙丹低、中、高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与相关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相近。结论:乌龙丹具有减轻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结构的病理损伤,对抗细胞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发挥可能与乌龙丹影响脑缺血后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黄体酮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及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开右侧顶部骨窗而无脑损伤)、脑损伤组(TBI组;开右侧顶部骨窗,且参照Freeney自由落体撞击致伤方法建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脑损伤后接受黄体酮治疗组(P-TBI组;建立脑损伤模型后腹腔注射0.8 ml/kg黄体酮)、脑损伤后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组(D-TBI组;建立脑损伤模型后腹腔注射0.8 ml/kg DMSO),每组24只,再将其分为损伤后1 d、3 d、5 d、7 d组,各6只。比较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环氧化物水解酶-2(COX-2)表达量,脑组织含水量、Bcl-2及Bax蛋白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利用m NSS量表评价各组大鼠损伤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结果随着损伤时间延长,Sham组大鼠脑组织COX-2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及m NS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TBI组大鼠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其脑组织COX-2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及m NSS评分均降低(P<0.05),且各时间点均高于Sham组(P<0.05)。D-TBI组及P-TBI组大鼠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其脑组织COX-2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及m NSS评分均降低(P<0.05),且P-TBI组高于TBI组(P<0.05)。损伤后7 d,TBI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阳性细胞数均高于Sham组(P<0.05);且P-TBI组大鼠脑组织Bcl-2阳性细胞数高于TBI组,Bax阳性细胞数低于TBI组(P<0.05)。结论黄体酮能有效缓解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情况、抑制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对其神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蜂胶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el-2、bax、e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蜂胶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蜂胶总黄酮组,每组再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后1 d和3 d组,首先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各组bcl-2、bax、e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蜂胶总黄酮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bel-2表达阳性细胞数升高(P<0.01),bax、e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结论 蜂胶总黄酮能促进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bcl-2表达增强,减弱bax与easpase-3表达,从而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因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龙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害病理过程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0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30只,3-4月龄,体质量(250&;#177;20)g。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只做开颅术,不结扎血管;模型组和乌龙丹低、中、高剂量组: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乌龙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前灌胃乌龙丹流浸膏[乌龙丹由生黄芪、葛根、制首乌、川芎、丹参、地龙、全蝎、制僵蚕、水蛭.生晒参、石菖蒲、女贞子、白术、当归组成,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药房提供,加工为流浸膏(含生药2.5g/mL)]1,2,4mL,给药7d;假手术组:术前灌胃2mL生理盐水,干预7d;模型组:造模前灌胃2mL生理盐水,干预7d。②于末次给药后2h造模: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夹闭左侧颈总动脉1h后放开;阻断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③大鼠造模24h后,剥取脑组织,冠状连续切片。在JEM1200-EX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超微结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操作,应用图形分析仪系统,计算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凋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操作检测Bcl-2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情况。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Wistar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神经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神经细胞有明显病理改变,神经元肿胀或浓缩,有凋亡细胞表现。乌龙丹3个剂量组:多数细神经细胞胞保存完好,神经细胞基本形态结构完整,与假手术组相似。②模型组脑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其他4组(P〈0.05),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最少于其他4组(P〈0.05)。乌龙丹低、中、高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与相关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相近。 结论:乌龙丹具有减轻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结构的病理损伤,对抗细胞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发挥可能与乌龙丹影响脑缺血后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按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等分成5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即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甘露醇组;D组:尼莫地平组;E组:甘露醇与尼莫地平合用组。采用TUNEL法及TBA法分别观察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目及丙二醛含量。结果:①B组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目(46.6±11.0)个/视野及丙二醛含量(0.75±0.07)μmol/g均明显高于A组假手术侧(t=10.10,15.43,P<0.01)。