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椎间盘穿刺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多发病,以往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和传统的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髓核的手术治疗,疗效不够满意,10%~20%的病例腿部有牵扯性疼痛或麻木,50%左右病人术后有腰无力或酸痛现象,还有一些病例术后可复发。1975年Hijikata首次应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10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用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系统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08例的临床经验。本组穿刺成功率100%,近期随访优良率91.6%。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的优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皮颈椎腰椎间盘摘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涛  赵永强 《颈腰痛杂志》2000,21(3):249-251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是将器械穿刺进入突出椎间盘内部进行核摘除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不经椎管、不破坏小关节及韧带结构等特点,可以保持脊柱稳定性,鐾避免硬膜外出血、椎管周围组织纤维化缩窄等情况发生,且纤维环钻孔呆保持长期减压,能防止再突出。与传统手术相比,患者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严格的病例选择,术者熟悉解剖,正确使用器械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上海长征医院(200003)王晨光,肖湘生,董生,贾连顺,陈德玉本文总结了经皮椎间盘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对手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64例中男49例,女15例;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LD)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CT引导下P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38 5岁。随诊(12~ 2 9)月 ,平均 18 5月。 结果 穿刺全部成功 ,每个腰椎间盘切除量 (2 4~ 5 2 )克 ,平均 3 3克。随访 2 0例 ,随访时间 (12~ 2 9)月 ,平均 18 5月。手术优良率 80 % (16 / 2 0 ) ,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PLD准确性高 ,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切取腰椎间盘组织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 ,康复快 ,术者可避免X线辐射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提高小切口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若干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单纯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经皮穿刺切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牵引、手法复位及手术等传统方式治疗已有多年历史[1~3]。自1992年10月~1993年2月,作者应用自控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 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75节椎间盘),近期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1.1一节椎间盘突出症APLD技术操作 APLD在移动式C型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患者俯卧位,腹部加软垫,使腰骶部抬高,减小腰椎前凸,增加腰椎间隙后方宽度,以利穿刺。在监视器荧光屏上选定病变椎间隙平面,从症状偏重的一侧施术。穿刺进针点选在后正中线旁开 10~ …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切吸腰椎间盘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C地POLD治疗的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批 3-42个月随访,优良率达87.67%,无严重并发症。病程在2年以内者疗效优于2年以上者(P〈0.01)。结论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而年龄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影响APLD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响自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APLD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分析影响术前、术中及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 疗效与适应症的选择有密切关系;与病程长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椎间盘切除量呈抛物线改变;椎间盘的切除部位与发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术后适时、适度牵引治疗有助于APLD疗效的提高。结论 适应症选择是提高疗效关键因素之一;椎间盘的切除量以2-3.5g为最佳;35岁以内椎间盘切除部位与疗效关系不明显,而大于35岁切除部位偏中后为佳;术后2-4周再行牵引治疗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椎间盘中核心蛋白mRNA 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通过RT- PCR制备核心蛋白特异性的cDNA 探针,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对胎儿和成人椎间盘标本进行核心蛋白m RNA表达的定位观察。结果 在胎儿椎间盘标本中,髓核内呈现高表达,纤维环和髓核交界处表达减弱,纤维环处未见阳性表达信号。在成人标本中,髓核和纤维环均未见明显的阳性表达。结论 在胎儿椎间盘核心蛋白主要在髓核高表达,从髓核到纤维环其表达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3.
经后路椎管内椎间盘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介绍经后路椎管内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手术系统(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999年6月-8月用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操作技巧及手术适应证。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6.1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属优1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操作技巧是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比较三种没术式在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各自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对本院1992年8月-1998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34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同时摄X线片观察手术对局部稳定性的影响,平均随访29个月。结果 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19例,手术时间平均62分钟,平均出血量58ml,手术总优良率93%。经椎板、峡部关节突切除途径5  相似文献   

15.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钙化型腰椎赣肋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注意其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2年10~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经CT诊断、手术证实的钙化型腰间盘突出症21例。详细介绍了手术及采用自制“L”型骨力可顺利切除椎体后缘突出的钙化型椎间盘。结果 21例患者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全部消失,恢复了原工作和正常生活但其中3例足趾、小腿外林木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本文报告1992年1月~1996年6月期间应用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术(AM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8例,377次手术。随诊191例,平均2.5年,优良率82.2%。强调俯卧位手术。穿刺失败原因:椎间盘退变重,关节突肥大增生三角工作区被遮挡,髂骨发育高,置入套管(6.4mm)有异感。使用椎间盘镜清晰显示局部解剖,直视观察减压区并可调整套管减少神经根损伤机会。对30具成人尸体腰神经根周围局部解剖观察及测量:L2、L3、L4神经根最佳进针角度为44.4°±2.21°,L5神经根是35.4°±2.31°。脱出型(后纵韧带未穿破)及中央型采用双侧穿刺手术,增加摘除大块退变间盘的机会,使减压充分,提高这类突出病例的疗效。本组脱出型双侧穿刺手术54例,中央型双侧穿刺手术78例,随诊优良率76%。MRI检查对脱出型病例有无后纵韧带破裂起关键作用。这对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否选择经皮穿刺治疗方法起决定因素。本组并发症少,仅在早期发生神经根一过性不全损伤2例,术后2个月恢复。与穿刺操作者未按旋转进针原则有关。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造影压力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间蕊造影压力与腰椎间盘源件疼痛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65例慢性腰痛患者经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其中2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3.6岁.L4-5例,L5S112例,L4-5和L5S1双间隙2例.记录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时的压力,将患者分为椎间盘造影压力≤300 kPa(低压组)10例,300~500 kPa(高压组)12例.椎间cage融合术22例24个椎间盘.术后3~7 d下地活动.腰围固定3个月.根据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高压组和低压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20 ml.低压组与高压组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腰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椎间隙高度从术前平均9.5 mm增加至13.5 mm.术后6个月低压组VAS、ODI改善率分别为82.4%、90.1%,高压组为71.7%、80.6%.随访时未发现肠梗阻、逆行射精和假体位置移动.结论 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能够提高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准确性,低压力椎间盘造影阳性者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80例,男118例,女62例,年龄在32~69岁,平均47岁,随访6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本方法一次成功率为98%,优良率90.5%,总有效率96.1%,腰椎间盘感染1例。结论: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椎间孔镜经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之光  付勤 《中国骨伤》2012,25(12):1057-1060
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恢复较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突出物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高低或髂嵴阻挡等原因,PTED经椎间孔入路的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取代开放性手术。新入路的开发及器械的改良已成为PTED目前研究的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髂骨入路的出现使得PTED的适应证得到了极大扩展。然而,操作不规范、对适应证或手术入路选择失当仍然是导致PTED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PTED的适应证、3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42例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计男29例,女13例,年龄19~44岁,平均31.7岁。均采用经椎板间开窗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结果:随访2~7年,平均4.4年。28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13例根性疼痛或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但仍遗有腰痛,1例症状体征消失6年后又出现间歇性跛行。结论:腰椎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系两种独立的疾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往往只是致病的条件而非决定因素,当合并椎间盘突出时经开窗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即可取得满意疗效行椎板切除术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