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及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特征及相关性。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HP公司和美国太空公司动态心电监测仪及无创性全自动血压记录仪。高血压患者 189例 ,血压正常对照组 16 4例 ,进行 2 4小时动态监测。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肌损害及各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③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同时伴有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显著相关性 ,并以 6 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 ,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明显增加 ,可将此指标作为靶器官受损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的Cardio TensⅡ型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同步监测,分析血压与临床症状、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二合一监测仪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血压波动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9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并分6个时段研究.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r=0.71,0.76,P<0.01),且上午(6~10am)尤为显著(P<0.01).结论 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动态血压变化和动态心电图改变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0例,其中将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30例列为A组,轻度子痫前期30例列为B组,选取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对照组为C组,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结果 ①A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夜同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均P<0.01);②A组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以心律失常、ST-T改变为主,分别高于B组与C组(P<0.05);③两者同步观察,血压处于高值时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加重,24h平均收缩压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值、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动态心电图异常率均升高,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与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圆一 《当代医学》2021,27(32):115-117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1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值、心率变异性指标及ST段压改变、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白昼时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DNN、SDNNindex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心率、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T-T段压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及时观察血压变化规律,及早发现患者ST-T段压低、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有症状和无症状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情况,分析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症状表现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对比两组患者昼夜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50 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等心率变异指标,分析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昼夜血压与心率具有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心肌缺血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患者SDNN、SDANN、RMSSD以及PNN50等心率变异指标明显低于无症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高血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8例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并分6个时段进行研究。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数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r=0.71,0.76,P<0.01),且以上午(6~10时)为著。结论: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杨卓 《新疆医学》2000,30(2):85-86
高血压病所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已日益受重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引起心电图及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已引起临床关注,并提出了“脑—心综合征”等学说。我们曾对301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程家靖 《吉林医学》2012,33(18):3970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纪今科公司生产的CMS06C动态Bp监护仪和数字化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仪对15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ABP)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血压变化与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70.7%(106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78.7%(118例)呈非勺型ABP曲线;②DCG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132例(88.0%),ST-T改变78例(52.0%);③ST-T改变和房、室性心律失常与ABP最高值及白昼最低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而与夜间最低值无相关性(P>0.0.5),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示血压升高及白昼血压降低与显著ST-T改变和较复杂房、室性心律之间有顺序或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老年人昼夜窦房结功能和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ST-T改变情况.[方法]390例老年组和456例中年组的临床资料和D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390例除白天最慢心率外,其余各项心率均低于中年组(P<0.05);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ST-T改变,心率变异性降低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减退与各种心律失常增加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老年组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高于中年组.DCG对老年人窦房结功能评价,心律失常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及危险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观察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改变与血压的相关性,现将2005—04/2006—12月监测的198例完整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同时监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将2011年5~11月确诊为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的1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确诊为高血压不伴脑卒中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同步记录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24 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ST段变化。结果观察组动态血压以非杓型与反杓型为主。杓型和反杓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杓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动态心电图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和ST段改变检出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室性心动过速、T波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血压呈非杓型类型比例大于正常人群,夜间血压反而升高,呈反杓型。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并发心脏损害,特别是重症患者,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要进行心电血压监护,急诊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肌酶谱检查,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避免并发严重心脏事件。同步监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ST-T异常改变以及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ABP)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下降、消失占83.9%,呈非杓型ABP曲线占76.8%;DCG有ST-T改变分别占28.5%和55.3%;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分别占78.5%和39.2%;ST-T改变和房性、室性心律失常与AB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天最低值)及最高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4 h ABP和DCG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65例阵发性胸痛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阵发性胸痛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对65例阵发性胸痛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图连续监测,并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及活动情况。结果:65例患者休息、活动时均有ST段压低,但以活动时发作较多,ST段压低时快频依赖者占64.6%,发生心律失常占70.8%,其中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占92.6%。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短暂或持续心肌缺血的可靠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检测尿毒症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对了解患者疾病发展程度的作用。方法对80例尿毒症患者和80例健康成人的24h动态血压检测指标进行对比,比较24h平均收缩、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舒张压几项指标。结果尿毒症患者检测到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尿毒症患者除平均血压高于正常人之外,其昼夜间血压变化幅度也比正常人小。结论尿毒症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检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护肾功能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评估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左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无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法统计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参数,并对合并SMI进行诊断,分析高血压患者SMI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药物应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检出31例SMI,而对照组仅19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8例患者的血压正常,对照组有42例保持正常,并且合并SMI患者昼夜心率明显高于无SMI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昼夜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LVH患者SMI发作率较高,采用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可提高SMI的临床诊断能力,实现SMI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前期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病患者心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 对老年期与老年前组患乾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HRV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统计。  相似文献   

18.
19.
陈飞燕 《中外医疗》2021,40(14):177-179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段改变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心脏病患者,依照不同检查方式分成两组,各43例,A组给予动态心电图,B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所有实验对象的ST-T段改变,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A组中ST段缺血性压低、V4~V6 T波低平或倒置、...  相似文献   

20.
玄军  朱日军 《泰山医学院学报》1989,10(2):204-208,219
分析了我院400例动态心电图,其中男性297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龄54岁,分症状和无症状两组。症状组心律失常占52.1%,无症状组为12.19%。在心悸、脚痛、晕厥三组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294.4%、34.9%、27.5%,以室性早搏,短阵房速、室上性早搏发生率分别占第一、二、三位。ST-T改变分别占16.8%、24.5%、17.5%,说明心悸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而胸痛时ST—T改变仅占1/4,故心绞痛时,ST-T改变并不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