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其术前和术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并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0.69%,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07-107,11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有效率93.18%,对照组有效率8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朱德姝 《中外医疗》2012,(20):38-38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矫术联合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选取112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取鼻中隔偏曲粘膜下矫正术+双侧鼻丘微波治疗术,术前给予常规使用氟替卡松鼻气雾剂,对照组采取传统保守药物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后1年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1年内均无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副作用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伟霞  ;刘申  ;谭清爽 《吉林医学》2014,(35):7841-78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兰州会议疗效评定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53.4%,有效24.7%,无效21.9%,总有效率为78.1%。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为(10.67±2.48)分,治疗1年后为(5.43±1.07)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联合应用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手术安全性高,微创,对鼻腔黏膜损伤轻,恢复快,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予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短期总有效率为92%,1年后总有效率为78%。结论鼻中隔偏曲合并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通过鼻中隔粘膜下矫正同时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熊剑丁 《吉林医学》2015,(4):702-70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观察者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雷诺考特)治疗,症状重者加服抗组胺药。结果: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对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手术前、后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3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达95.6%和84.62%,1年有效率达72.73%,2年有效率达65.45%。结论对因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8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际全 《吉林医学》2010,31(7):944-945
目的:探讨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8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鼻内镜下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组(A组)40例和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治疗组(B组)40例,分析两组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鼻内镜下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组的有效率(95%)明显高于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治疗组(54%)(P<0.01)。另外,B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应积极施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及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3例确诊为AR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患者分组,分别行鼻中隔鼻内镜下矫正术和鼻中隔鼻内镜下矫正术+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 3个月有效率为94.4%,6个月有效率为92.9%,1年有效率为90.3%.结论 对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AR患者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雷英  张民  胡玥  姬长友  尹艳丹 《吉林医学》2013,(29):6097-609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且愿意行手术的87例患者,经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了解鼻腔解剖变异情况后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6个月、1年时随访。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87例AR患者术后短期(6个月)有效率为90.7%,长期(1年)有效率为59.7%。结论:通过常规药物治疗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鼻中隔,中长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1周行预防性的鼻用激素治疗.结果 根据1997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60例患者术后1年显效45例(75%),有效12例(20%),无效3例(5%),总有效率为95%,2年总有效率为9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效,术后预防性应用鼻用激素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护理.方法 对68例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行鼻中隔矫正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随访1年,68例患者中,显效51例(占75%)、有效14例(占20.5%)、无效3例(占4.4%),总有效率95.5%.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术能显著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手术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合并鼻中隔偏曲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鼻腔情况后分成2组,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前组筛窦开放术和(或)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常年性AR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21例常年性AR患者手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95.04%(115/121),术后1年有效率为90.91%(110/121).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合并彝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鼻中隔,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处,术后随访2年.结果 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47%,1年为89.13%,2年为84.7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NSR)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EN)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中的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腔阻力、远期疗效及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鼻腔阻力相对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RFEN+NSR组的鼻腔阻力低于NSR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FEN+NSR组术后6、12个月时的疗效评定均为100.0%,显著高于NSR组的89.5%与78.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RFEN+NSR组均无复发,NSR组术后6、12个的复发率分别为5.3%、10.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鼻腔阻力,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稳固的远期疗效,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电视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87例.其中单纯偏曲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2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4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16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论87例鼻中隔全部得到矫正,同时完成鼻功能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电视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精确、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冬梅  任红岩  刘河  李伟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4):525-525,553
目的:探讨电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电视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87例。其中单纯偏曲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2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4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16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论:87例鼻中隔全部得到矫正,同时完成鼻功能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电视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精确、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鼻腔神经微波凝固阻断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89例,随访1年。结果显效61例(68.54%),有效23例(25.84%),无效5例(5.62%),总有效率为94.38%。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鼻腔神经微波热凝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华 《当代医学》2013,(8):37-38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6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症状的评分差异。结果 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为96.77%,6个月总有效率为82.26%,12个月总有效率为74.91%,3个月与6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嗅觉减退、鼻腔黏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迅速改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鼻腔神经末梢的应激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