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临床特征,观察相应处理策略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20年9月因外伤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在我院行外耳道成形术的患者共68例(70耳),治疗方式均为耳内耳甲切口外耳道成形术,术中尽可能保留原有外耳道皮肤。10例同期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面神经减压或脑脊液漏修补术等。术后常规行外耳道软性填塞半年以上。分析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等处理策略在维系外耳道健康中的作用。结果 所有病例中继发胆脂瘤41耳,病程越长继发胆脂瘤的概率越大,外伤后发现胆脂瘤的平均时间为(59.88±79.59)个月;病变仅累及外耳道55耳,范围超过外耳道15耳。术后平均随访(5.86±3.11)年,除1耳外耳道再次闭锁、2耳中耳乳突腔感染外,其余67耳外耳道上皮均健康,外耳道干洁。结论 外伤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及时行外耳道成形术,降低继发胆脂瘤的概率。病变仅累及外耳道者可单纯行外耳道成形术,如合并中耳等其他部位病变,在感染不严重时可根据病情同期处理。术后外耳道软性填塞压迫是避免外耳道再狭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外耳道入路上鼓室根治术(上鼓室切除术)联合上鼓室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和慢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随访完整的38例40耳临床资料,包括中耳胆脂瘤22耳、慢性活动期中耳炎18耳。采用外耳道入路上鼓室切开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以自体耳屏或耳甲腔软骨重建上鼓室。行单纯鼓膜成形术10耳,人工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植入28耳,全听骨赝复物(TORP)植入2耳;显微镜手术27耳,全耳内镜手术13耳。术后随访0.5~3.5年,观察术腔愈合、听力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 上鼓室自清洁内陷袋形成伴气导听力下降1耳,其余病例上鼓室、鼓膜和外耳道形态结构均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纯音测听:0.5、1、2、3 kHz频率区域的气骨导差(ABG)由术前(28.78±10.78)dB 缩小到术后(15.40±9.5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6, P<0.001);1、2、4 kHz高频骨导水平,术前(24.04±14.97)dB、术后(19.76±8.75)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5,P>0.05),提示手术未造成高频骨导恶化。结论 外耳道入路上鼓室根治术,有利于清除局部病灶,改善引流,可避免不必要的乳突气房开放,联合上鼓室重建及鼓室成形术,可较好恢复鼓膜和外耳道的形态、结构,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可有效提高听力。耳内镜下操作有助于清除隐匿病灶,减少去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中外耳道后上壁软壁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0年11月~2004年10月间对68例(7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乳突根治加一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其中34耳利用耳后肌骨膜瓣重建外耳道后上壁,完成"完壁"的鼓室成形术.将随访资料完整且手术成功的32耳和33耳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听力情况及外观形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12个月纯音听力检查,外耳道后壁软壁重建组术前术后骨气导差缩短值<15dB、>15dB,分别为18、14耳,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组分别为21、12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个月以上定期检查结果显示,"后壁重建"组重建的外耳道后壁形态满意,无明显内陷或膨隆,无上皮样耵聍堆积.而"开放成形术"组13耳形成外耳道"窟窿"畸形,10耳乳突术腔上皮样耵聍堆积和需反复定期清理.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数可行一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外耳道后上壁软壁重建一期鼓室成形术,外观形态满意,听力重建可靠;且结构功能重建符合生理,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372~37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耳道成形术在复发性外耳道胆脂瘤(EACC)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8例EACC的临床资料。所纳入病例均为复发性EACC。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清除胆脂瘤,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术中彻底清除EACC并行外耳道成形术。术后患者耳部症状改善明显,恢复好,无复发。结论外耳道成形术治疗复发性EACC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科在开放式乳突手术(经典乳突根治术和伴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应用双带蒂肌鼓膜瓣-骨粉-外耳道皮瓣填充乳突腔技术(缩腔技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6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穿孔边缘的鼓膜上皮皮瓣修复单纯鼓膜紧张部小穿孔,观察手术效果。方法对45例单纯鼓膜穿孔耳,采用穿孔边缘的鼓膜上皮皮瓣修补鼓膜。随访观察鼓膜修复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听力(0.5、1、2、4kHz)复查显示:平均气导听阈为17.9dBHL,较术前提高10dB。随访3~6个月,原穿孔处修复,鼓膜愈合完整;取上皮皮瓣处的创面达到完全修复。结论用鼓膜上皮皮瓣法鼓膜成形术修补单纯鼓膜紧张部小穿孔效果良好,无需从其他部位取材,手术微创。  相似文献   

