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26-828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方法对比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有完整资料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4例,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穿刺组24例(24眼)采用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冷凝组20例(20眼)采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起疗效。结果:两组均可收到较好疗效,组间治疗后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周穿刺组眼压较冷凝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穿刺组治疗成功率83.3%优越于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治疗成功率75.0%)。结论:采用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和采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新生血光性青光眼都可收到较好疗效,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适用于晚期青光眼和绝对期青光眼和视力差的患者,相比而言,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更有效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童峰峰  刘云芳  潘雪峰  杨卫华 《浙江医学》2009,31(7):916-917,921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前房、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术中均无明显大量出血;术后38例(38眼)眼压在21mmHg以下,8例(10眼)仍需药物控制,2例(2眼)术后眼压控制不良;25眼视力明显改善,19眼维持术前视力,6眼略微下降;术后7~14d残余的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基本消失,术后14d患眼NVI分级:0级29眼,1级19眼,2级2眼;随访中Ⅰ、Ⅱ型滤过泡41眼,Ⅲ型5眼,Ⅳ型4眼。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史静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42-14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5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FPT型巩膜瓣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FPT型巩膜瓣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15例15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其他类型青光眼7例.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及视力变化,随访12月.结果 视力:术后5眼有不同程度地提高,10眼无变化.眼压:术后1月眼压由术前(51.25 ±7.08)mm Hg降至(12.21 ±5.05)mm Hg,总成功率为100%;随访6月,眼压降至(18.50 ±5.81)mm Hg,总成功率为87%;随访12月,8眼眼压降至(17.40 ±6.45)mm Hg,总成功率80%.结论 FPT型巩膜瓣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与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透明质酸钠的辅助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0.4mg/ml棉片放置巩膜瓣下3~5分钟,观察术中及术后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以及眼压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前房出血,无Ⅲ度浅前房、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透明质酸钠应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术中的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支撑滤过通道度过早期的瘢痕化期,丝裂霉素C能够有效阻止手术区的血管再生,抑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的纤维增生和瘢痕形成,保持滤过道通畅,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调整缝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 对42例49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25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调整缝线,术后分别对前房,眼压,滤过强制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术中应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低眼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梯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瓣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天,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黄伯健  陈俊洪 《华夏医学》2006,19(3):513-514
目的:观察可拆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为复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年龄16~55岁青光眼74例(95眼),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3~5m in,然后彻底冲洗残留丝裂霉素C,常规小梁手术后,于巩膜瓣两侧各缝1针可拆缝线,形成前房。结果:术后浅Ⅰ级、浅Ⅱ级浅前房发生率低,眼压控制良好,炎症反应轻。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能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以提高治疗青光跟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采用三角形板层巩膜瓣,切除小梁组织1.0~1.2mm,直视下做虹膜根切,三角形板层巩膜瓣顶缝合1针,连续缝合球结膜.术后处理同一般小梁切除术.结果:87例103眼行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术中无并发症;术后近期前房有轻度炎症反应;前房出血2眼;1度浅前房28眼,2度浅前房9眼,未见脉络膜脱离.经术后随访6月~2年,眼压≤2.74kPa(21mmHg)为100眼,眼压控制率为97%.结论: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与标准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浅前房和低眼压是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1],浅前房或前房消失持续存在会发生角膜水肿混浊、虹膜前后粘连、白内障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招致手术失败.自1995年3月至1997年11月,笔者采用巩膜床后部颞侧切口放房水,后巩膜咬切联合小梁切除(简称双巩膜咬切术)治疗青光眼,术中巩膜瓣相对紧密缝合,术后采用一次性注射针头断线调节眼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vastin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1例(11眼)尚存部分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待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1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并发症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术后反应、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情况,随诊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2~3 d后,10例(10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例(1眼)未完全消退,4周后再次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后2 d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此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月新生血管再次出现,其余10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未再出现.11例(11眼)术后6个月9眼眼压恢复在正常范围,1例(1眼)局部应用1种药物眼压可控制正常,虹膜反复出现新生血管的1眼术后3个月眼压复升,联合2种药物局部治疗无法控制,又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原巩膜瓣下瘢痕切除术,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方法,使新生血管消退后再行滤过性手术可避免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观察青光眼病人行巩膜瓣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②方法采用传统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病人37例49眼.③结果术后眼压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946,P>0.05);浅前房发生率下降,调节后可迅速恢复,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8,P<0.05).④结论调节缝线可以线状固定巩膜瓣,并对术后滤过起机械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胡志佳 《吉林医学》2012,(29):6339-6340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1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前房穿刺术,再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和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等。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10例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成功率为83%。结论: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实用、有效地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龄组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眼球按摩临床疗效。方法对46只原发性青光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大结膜瓣,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3~5d开始眼球按摩,坚持2~6月,观察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及眼压情况,并随访1年以上的远期疗效。结果老年组术后早期均未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眼球按摩后滤过泡形成良好,远期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老龄组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眼球按摩,可避免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远期滤过道通畅,眼压控制良好。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羊膜应用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晚期青光眼及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于巩膜板层间植入羊膜片,观察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率95%(1例发育性青光眼需加用药物控制),1例年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未能控制眼压.术后视力85%稳定或稍改善,15%稍下降.浅前房发生率10%,滤过泡较厚实弥散、充血期较长,但有滤过功能.未见慢性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差.其作用机制、羊膜制备方法优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各选择60例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包括眼压、前房深浅、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的情况,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复合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眼压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患者(40只眼)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患者,先行巩膜瓣下穿刺放出房水以降低眼内压,再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1只眼视力明显提高,19只眼保持术前视力,2只眼瞳孔区渗出,2只眼浅前房,1只眼前房积血,术中及术后均未见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眼压状态下先行巩膜瓣下穿刺放出房水,再行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保持或改善患者视力,是治疗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