②C组、D组、E组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目及丙二醛含量均较B组缺血侧脑组织降低(P<0.05),其中E组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目及丙二醛含量降低最显著(P<0.05)。结论:甘露醇、尼莫地平及两药合用均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降低丙二醛含量发挥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两药合用效果更佳,为临床两药合用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神经元细胞;用免疫组化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和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均<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减少,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均<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药(芪丹通脉片)可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受到损害可诱导脑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增加,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血管生成、骨骼形成等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选用28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g,清洁级,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兔抗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单克隆抗体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山东省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①摸球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假手术组(n=4)。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于脑缺血1h再灌注6h、12h、1d、3d、7d、14d各时间点取4只大鼠进行标本取材,假手术组于术后24h取材。大鼠麻醉后断头完整取脑,切取视交叉后方约5mm的脑组织,连续冠状切片备用。②脑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神经细胞形态。③TUNEL法: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着色,即凋亡细胞。高倍镜下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随机各取4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④标本切片经兔抗大鼠bFGF和FGFR-1单克隆抗体染色,高倍镜下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随机各取4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情况。结果:纳入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大鼠脑缺血损伤区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不规则,染色加深呈紫蓝色,核仁消失,并有许多散在的细胞碎片。②假手术组脑组织可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脑缺血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主要位于额顶叶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实验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h皮质区开始凋亡细胞逐渐增多,12h~3d凋亡细胞数较多,其中再灌注1d达高峰,3d开始下降,至14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纹状体区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变化趋势与皮质区相近(P>0.05)。③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有微弱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较少,着色较浅。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增强,主要位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6h神经元即出现bFGF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阳性细胞增多,着色加深,再灌注1~3d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弱,至再灌注14d,皮质区和纹状体区bFGF表达分别为(5.01±1.71),(5.21±1.62)个/视野,仍高于假手术组[(2.03±1.73),(2.46±1.38)个/视野,P<0.05]。④假手术组脑组织可见到少量着色较浅的FGFR-1阳性细胞;脑缺血再灌注6h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至再灌注1~3d最多,3d后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14d时皮质区和纹状体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01±1.41),(5.20±1.33)个/视野,高于假手术组[(2.25±1.67),(2.32±1.61)个/视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的表达,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实质密度改变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随机分成常规组28例,尼莫地平组30例,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连用10~14d。HIE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10~14d后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并于生后第3—5天及第10—14天行CT检查。结果①HIE患儿PSFV、EDFV及Vm低于对照组(P〈0.01);R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14d后,尼奠地平组PSFV、EDFV及Vm较常规组明显增高(P〈0.01),尼莫地平组RI元统计学意义,尼莫地平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②尼莫地平组在额叶皮质处CT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紊乱,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有助于HIE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并指导治疗;尼莫地平具有改善HIE患儿脑血液循环的作用,减轻脑损伤,且额叶皮质处脑实质密度恢复明显,提示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磷脂酶A2能被Ca2+激活,而被激活的磷脂酶A2又能使Ca2+内流或细胞内Ca2+释放,形成恶性循环,使神经细胞游离Ca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神经细胞严重损伤.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磷脂酶A2激活致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ICU.材料实验于2001-01/2003-10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完成,选择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方法假手术组大鼠仅在麻醉状态下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阻断血流.缺血组脑缺血前30 min,每只大鼠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尼莫地平干预组脑缺血前30 min,每只大鼠腹腔注射0.2 g/L的尼莫地平2 mg/kg.3组大鼠自缺血开始至处死的时间均为120 min.大鼠在麻醉状态下断头处死,取脑组织检测磷脂酶A2活性、脑细胞游离Ca2+浓度、脑组织水含量及检测脑组织中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Ⅳ类胞浆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磷脂酶A2活性.