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对非Q波心肌梗死(NQMI)的认识及防治效果.方法对1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据心电图有无Q波分为NQMI组34例,Q波心肌梗死组(QMI)8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及左室造影结果.结果 NQMI组的女性发病率和既往反复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高于QMI组,均P<0.01.冠脉造影NQMI组3支病变率、右冠受累率均高于QMI组,P<0.05.左室造影QMI组室壁瘤形成率比NQMI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低于NQMI组,P<0.01.结论 NQMI组3支冠脉病变率及右冠受累率高,女性易发,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发生率高,但心功能良好,近期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进行观察,将大于45岁的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将低于45岁的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吸烟率、饮酒率和男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观察组主要为多支病变,对照组主要为单支病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有关,男性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高于女性。青年患者多为单支病变,中老年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难度大于青年患者,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薛虹  袁光善等 《铁道医学》2001,29(6):385-386
目的:为提高对非Q波心肌梗死(NQMI)的认识及防治效果。方法:对1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据心电图有无Q波分为NQMI组34例,Q波心肌梗死组(QMI)8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及左室造影结果。结果:NQMI组的女性发病率和既往反复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高于QMI组,均P<0.01。冠脉造影:NQMI组3支病变率,右冠受累率均高于QMI组,P<0.05。左室造影:QMI组室壁瘤比NQMI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低于NQMI组,P<0.01。结论:NQMI组3支冠脉病变率及右冠受累率高,女性易发,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发生率高,但心功能良好,近期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4.
在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本科自2004年以来行冠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的71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总结,并与同期行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诊断的247例男性患者做对比。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大,患糖尿病多于男性,典型缺血性胸痛及典型心电图缺血表现少,心功能不全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陈旧心肌梗死、陈旧脑梗死、肾功能不全少于男性,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女性冠心病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多支病变为主,单支病变较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心衰发生率高,应积极进行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许世伟  丰雪琴  雷禹 《河北医学》2014,(7):1155-1158
目的:探讨及分析女性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症( NSTEACS )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157例,其中女性72例,男性85例,对比分析男女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大(P<0.01),合并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0.05),以不典型心绞痛为首发症状、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 LVEF)<50%、Kiilip>Ⅲ级、发生心力衰竭及住院病死率的比例高于男性(<0.05);与男性患者冠脉造影比较,女性患者多支血管病变(≥3支)、右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 积分重度升高(51-175)的比例高于男性(<0.05)。结论:女性NSTEACS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冠脉造影特点为多支血管病变、且狭窄重,临床特征为住院期间心功能差、极易出现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临床积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10例在我院经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NSTEAC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男性NSTEACS患者37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部位、狭窄类型及程度进行比较。结果⑴与男性相比,女性NSTEACS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以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表现较少,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男性,吸烟史少、糖尿病史多,血脂异常以TG升高和HDL-C降低更为突出。低血红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女性的影响也较男性更为明显。而家族史、高血压病史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别。⑵与男性相比,女性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明显低,而以多支病变明显,侧枝循环形成高于男性;受累血管以前降支最为常见,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与男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变血管的狭窄类型女性组以B、C型病变为多,但无统计学差异;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以gensini积分计算,女性组以中度升高比率为主,且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女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类型以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临床症状不如男性典型,TG升高和HDL-C降低更为突出,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新的危险因素在其发病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女性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多,侧枝循环形成高于男性。狭窄程度较男性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4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45岁,女性≤55岁)8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72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95.5%)、吸烟者所占比例(76.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独立相关;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9.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28.7%),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比例(24.7%)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5.7%)。结论 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文中旨在通过与同年龄男性冠心病患者比较,探讨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36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未绝经女性组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烟史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高血压、家族史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绝经女性组临床表现以心绞痛为主,对照组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2组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但病变支数无论是单支,还是双支及3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相对较多,临床表现以心绞痛为主,急性心肌梗死较少。  相似文献   

9.
