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短期有创序贯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短期有创提前拔管序贯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危重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24例COPD危重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达到"提前拔管指征”后拔除插管序贯无创面罩机械通气,设为序贯组;30例相同病情持续留置气管插管至脱机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序贯组气管插管后1h动脉血pH、PaCO2均已开始改善,P<0.01;血氧达到机体氧合需求;24h后血气继续改善,P<0.001.41.7%于3d,其余7d内达到"提前拔管指征”序贯无创面罩通气.序贯治疗后,血气改善情况继续保持,P>0.05.75.0%于5d内,其余12d内顺利完成撤机,成功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3.8±1.2d和18.6±9.4d,P<0.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为9.3±3.7d和18.6±9.4d,P<0.001;VAP发生例数为1例和9例,P<0.05;RICU住院时间为12.3±5.3d和28.6±8.4d,P<0.001;住院总费用为1.7±0.5和3.8±1.1万元,P<0.001;治愈率为91.7%和70.0%,P<0.05.结论短期有创提前拔管序贯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在COPD危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疗效显著,优点多,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贺志文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6):2308-230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8例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序贯治疗组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豁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优越性。方法本研究设2组:常规通气组(n=20)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n=23)。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ICU(R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序贯通气组血气指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R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序贯通气组无创通气治疗后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PIC)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A组,n=19,和对照组(B组,n=18),比较两组的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住院时间.结果:A组和B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7.1±8.3)h、(164.6±12.4)h和(140.5±14.2)h、(140.5±14.2)h (P<0.01 和 P<0.05),重新插管率、VAP发生率分别为15.8%、7.8%和33.3%、16.7%(P均<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8±4)d和(25±5)d(P<0.01).结论:对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结柱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8):57-5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1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现H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现PIC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出现HC窗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按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VAP发生例数、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比较,VAP发生少,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一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VAP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ICU和总住院时间,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一旦出现感染;可发生呼吸衰竭。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多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方法,但是机械通气治疗后拔管成功率很低。近年来,多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即开始治疗时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后改为无创机械通气,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作者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也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刨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36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8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4.2±1.3)d和(22.1±0.7)d(P<0.05);住院时间为(17.3±1.5)d和(26.8±2.4)d(P<0.01).结论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通常在外界诱因(如受凉、感染等)会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是直接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认为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护理对策.方法:将40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收治于监护室,应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采用对患者加强床边监护,重视气道管理和营养支持,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把握最佳拔管时机,采用安全有效的拔管方式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在序贯机械通气过程中均在适合时机安全拔管,无一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结论:护理综合措施在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序贯治疗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共26例,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时机,评价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较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好,但需加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36-1337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动脉血气变化[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中有25例被成功拯救,拯救成功率为83.33%(25/30);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后PaO_2、PH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aCO_2显著减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肝性脑病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拯救成功率较高,并对患者动脉血气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均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6例因时间过长进行气管切开,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有创机械通气前后血pH值、PaO2和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脱机成功,好转后转科2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5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H值明显上升,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在对患者达到有效治疗的同时,还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有利于患者的治愈. 相似文献
13.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非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重症呼吸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简称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非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非COPD所致呼吸衰竭25例为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后予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同样病情病例24例作为常规通气组,采用有创通气直至撤机拔管。观察2组病例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撤机成功例数、住院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等。结果: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治疗前基础情况匹配良好(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均能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通气组比较,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5.58±2.55)d比(16.67±4.99)d,P〈0.001]、VAP发生例数显著减少(3例比10例,P=0.025)、死亡例数显著减少(4例比12例,P=0.016)、住院总费用显著降低[(26 281±10 672)元比(32 446±9 435)元,P=0.038]。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非COPD所致呼吸衰竭也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序贯应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技术的大量临床应用,使其成为抢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1]。给予危重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通气,更好地改善痰液引流和控制肺部感染,使病程缩短,预后显著改善。同时有创性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上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丧失,加之许多患者年老体弱,肺功能较差,机械通气的较长期应用,更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会[2]。拔管撤机的指征一般控制较为严格,患者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指征,直接撤机拔管可能发生撤机困难或失败。本文拟探讨经短期气管插管有创性机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前、治疗2h、治疗24h)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为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4,P<0.01);治疗组pH、PaO2、PaCO2、呼吸、心率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配合以有创机械通气48~72 h为切换时间窗,行有创-无创序贯式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41例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引流和局部注药,以有创机械通气48~72 h为切换时间窗,改行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20例一直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切换时间窗时,无创机械通气(NIPPV)24 h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动脉血气指标相仿(P>0.05);治疗组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48~72 h后动脉血气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采用NIPPV 24 h后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相对应时间动脉血气指标相仿(P>0.05);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8±10 h和19±12 d(P<0.05);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3±4 d和19±12 d(P<0.05);VAP分别为0和8例(P<0.05).治疗组1例拔管失败重新插管.结论对合并肺部感染的COPD呼吸衰竭插管上机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引流、局部注药和PSB采样,可以充分引流气道炎性分泌物,改善通气,并有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以48~72 h为切换时间窗易获成功,改用NI PPV后可以显著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裴丽红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4):76-77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是救治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方法相对简便,经济负担小,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应用指征逐渐扩展,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救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对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早期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为强制指令容量控制通气(IPPV)或同步间歇指令和压力支持(SIMV PSV)模式,根据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调节参数,同时加强人工气道管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生命体征监护,做好心理及各项基础护理,观察通气前后患者血气变化。结果:32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7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脱机。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系统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有效通气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前、治疗2h、治疗24h)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为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4,P〈0.01);治疗组pH、PaO2、PaCO2、呼吸、心率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果]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度(PEF)]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4. 47%(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O_2)、SaO_2均显著升高,p(CO_2)显著降低(P 0. 05或P 0. 01);治疗后,观察组p(O_2)、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EV1%、FVC、PEF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 0. 05或P 0. 01),且观察组FEV1%、FVC、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有助于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