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89例腮腺混合瘤患者行腮腺混合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术后发生窒息1例,暂时性面瘫6例,涎瘘2例,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提出加强术后窒息、面瘫、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5例,将其命名为研究组,给予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手术时保留腮腺导管、只解剖部分面神经分支以及切除肿瘤在内的部分腺体;另一组也是45例,命名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将面神经的各个分支全部解剖,并将腮腺浅叶和包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以及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区域切除术和传统浅叶术相比,能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腮腺切除术后畸形的整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善腮腺切除术后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20例腮腺切除术后同期行耳后瓣及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缺损,观察患者术区外形以及通过随访观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20例患者术后外形恢复良好,有4例患者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20%。结论:耳后瓣及胸锁乳突肌瓣能有效改善术区凹陷畸形,并可降低耳颞神经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缺损区预防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肿瘤及部分腮腺或全叶切除术,其中18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术后6-18个月观察面部凹陷畸形程度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4.2%,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组面部凹陷畸形均不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面部畸形,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胡国勤  郑文雯  谢金  徐明安 《安徽医学》2012,33(9):1158-1160
目的探讨改良"S"切口联合颈阔肌及腮腺嚼肌筋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6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S"切口,保留完整的腮腺嚼肌筋膜,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及部分腮腺组织后,依局部凹陷畸形程度,以颈阔肌连带肌膜及前上方的腮腺嚼肌筋膜旋转修复组织缺损凹陷,并且严密缝合。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均获随访6~36个月,1例术后积涎,抽液加压包扎2周后痊愈,其余55例外形良好,面部无凹陷畸形,无涎瘘、面瘫及味觉出汗征象。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改良"S"切口联合颈阔肌及腮腺嚼肌筋膜修复技术,有效地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畸形,恢复快,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方法 对46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其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肿瘤复发及术后面形.结果 区域性腮腺切除组中,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3例,涎瘘2例,Frey综合征1例,肿瘤复发1例,面部凹陷畸形轻,疤痕短;经典术式组中,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4例,涎瘘1例,Frey综合征2例,肿瘤复发1例,面部凹陷畸形重,疤痕长.结论 腮腺混合瘤区域性切除术较经典术式更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术术式选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直径小于1.5cm的腮腺良性肿瘤选择部分腮腺切除术,对10例位置表浅、界限清楚、活动性好的腮腺肿瘤行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对60例腮腺肿瘤采取腮腺腺叶切除术。结果门诊复诊中,行部分腮腺切除术及腮腺包膜外切除术的患者至今未见肿瘤复发,腮腺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导管口涎液流畅,面神经损伤少,恢复快,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结论对直径小、位置表浅、活动性好的腮腺良性肿瘤采取部分腮腺切除术或包膜外切除术,不仅能确保肿瘤切除的安全性,而且能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畸形,减少面神经损伤,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直径大于1.5cm的肿瘤患者建议采取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良性肿瘤切除中的效果,探讨采取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将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80例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手术切口。术后随访2~4年,临床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通过碘-淀粉试验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主观感受,并问卷调查耳垂区感觉及面部有无明显畸形等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肿瘤复发率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发生率和患者面部明显畸形情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2种手术切口的术野暴露无差异,但改良腮腺手术切口隐蔽,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无涎瘘及Frey综合征,较传统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将62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肿瘤及部分腺体切除术(观察组)30例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对照组)32例,通过4个月-7年随访,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涎瘘、面瘫、面部外形及复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Frey综合征、面瘫、面部凹陷畸形、涎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四种并发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复发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及瘤周部分腺体切除克服了传统腮腺手术的缺陷,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的优点,可作为腮腺浅叶体积较小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李志来 《安徽医学》2008,29(5):553-555
目的探索颏下岛状肌筋膜瓣预防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以及凹陷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在5例腮腺患者中行手术切除术,术中冰冻检查,良性病变者随即作颏下岛状肌筋膜瓣移植于创面。腮腺浅叶切除1例,全叶切除4例。多形性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慢性炎症3例。组织瓣面积5.0cm×4.0cm~6.0cm×5.0cm,颏下血管蒂5例,蒂长5.0cm~6.0cm。术后观察面部对称性,作碘-淀粉试验,检测局部出汗情况。结果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涎漏、组织瓣坏死、面瘫等并发症。随访8~12个月,面部基本对称,颌后区形态自然,与对侧无明显差异;饮食面部无潮红、发热表现,碘-淀粉试验阴性。结论颏下岛状肌筋膜瓣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具有明显效果,兼能矫正腮腺术后的凹陷畸形。该组织瓣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组织质量适宜,有知名血管营养,是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以及术区凹陷畸形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因腮腺肿瘤、炎症等常需要行腮腺部分或全叶的切除.术后腮腺区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即Frev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改善术后腮腺区的凹陷畸形和预防味觉出汗综合症是腮腺手术的一个关注方向。我科自2003年7月起对8例腮腺切除术后即刻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填充切除区,随访6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不可避免地遗留术后局部凹陷畸形,同时大部分患者术中采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翻瓣,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1],并且在暴露面神经过程中多采用由周围支到主干的方法[2,3],对周围支损伤较大,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学》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嚼肌筋膜、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组织,以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68例腮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分别采取解剖面神经总干、颞面干分支或颈面干分支做腮腺肿瘤的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涎瘘发生,保留耳大神经,耳垂及耳周麻木在6月~9月恢复,暂时性面瘫5例,术后1周~6月恢复。2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改良术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较传统术式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35例腮腺肿瘤患者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其中观察组17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另外对照组18例按常规方法.患者术后按期随访.结果 观察组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术区凹陷畸形0例,对照组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12例,术区凹陷畸形15例,微量碘-淀粉试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术区凹陷畸形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闻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在防治腮腺肿瘤手术术后的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凹陷畸形等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腮腺区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腮腺浅叶(全叶)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但该术式常伴有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面部凹陷畸形、耳麻、面瘫、涎瘘及Freys综合征等.近年来,笔者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保留部分功能的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Warthin's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4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均无肿瘤复发,试验组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  相似文献   

18.
王凤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80-1581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22例经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均采用腮腺耳后颌下区"S"形切口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腮腺浅叶+肿物切除78例,腮腺浅叶+部分深叶+肿物切除33例,腮腺+肿物切除11例。所有手术均解剖面神经.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15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3例,涎瘘2例,积液4例,复发4例。结论: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改良术式的特点.方法 将22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和改良术式,对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涎瘘等指标进行4个月至3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指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腮腺术后多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腮腺区良性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经典术式为保留面神经,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应作肿瘤及浅叶切除;肿瘤位于深叶肿瘤应作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此术式虽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但创伤大,并发症多,如腮腺区凹陷畸形、面部瘢痕、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及涎漏等并发症.我科从2005年10月~2009年8月对46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