老年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与冠脉造影的性别差异。方法 :将 10 7例大于 60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女性 3 8例 ,男性 69例 ,分析两组的临床与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老年女性平均年龄80 .2± 8.5岁 ,男性平均年龄 71.8± 7.8岁 ;有多个危险因素女性多于男性 (2 5 %VS 8.8%P <0 .0 5 ) ;不典型胸痛女性多于男性 (4 7.4%VS 2 7.5 %P <0 .0 5 ) ;心梗部位均以前壁及下壁多见 ,两者无显著性差别 ;心原性休克女性多于男性 (2 8.6%VS 10 .0 %P <0 .0 5 ) ;冠脉双支病变男性多于女性 (5 4.5 %VS 3 0 .6%P <0 .0 5 ) ;结论 :提示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可能为患病年龄大 ,不典型胸痛、高危因素多 ,并发心原性休克多见 ,而冠脉病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评价西宁地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1月—2009年10月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男性患者420例作为男性组;女性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女性组),两组均在术后(6~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随访1年。结果:入选420例男性患者660处病变,120例女性患者166处病变,两组皆完成随访。男性组血脂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比例均高于女性组(P〈0.01)。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比例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1年随访两组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率女性组显著低于男性组。结论:在西宁地区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和分叉病变患者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这与该地区特殊自然环境及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关,因此该地区人群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较平原地区有一定特殊性,但不同性别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 AMI 确诊患者100例,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将病人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两类,对其一般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 STEMI 患者54例,平均年龄(57.91±9.0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NSTEMI 患者46例,平均年龄(63.43±6.77)岁,男21例,占45.7%,女性25例,占54.3%。STEMI 和 NSTEMI 患者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 NSTEMI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女性患者构成比较高。NSTEMI患者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比例高于STEMI组。STEMI组白细胞升高比例高于 NSTEMI 组。冠脉造影单支病变 STEMI 明显多于NSTEMI,冠脉造影三支病变STEMI明显少于NSTEMI。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冠脉造影双支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大、女性、合并糖尿病或血脂异常者患 NSTEMI 风险高于患 STEMI。白细胞升高是STEMI的危险因素。STEMI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而NSTEMI冠脉以三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29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CHDAMI)患者分为3组,男、女PCHDAMI组和男性非PCHDAMI组,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男性PCHDAMI组大量吸烟、饮酒及高3酰甘油(TG)患病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CHDAMI组和男性非CHDAMI组(P<0.01,P<0.05),高血压患病比率则显著低于女性PCHDAMI及男性非CHDAMI组(P<0.05).(2)男性PCHDAMI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CHDAMI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病率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3)3组梗死相关的血管均主要为前降支(LAD).(4)男性PCHDAMI组的单支血管病变高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低于女性PCHDAMI 组,多支(≥2支)血管病变则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高于女性PCHDAMI(P<0.05).结论 大量吸烟、饮酒、高三酰甘油及高尿酸血症是男性PCHDAMI主要的危险因素,男性PCHDAMI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低于男性非CHDAMI组而高于女性PCHDA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50岁以上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岁以上女性38例,选取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岁以上男性7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尿蛋白阳性患者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高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尿蛋白阳性。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以三支病变,血管重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运动水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水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临床和冠状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4例AMI根据发病时运动水平分为静息和运动发病两组,103例完成了冠脉造影,164例中5例死亡。结果:静息发病组女性发病年龄大,梗死前心绞痛多;糖尿病静息发病多,这组女性年龄比男性大;运动中发病者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结论:不同运动水平发生AMI的冠脉病变不同,静息发病组血管病变严重,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女性ACS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部分18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55例女性患者与85例男性患者的CAG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140例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3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8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其中55例女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50例,未明显狭窄病变5例.85例男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3例.55例女性CAG阳性率为90.9%.85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女性ACS患者ECG对冠脉血管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于男性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改变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菲 《中国病案》2011,12(9):71-72
目的研究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AMI(A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3例老年AMI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比例明显高于B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低于B组,但合并高脂血症比例高;胸痛症状典型,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中青年发病以男性为主,多有明显诱因,症状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对126例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38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从冠状动脉造影、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具有临床典型表现,血管病变简单(冠状动脉造影126例,其中冠状动脉正常9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病变),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良好等特点。结论:吸烟、饮酒是青壮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诱因,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发生心功能不全较少,及时予以再灌注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典型胸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108例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6例,有典型胸痛者74例,无典型胸痛者34例,对其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无典型胸痛组在年龄吸烟及死亡年龄等指标均高于有典型胸痛组。(P<0.05)2.合并症:无典型胸痛组在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均高于有典型胸痛组(P<0.05)。3.并发症:无典型胸痛组在心衰及心源性休克及死亡人数均高于有典型胸痛组。(P<0.05)4.冠脉造影结果:无典型胸痛组在多支病变及闭塞病变均低于有典型胸痛组。结论: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典型胸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108例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6例,有典型胸痛者74例,无典型胸痛者34例,对其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无典型胸痛组在年龄吸烟及死亡年龄等指标均高于有典型胸痛组。(P <0.05)2.合并症:无典型胸痛组在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均高于有典型胸痛组(P <0.05)。3.并发症:无典型胸痛组在心衰及心源性休克及死亡人数均高于有典型胸痛组。(P <0.05)4.冠脉造影结果:无典型胸痛组在多支病变及闭塞病变均低于有典型胸痛组。结论: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女性患者214例(A组),选择此期间收治的排除冠心病临床诊断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235例作为对照组(B1组),选择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216例作为年龄对照组(B2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A组不同病变支数患者间临床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低于B1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单支病变组患者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LDL-C和吸烟是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高血压病史和LDL-C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HDL-C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保护因素,可作为临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