②各组大鼠脑细胞游离Ca2+浓度.③各组大鼠脑含水量.④各组大鼠脑组织中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胞浆型磷脂酶A2表达情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磷脂酶A2活性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57.8±7.2),(42.5±6.1),(17.1±5.3)%,P<0.05~0.01],尼莫地平干预组低于缺血组(P<0.05).②各组大鼠脑细胞游离Ca2+浓度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775.8±105.5),(497.2±45.9),(103.8±10.3)μ mol/L,P<0.05~0.01],尼莫地平干预组低于缺血组(P<0.01).③各组大鼠脑含水量缺血组、尼莫地平干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82.9±0.5),(80.0±1.1),(72.1±0.01)%,P<0.05~0.01],尼莫地平干预组低于缺血组(P<0.05).④假手术组脑组织中无明显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mRNA表达,胞浆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水平很低.缺血后120 min后脑组织中出现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胞浆型磷脂酶A2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尼莫地平干预组与缺血组比较,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胞浆型磷脂酶A2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 结论尼莫地平可降低缺血后脑细胞游离Ca2+浓度,脑组织中磷脂酶A2的活性和脑含水量,但不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Ⅱ类A型分泌型磷脂酶A2mRNA及胞浆型磷脂酶A2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银杏叶总黄酮有抗自由基的作用,但其对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银杏叶总黄酮对脑缺血诱发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的药理学教研室.材料SD大鼠24只,清洁级,体质量(250±50)g,雌雄各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皖医实准第01号,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银杏叶总黄酮40 mg/kg组,银杏叶总黄酮80 mg/kg组.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1在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不完全脑缺血;采用TUNEL法和电镜法观察细胞凋亡;用二苯胺试剂法测定DNA片段含量并测定脑水肿.主要观察指标银杏叶总黄酮用药后脑缺血致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银杏叶总黄酮用药后脑缺血后DNA片段百分率的影响.结果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显著诱导脑皮质细胞凋亡,银杏叶总黄酮80 mg/kg可显著抑制脑水肿(P<0.05)并减少脑皮质中细胞凋亡数(P<0.01),同时对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有改善作用;银杏叶总黄酮40,80mg/kg可抑制脑缺血诱导的DNA片段的增多(P<0.05,P<0.01).结论银杏叶总黄酮对缺血诱导的脑皮质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并改善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可减轻缺血组织脑水肿发生并抑制脑缺血诱导的DNA片段的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脑有较好保护作用的用药方法。方法采用动脉夹钳闭大白鼠双侧颈内动脉 ,夹闭 3小时后开放动脉钳恢复血流 ,完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40只 1个月龄雌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8只。A组 :缺血再灌注尼莫地平 ( 0 2mg/kg)治疗组 ;B组 :缺血再灌注甘露醇 ( 0 5 g/kg)治疗组 ;C组 :缺血再灌注尼莫地平及甘露醇联合治疗组 ;D组 (模型组 ) :缺血再灌注无药物治疗组 ;E组 (假手术组 ) :除未进行动脉夹闭 ,其他手术过程同前几组 ,而且无药物治疗干预。于再灌注 2 4小时后检测各组脑组织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及行脑组织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C组较A、B组脑组织中的SOD、MDA及脑组织病理检查比较结果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用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中对脑组织有较好的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临床实践中异丙酚可以收缩脑血管,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代谢耗氧量,从而达到降低颅压的目的。实验证实异丙酚对活性氧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神经损害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鼠龄三四个月,体质量200~300g。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及异丙酚组,每组10只。方法:分别在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及异丙酚,待其翻正反射消失后,分离并结扎颈外动脉,对照组仅将尼龙线放在颈外动脉残端处,但不结扎。模型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在术毕后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0mL;尼莫地平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10g/L尼莫地平1mg/kg;异丙酚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10g/L异丙酚110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缺血3h再灌注3h,眼眶取血,开颅取脑,观察麻醉剂量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范围,脑组织含水量,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钙离子含量,电镜下脑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异丙酚组梗死范围明显小于模型组[(10.45±3.65,19.68±4.03)%,(t=3.493,P<0.01)]。②异丙酚组肌酸激酶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471±200,1930±917)IU/L,(t=3.493,P<0.01)];乳酸脱氢酶含量为(8240±2580)U/L,与模型组[(15470±2680)U/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1,P<0.01);异丙酚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78.2±2.4,82.9±2.9)%,(t=3.321,P<0.01)]。③异丙酚组大鼠死亡率为13.6%,与模型组47.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21,P<0.05)。④异丙酚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1690±780)U/g,与模型组(830±110)U/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20,P<0.01);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0.058±0.014,0.115±0.047)μmol/g,(t=3.336,P<0.01)]。