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造瘘口的灌洗方法.方法 将 50 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25 例.试验组采用改制过的三腔气囊尿管灌洗,对照组采用双腔气囊导管灌洗,两组患者灌注量相同.根据患者造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程度比较不同方法对皮肤的影响.结果 三腔气囊尿管灌洗方法明显优于双腔气囊导管灌洗法.结论 三腔气囊尿管灌洗法对患者皮肤刺激少,减轻患者的不适,粪便直接引入引流袋,易于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和量;可去除粪便异味,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理想的灌洗方法.  相似文献   

2.
熊书华 《河北医学》2013,19(4):589-591
目的:观察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患者使用两件式造口袋收集和气囊导尿管引流粪水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5例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3例,使用20Fr气囊导尿管引流封堵造口,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处喷洒造口护肤粉,两件式造口袋粘贴造口,导尿管尾端从造口袋的开口处向外伸出,连接引流袋,定时释放气囊压力和更换导尿管。对照组22例,使用20号气囊导尿管引流封堵造口,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处喷洒造口护肤粉。比较两组患者7d内DET评分评估该部位皮肤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造口袋结合气囊导尿管应用于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引流治疗,能减少粪水对造口周围皮肤的刺激,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频谱照射结肠造瘘口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行结肠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处理后局部碘伏消毒,频谱照射造瘘口周围皮肤30分钟后再涂擦氧化锌油粘上人工造瘘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后局部碘伏消毒涂擦氧化锌油粘上人工造瘘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频谱照射护理结肠造痿口,造瘘口的血供,造痿口周围皮肤、手术切口愈合的效果好,且应用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率,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气囊导尿管与肛管方法为肛门括约肌松弛病人灌肠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采用气囊导尿管与肛管为肛门括约肌松弛患者灌肠。结果:气囊导尿管为肛门松弛患者灌肠效果明显优于用肛管者。结论:改进方法可以改善肛门括约肌松弛病人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去除末端的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手术中应用去除末端的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气囊注水10ml,术后每天膀胱冲洗一次,膀胱造瘘管每月更换一次.对照组手术时采用普通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导尿管末端不去除,术后处理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月内膀胱痉挛次数、总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去除末端的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较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 灌肠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传统灌肠采用普通橡胶肛管或塑料肛管。自2000年1月,我院采用气囊导尿管替代肛管灌肠48例,效果满意。1、灌肠方法 首先向病人说明灌肠的目的,取得病人合作。病人取侧卧位,将油布及治疗巾铺于臀下,以保护床单。将气囊导尿管前端充分润滑后排出气体,根据灌肠目的插入所需长度。自气囊内注入空气10~30ml,缓慢灌入灌肠液。灌肠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造口袋联合导尿管治疗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5例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20号气囊导尿管引流封堵造口后,于造口溃烂区域喷洒护肤品。32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两件式造口袋贴于造口,导尿管尾部连接引流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d内造口区域皮肤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周两组的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袋联合导尿管有利于回肠造口周边粪水性皮炎恢复,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次性输液器联合导尿管造口灌肠在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患者中的护理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9月收治的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结肠灌洗套件进行造口灌肠,研究组以一次性输液器联合导尿管造口灌肠,对比两组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对造口灌肠的满意度,造口灌肠均次费用,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2.5%,研究组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0%,研究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2,P0.05)。对照组均次费用为(353.7±87.3)元,研究组为(102.2±43.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78,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5±3.4)d,研究组为(9.7±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9,P0.05)。结论: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患者在造口灌肠护理中,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联合导尿管进行造口灌肠,患者接受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更高,且患者舒适度更高,满意度更高,能够促进护患关系融洽,且一次性输液器联合导尿管进行造口灌肠,在均次费用上更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因此,一次性输液器联合导尿管进行造口灌肠护理,在护理价值上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造口护理技术减少消化道外瘘患者并发症,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加速瘘口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40例术后肠外瘘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普通引流处理;实验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利用造口护理知识、技术及产品对患者全程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瘘口周围皮肤情况,衣物污染率,患者舒适度,愈合天数,经费。结果实验组瘘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衣物污染率、瘘口愈合天数、护理经费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将造口护理技术应用于肠外瘘患者,有利于减少瘘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愈合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配合负压引流装置在大便失禁中的护理应用.方法:通过对131例大便失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试验,31例采用传统大便失禁护理办法,使用一次性成人用尿布,及时清洗、更换尿布和污染的衣裤、床单,保持床单干燥,尽可能保持肛周皮肤清洁.37例采用肛管置管留置配合引流装置定时抽吸大便.63例采用改良双腔气囊导尿管置管配合负压引流装置定时抽吸大便.结果:通过三组患者对照,后一种方法护理效果明显,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改良导尿管配合负压引流应用于大便失禁的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节约了治疗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甘祥芝 《中外医疗》2010,29(8):28-29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的机率。