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梅 《吉林医学》2014,(13):2891-2892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本院55例行开腹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采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结果切口愈合时间:实验组为(12.88±2.83)d,对照组为(17.35±3.23)d,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换药次数:实验组为(4.27±1.36)次,对照组为(10.36±1.14)次,换药费用:实验组为(96.00±8.36)元,对照组为(200.00±10.48)元,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采取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传统方法相比,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切口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对预防肥胖患者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肥胖患者腹部手术4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1例及引流组213例.负压引流组采用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单独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结果 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行皮下置管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有利于切口愈合和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腹式手术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本文分析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液化18例,采取持续负压吸引治疗10例,常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二期缝合治疗8例。结果: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患者切口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达13.5d(P〈O.05)。结论: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常规方法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明  何敏君 《浙江医学》2007,29(7):747-748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传统方法治疗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8例,其中39例采用皮下置管负压持续引流,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红艳  兰彩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85-1286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传统方法防治的74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切口下方脂肪层置硅胶持续负压吸引管、仅丝线全层缝合脂肪层和皮肤、腹带加压包扎治疗的7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77例(97.47%),脂肪液化2例(2.53%);对照组分别为56例(75.68%)和18例(24.32%)。观察组脂肪液化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硅胶管皮下负压引流能够显著减少肥胖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孙继章 《当代医学》2008,14(24):71-7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8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13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B组11例,采用贝复济(重组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切口治疗;C组15例,采用切口内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B组和C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干A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贝复济切口内喷洒及切口内负压引流对治疗切口脂肪液化较传统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8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13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B组11例,采用贝复济(重组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切口治疗;C组15例,采用切口内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B组和C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干A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贝复济切口内喷洒及切口内负压引流对治疗切口脂肪液化较传统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名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试验组采用微波仪照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根据患者切口恢复和治愈情况,记录其治疗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不同疗法对于治疗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是4.02±3.87d,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77±2.69d,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是8.65±1.34d,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7.14±3.34d,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切口恢复快,治愈率高,有效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措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脂肪液化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处理,对比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16#脑室引流管1根,术后接负压引流,对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经引流管冲洗引流.对照组则不留置引流管,对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则按传统方法予以换药.结果:对照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28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天和13.1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秀平 《吉林医学》2014,(15):146-3343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用红光照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2.1±0.9)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5.8±3.1)d;治疗5 d后,试验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两项指标试验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龚宜 《重庆医学》2013,42(19):2274-2275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应用于肥胖女性腹部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21例肥胖女性术后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引流的患者为引流管组,13例经腹手术肥胖女性未安置引流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肥胖女性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能有效减少腹部切口感染,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2009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0例患者,均给予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切口后,分为胰岛素+高糖注射治疗(试验组)、切口内置高渗盐水+庆大霉素8 U纱条引流治疗(对照组),观察其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 所有病例切口全部愈合,试验组平均疗程10~12 d,对照组平均疗程16~18 d,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创后行胰岛素高糖注射治疗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一种有效的方法.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29)给予切口局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液治疗;对照组(n=23)给予切口特定电磁波治疗仪(specific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rapy instrument,TDP)照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伤口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并无其他并发症。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时间及切口在术后愈合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液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坚  李娟华  何艳红  陈淑滢 《广东医学》2013,34(10):1509-1512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妇产科住院的246例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输血器管作为引流管,以20 mL塑料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选取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272例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横、纵切口间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纵切口的脂肪液化率明显高于横切口(P<0.05);不同高危因素两组间脂肪液化情况比较,在高危因素肥胖、皮下脂肪过厚、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同时存在两项高危因素以上中,对照组的脂肪液化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高危因素下腹部手术史和妊娠高血压疾病中,两组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明显作用。该装置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易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娅娣 《吉林医学》2013,(31):6531-6532
目的:对应用云南白药对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38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9例。采用常规切口脂肪液化处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处理方式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切口复常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云南白药对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芒硝四黄散配合负压引流术(VSD)在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的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部切口换药,观察组在负压引流术基础上用芒硝四黄散外敷,观察两组切口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芒硝四黄散外敷配合负压引流术对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