结论:麻醉剂量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钙离子超载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花中提取的,具有显著抗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的活性,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凋亡细胞而保护大脑.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以硫酸镁做标准比较.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方差分析.单位: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5/11在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完成.实验选用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硫酸镁组、灯盏花素50mg/kg组和灯盏花素75mg/kg组,每组8只.方法:自大鼠颈总动脉插入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脑缺血,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10 min后给予20mL/kg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给予50mg/kg和75 mg/kg灯盏花素及30 mg/kg硫酸镁.各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1 h再灌注2,5,23 h进行神经病学评分(5分制,0分为无明显神经病学症状,1分为不能完全伸展左侧前爪,2分为向左侧旋转,3分为行走时向左侧倾倒,4分为不能自行行走.积分越高,说明动物行为障碍越严重),并于脑缺血1 h再灌注23h时测定脑梗死面积(以染色区与未染色区的百分比表示).脑缺血1 h再灌注2,5,23 h时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脑海马凋亡细胞百分率(%)=(凋亡神经元÷海马神经元)×100%.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阳性神经元÷海马神经元)×100%].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缺血1 h再灌注2,5,23 h神经病学评分.②各组大鼠脑缺血1 h再灌注23 h时脑梗死面积.③脑缺血1 h再灌注2,5,23 h时脑海马凋亡细胞百分率.④脑缺血1 h再灌注2,5,23 h时脑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病学评分:脑缺血再灌注23 h时灯盏花素50mg/kg组,灯盏花素75 mg/kg组和硫酸镁组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1.2±0.4)分,(0.5±0.4)分,(1.3±0.4)分,(2.2±0.6)分,F=6.09,P=0.001],但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②脑梗死面积:脑缺血再灌注23 h时灯盏花素50 mg/kg组,灯盏花素75 mg/kg组和硫酸镁组大鼠大脑梗死区面积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0.18±0.03)%,(0.10±0.02)%,(0.28±0.02)%,(0.43±0.05)%,F=2.3,P=0.001],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③脑海马凋亡细胞百分率:脑缺血再灌注23 h时灯盏花素50mg/kg组,灯盏花素75mg/kg组和硫酸镁组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27.2±4.3)%,(20.6±3.6)%,(35.4±5.5)%,(60.4±6.2)%,F=6.17,P=0.000 7],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脑缺血再灌注23 h时灯盏花素50 mg/kg组,灯盏花素75 mg/kg组和硫酸镁组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34.2±5.3)%,(21.6±3.5)%,(47.4±4.5)%,(76.3±6.2)%,F=6.88,P=0.000 1],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海马凋亡细胞数,降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起到保护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作用,其作用优于硫酸镁.  相似文献   

18.
背景已知脑缺血后再恢复血流可使脑损伤加重,也有一些研究结果证实中药的活血化瘀成分能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观察活血化瘀4个最基本中药(红花、桃仁、川芎、赤芍)作为施加因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脑组织匀浆的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及补体等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并验证其量效和时效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盲法评估.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1-01/2002-12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138只,体质量280~300 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红花、川芎、桃仁、赤芍为单味中药饮片浓缩颗粒,按1112比例制成含2.5 g/mL生药汤剂(活血化瘀药).干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经2 h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再灌注24 h).138只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23只.假手术组结扎各血管,不阻塞大脑中动脉.灌药1组术前30 min灌胃给予2g/kg活血化瘀药.灌药2组术前30 min灌胃给予2.5 g/kg活血化瘀药.灌药3组术前连续7 d灌胃给予2g/kg活血化瘀药.灌药4组术前连续7 d灌胃给予2.5g/kg活血化瘀药.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①全部大鼠清醒后于缺血2 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分制,0~1分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2~4分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②再灌注24h后从各组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脑匀浆、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C4水平及血清IgG含量.③再灌注24 h后从各组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然后在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⑤再灌注24 h后从各组大鼠中随机选取3只,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②各组大鼠脑匀浆、血清C反应蛋白及补体C3和C4水平及血清IgG含量.③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细胞形态.④各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3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灌药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 h后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灌药4组低于灌药2组(13%,48%,X2=6.571,P<0.05).②脑组织含水量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灌药3组低于灌药1组(P<0.01).③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低于对照组(P<0.01).④血清补体C3含量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低于对照组(P<0.01).⑤血清补体C4含量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低于对照组(P<0.01).灌药3组低于灌药1组(P<0.01),灌药4组低于灌药2组和灌药3组(P<0.05).⑥血清IgG含量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低于对照组(P<0.01).灌药4组低于灌药2组(P<0.05).