7.
外耳道胆脂瘤为耳科常见病,治疗方法不当,可伤及鼓膜和外耳道,致鼓膜穿孔或外耳道狭窄.我科在耳内镜辅助下清除外耳道胆脂瘤62例(70耳),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3年2月~ 2008年12月,我科诊治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62例(70耳),其中男性25例、女性37例;左侧41耳、右侧29耳.男性3例、女性5例为双耳发病.均有耳内堵塞感及耳鸣史;其中42例有偏头痛、耳痛及外耳道臭味分泌物史;12例有耵聍取出史.对有慢性中耳炎史和疑有鼓室及邻近乳突胆脂瘤患者常规行颞骨薄层螺旋CT扫描,排除鼓室及乳突胆脂瘤.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团块堵塞,其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质包裹,质硬,痛(+).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病理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我科采用颞肌筋膜加耳甲成形治疗后天性外耳道闭锁1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我科收治后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6~62岁.6例为多发性外伤后,5例为外耳道成形术后再次闭锁,5例为外耳道胆脂瘤手术后,  相似文献   

9.
1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1.1适应证适用于病灶比较广泛的胆脂瘤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乳突炎,而采用联合入路鼓室成形术不易成功。1.2手术方法1)作好耳后皮肤切口和梯形肌骨膜瓣之后,作含外耳道上、下、后三壁皮肤的内、外切口。内切口离鼓环外侧1.0mm,外切口相当于外耳道骨段入口水平。循内外切口上端连线剪开上壁皮肤,用45°弯形小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非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COM)的疗效、手术和麻醉持续时间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研究2015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耳内镜或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的125例(138耳)非胆脂瘤型COM患者资料,以2017年6月前后为界限,将其分为显微镜手术组和耳内镜手术组。2组之间的比较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术后鼓膜愈合率和并发症;②听力恢复情况;③手术及麻醉持续时间。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 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的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5.8%和92.2%(P>0.05),听力平均增益分别为(10.27±6.4)dB和(12.43±7.46)dB。耳内镜组的手术平均时间[(87.8±19.0)min vs. (110.2±17.0)min, P<0.05)]和麻醉平均时间[(122.1±21.25) min vs.(145.8±16.88)min, P<0.05)]均少于显微镜组。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在术后鼓膜愈合率、并发症及听力恢复方面与显微镜手术相当,但是耳内镜在手术及麻醉持续时间方面更有优势,耳内镜为非胆脂瘤型COM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探讨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内置法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科行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内置法鼓膜修补术的患者133例,观察术后鼓膜穿孔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术前行颞骨高分辨薄层CT扫描、耳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及其他相关检查。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随访复查,耳内镜检查观察鼓膜穿孔的愈合情况,纯音测听评估听力。采用R version 3.6.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96.2%(128/133)患者的鼓膜穿孔完全愈合,5例未完全愈合,但均比术前明显减小。鼓膜穿孔的大小和类型、穿孔边缘是否有钙化斑均不影响穿孔的愈合。平均手术时间<30 min,出血量<1 mL。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3.3±8.93)dB HL和(13.3±7.43)dB HL,显著改善(10.0±8.30)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秩和检验)。结论 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内置法修补鼓膜穿孔,鼓膜愈合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听力恢复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骨内先天性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5 例青少年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5例均无耳流脓和头外伤史,鼓膜完整,颞骨气化良好.听力检查为传导聋或混合聋.2 例伴面神经麻痹,1 例伴眩晕.结果根据病变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胆脂瘤:经鼓室 1 例,经乳突-鼓室 3 例;经乳突-迷路 1 例.术中发现 2 例伴中耳先天性畸形.3 例行鼓室成形术.2 例面瘫者分别于术后 1~4 个月恢复.结论本病早期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对鼓膜完整、进行性听力下降的传导聋伴/或不伴面神经麻痹者要高度怀疑此病.颞骨高分辨 CT 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开放式乳突切开术联合鼓室成形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择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行开放式乳突切开术联合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71例,统计术后干耳时间、听力情况,按照听力重建方式不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患...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6岁.因双耳流黄色分泌物,渐进性听力下降2年,于1996年11月5日入院.检查:全身状况良好,双外耳道和上、下肢及脚、指关节伸侧面皮肤和颈后皮肤均见1~6cm大小不等的土黄色扁平块状隆起,鼓膜窥视不清;双耳传导性耳聋,平均听阚45dB;血清胆固醇测定为14.33 mmol/L.局部麻醉下行双耳改良乳突根治术.术中见外耳道后壁骨壁、乳突骨质、乙状窦骨板及脑板均破坏吸收,表面肉芽组织增生,腔内充满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听骨链、鼓膜完整.术中同时切除右手指间关节病灶送病检,镜检见肉芽组织(炎性)和泡沫细胞,病理报告:"右手背"黄色肉芽肿,如血清胆固醇异常升高者要考虑黄色瘤病.术后随访12个月.,听力较术前提高20dB.  相似文献   

