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与对应护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高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积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7例高龄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对应护理的疗效。结果 3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3.8%。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精细规范的护理是治疗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溶栓加抗凝组与单纯抗凝组比较,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h进行评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行溶栓后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行肢体气压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5%)低于对照组(10.26%)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行肢体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45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5例患者中,治愈219例,显效26例,有效100%。结论:置管溶栓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介入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管介入药物直接溶栓,通过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56例患者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约为(4.8±5.7)天。溶栓治疗后静脉狭窄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6例,2例行支架置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0例,8例行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治疗,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总有效率为71.4%。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通过介入药物导管直接溶解血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系统溶栓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侧病变,均行介入溶栓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患侧肢体周径变化和溶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好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能改善血管通畅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8例,部分通畅1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手术取栓治疗与单纯溶栓疗效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6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别进行溶栓与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测量下肢周径变化情况,复查彩色多谱勒,并随访6个月~3年不等,取栓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溶栓组。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只要没有手术禁忌证,早期手术取栓对于患者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37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21例)抗凝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下肢肿胀症状均明显好转,复查彩超血栓消失或静脉狭窄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9.1%,对照组有效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至2008年我院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病例中,基本治愈者30例,有效者5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10~22 d,平均15 d.5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过7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效果,探索治疗方案。方法对1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抗凝为主的非手术疗法,观察超过7d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08例病程超过7d的患者症状、体征在2周内消失或明显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有血栓形成的相关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结论打破传统的溶栓时间限制观念,超过7d的溶栓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对8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18~89岁,平均53.9±8.6岁。其中左下肢58例,右下肢25例,双下肢6例。溶栓过程中,发生肺动脉梗塞2例,消化道出血2例,皮肤、粘膜出血10例,发热13例。用药后,显效35例,有效4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5.4%。结论:有效的溶栓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之一,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发热、药物过敏、出血及肺动脉梗塞等溶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OT)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令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16例病例中,基本治愈者14例,有效者2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5.85d(3d~10d)。2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令结合溶栓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75-167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经股静脉置管溶栓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健、患侧下肢周径差值、血栓溶解程度以及溶栓药物用量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健、患下肢周径差值均明显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健、患下肢周径差值较对照组减小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溶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溶栓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天)5例(55.56%),慢性(〉10天)4例(44.44%),有2例曾有DVT病史。结果 总有效率100%(9/9)。平均住院日为10天。结论 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3例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滤器置入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永久性滤器,术后随访半年~2年未有新的栓塞发生。结论术后正确的抗凝、溶栓、抗感染治疗和密切的护理观察,详细的健康指导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溶栓护理、健康教育及恢复期压力袜的辅助压力治疗等。结果:60例患肢水肿等症状消失,恢复期辅助压力治疗,下床活动后无肢体肿胀等深静脉返流症状出现。结论:溶栓护理、健康教育及辅助压力治疗的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患者,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其中15例患者行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抗凝治疗。另12例患者行单纯患肢深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加抗凝治疗。结果随访27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2例患者下肢DVT完全或大部分溶解,下肢肿胀恢复正常。5例达到部分溶解,但深静脉主干有血流通过,并有较多侧枝循环。肿胀明显缓解。其中经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治疗的患者中,完全或大部分溶解15例,单纯静脉溶栓完全或大部分溶解的有5例。结论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好、起效快的方法,较单纯静脉溶栓时间缩短,而且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