⑦脑匀浆C反应蛋白含量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低于对照组(t=5.626~17.929,P<0.01),灌药3组低于灌药1组 (P<0.01),灌药4组低于灌药2组(P<0.05).⑧脑匀浆补体C3水平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低于对照组(P<0.05~0.01).灌药3组低于灌药1组(P<0.01).灌药4组低于灌药2组(P<0.01).⑨脑匀浆补体C4含量假手术组和灌药各组低于对照组(P<0.05~0.01).灌药3组低于灌药1组(P<0.01).灌药4组低于灌药2组和灌药3组(P<0.01).⑩脑组织充血水肿情况对照组炎症反应明显,灌药组脑水肿、病理损害较对照组轻,(11)假手术组超微结构正常;对照组皮质坏死边缘区的细胞、毛细血管、髓鞘水肿明显,神经元细胞器减少,灌药3,4组细胞膜界限清楚,结构完整,线粒体丰富,大小均匀,有髓纤维形态正常,灌药1,2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①给予活血化瘀药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用药时间长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提示用药时间长能更好地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②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可使大鼠脑匀浆和血清中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gG含量降低,说明该药可通过启动补体系统而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C反应蛋白也明显降低,更进一步提示该药可抑制炎症反应.③用药时间越长脑损伤越轻,且用药剂量2.5g/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脑醒喷鼻剂由川芎和石菖蒲等中药组成,<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脑卒中入脑"之功效.目的观察脑醒喷鼻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的影响,并与经典西药尼莫地平相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医院的内科.对象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脑醒喷鼻剂高剂量组(高剂组),脑醒喷鼻剂中剂量组(中剂组),脑醒喷鼻剂低剂量组(低剂组),尼莫地平腹腔注射组(尼莫地平组),生理盐水喷鼻剂组(生理盐水组),溶酶喷鼻剂组(溶酶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其他6组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造模前3 d及再灌注期间,脑醒喷鼻剂高、中、低剂组分别以含川芎嗪和石菖蒲生药5.4,2.7,1.08 mg/(kg·d)和1 35,0.54,0.27g/(kg·d)的剂量滴鼻,3次/d;生理盐水组和溶酶组以生理盐水、溶酶喷鼻剂0.18 mL/(kg·d)滴鼻,3次/d;尼莫地平组用尼莫地平注射液0.8 mg/(kg·d)腹腔注射,2次/d;假手术组按常规饲养至实验取材.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剂量脑醒喷鼻剂及其他组动物脑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②将不同剂量脑醒喷鼻剂组与尼莫地平组做比较.结果造模时死亡8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62只.①丙二醛含量高剂组、尼莫地平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0.92±0.32),(0.87±0.39),(1.35±0.34)μmol/g,P<0.05],但高剂组和尼莫地平组间无差异.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剂组、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35.64±11.67),(33.88±7.15),(20.70±3.88)NU/mg,P<0.05],但高剂组和尼莫地平组间无差异.③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剂组、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4.64±1.22),(5.00±1.10),(3.08±1.12)mkat/g,P<0.05],但高剂组和尼莫地平组间无差异.④中、低剂组和溶酶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升高,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脑醒喷鼻剂高剂量组能防止脑缺血缺氧所致的脂质过氧化,使丙二醛生成减少,清除自由基损害,并增加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对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尼莫地平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作用机制还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SD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进行。选择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清洁级SD大鼠60只,月龄4~5个月;雌雄各半,雌性260~310g,雄性280~330g。活血组药物选用当归120g,桃仁60g,川芎60g,加水1440mL,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及提取液加入赤芍120g,地龙60g,红花60g,再加入1440mL水,煎煮1h,滤过,药渣再加入2880mL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两次煎液,浓缩至1200mL,加入挥发油及吐温-803mL,混匀,即得。黄芪组药物选用黄芪1200g,加水7200mL,煎煮两次,每次1h,滤过,合并煎液,浓缩至600mL,加入吐温-802mL,即得。补阳还五汤组选用当归60g,桃仁30g,川芎30g,加水720mL,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及提取液加入黄芪1200g,赤芍60g,地龙30g,红花30g,再加入920mL水,煎煮1h,滤过,药渣再加入8640mL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两次煎液,浓缩至600mL,加入挥发油及吐温-803mL,混匀,即得。(黄芪组和补血组药物为补阳还五汤的拆方。)活血组药物每毫升相当生药0.4g,黄芪组药物每毫升相当于生药2g,全方组药物相当于生药2.4g。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组、黄芪组、总方组,每组分别为12只。每只SD大鼠分别通过灌胃给药:活血组8g/kg、黄芪组40g/kg、总方组48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mL/kg。通过四血管结扎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TUNEL),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蛋白、Bax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SD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的比较;②各组SD大鼠脑组织神经元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①各组SD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各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6.07~11.70,P<0.01);与模型组相比,活血组、黄芪组细胞凋亡减少(t=2.71,2.06,P<0.05),总方组减少明显(t=5.34,P<0.01)。②各组SD大鼠脑组织神经元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水平的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活血组、黄芪组、总方组Bcl-2染色阳性细胞的表达增多(t=4.59~8.82,P<0.01),Bax阳性细胞表达更加明显(t=4.59~8.55,P<0.01);与模型组相比,活血组、黄芪组、总方组Bcl-2染色阳性细胞的表达增多(t=3.48~7.75,P<0.01),Bax阳性细胞的表达降低(t=3.83~5.88,P<0.01)。活血组药物作用与黄芪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方组药物作用与黄芪组、活血组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黄芪组和活血组即拆方的协同作用,使总方组发挥最大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