15.
图240~243是一位41岁男性患者的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左耳闷胀感,外耳道经常有血性脓液流出2~3年,伴左耳听力下降。门诊耳镜检查:外耳道深部可见较多红色肉芽组织,鼓膜窥不清。电测听检查示左耳传导性聋。入院后行左耳开放式乳突切开及鼓室成形术。术中见鼓窦入口骨化,鼓窦及鼓室内充满胆脂瘤,锤砧关节固定,无砧骨长突、鼓索神经及镫骨板上结构,水平半规管瘘,面神经水平段裸露。清理病灶后,用骨粉封闭鼓窦及上鼓室,植入全听骨链赝复物(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142耳)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0.5—10年,130耳获得干耳,干耳率为91.55%。其中97耳(68.31%)术后气骨导差缩小≥15dB HL,45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术后1例出现面瘫,经地塞米松治疗21d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7例出现味觉改变,于3—6个月后恢复正常。无继发性胆脂瘤发生。结论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干耳率高,多数患者听力可得到改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8-29)  相似文献   

17.
上期讨论了鼓膜完整的后天原发性胆脂瘤,主要学说有鼓膜鳞状上皮化生学说(上鼓室Prussak隐窝内存在隐匿的轻微炎性反应,使鼓膜内侧受到长期的炎性刺激,从而造成上鼓室或鼓室黏膜向鳞状上皮化生)和基底细胞增殖学说(鼓膜松弛部的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形成上皮小柱,破坏基底膜,基层鳞状上皮反向倒生伸入上皮下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胆脂瘤)。上皮化生或倒生的结果是胆脂瘤出现在完整的鼓膜内侧,与外耳道无连续性,无鼓膜穿孔和耳感染史。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耳科手术中,用于填塞乳突腔及外耳道最常用的材料是碘仿纱条和医用吸收性明胶海绵.两者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在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及外耳道外伤时均需用前述材料进行填塞处理.我科对78例耳科手术病例分别应用上述2种填塞材料填塞术耳,观察术耳不同阶段出血、渗出、上皮生长、肉芽生长、表皮囊肿形成、移植膜存活及患者舒适度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2008年8月起对鼓膜大穿孔且有外耳道狭窄患者采用皮瓣加外置技术鼓膜成形术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鼓膜穿孔患者31例(31耳),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26~61岁,平均38.6岁;病程1~23年.  相似文献   

20.
1联合入路鼓室成形术联合入路鼓室成形术(combined approach tympanoplasty,CAT)的手术特点是保留外耳道后壁,清理乳突和中耳的胆脂瘤或其他病变(炎性组织或鼓室硬化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