方法对①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②留置尿管膀胱冲洗组30例、③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④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30例的患者尿液在即时、2d、5d、7d、10d、14d进行取尿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组与②组,③组与④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①+②)组和(③+④)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后者比前者效果明显。结论留置引流管应用膀胱冲洗法不能明显降低菌尿的发生,膀胱造瘘管比留置导尿管效果好,菌尿发生率低。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菌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造口灌洗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排便规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韶关市铁路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采用自然排便法及常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造口灌洗及干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是否固定、每日排便次数、排便前是否有便意、排便时是否有感觉等指标,研究造口灌洗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排便规律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排便时间固定及每日排便次数为1~3次患者所占比例(71.88%、59.38%)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前有便意(78.13%)及排便时有感觉(68.75%)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51.52%、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是否固定、每日排便次数、排便前是否有便意、排便时是否有感觉与排便规律相关(OR=2.675、3.120、3.156、3.279,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QOL评分总分、躯体生理、日常和社会活动、精神状态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总分[(115.32±12.36)分]、躯体生理[(18.76±2.71)分]、日常和社会活动[(15.37±2.21)分]、精神状态[(20.19±2.56)分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32±11.15)、(15.34±2.30)、(13.18±2.33)、(15.16±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肠造口灌洗法可使患者达到规律、自控排便,便于患者生活、社交、旅行等日常生活。恢复结肠造口患者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陈镇武 《吉林医学》2011,32(16):3199-3200
目的:探讨和比较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LAR)实行回肠置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33例LAR术后行回肠置管造口术为置管组,32例LAR术后行横结肠造口术为造口组,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置管组1例(3.03%)发生吻合口漏,造口组1例(3.13%)发生吻合口漏,置管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0±3.5)d,造口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0±3.8)d,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置管造口术对老年人低位直肠癌LAR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作用与横结肠造口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提高了患者晚期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结肠灌洗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与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结肠灌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排便方法,结肠灌洗组采用结肠造口灌洗法,连续灌洗30d,分别于灌洗前和灌洗30d后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和造口适应量表(OAS),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和OAS评分,比较两组灌洗效果。结果灌洗组灌洗后自我效能和OAS评分均较灌洗前显著增加(P〈0.01),灌洗组自我效能和O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灌洗组灌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c=3.058,P=0.000)。结论连续结肠灌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传统肛瘘术和LIFT术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括约功能的良好率86.66%,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直肠的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复发率6.67%,对照组13.33% (P<0.05).结论 LIF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功能及肛管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复发率低,可作为肛瘘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肛瘘并发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慢性肛瘘并发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及甲硝唑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及甲硝唑灌肠的同时,联合采用黄芩、黄连、黄柏中药汤剂进行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及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黏膜异常病理改善好,溃疡、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腺体异常等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汤剂进行灌肠治疗慢性肛瘘并发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起效较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3-03间共5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24例,对照组28例。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术前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术中、术后管理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种方法护理后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快速康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加快拉低直肠癌保肝术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改良式和传统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式挂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术后1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8、4.366,P〈0.05)。②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39/44)]明显优于对照组[65.91%(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术后大便失禁、肛管畸形、肛门漏气漏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6.82%(3/44)]明显少于对照组[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挂线法疗效确切,预后情况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管注入解磷啶及甘露醇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洗胃、阿托品化、解磷啶注射、补液、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洗胃管中注入解磷啶(或氯磷啶)及甘露醇,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用量、反跳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达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早于洗胃管中注入解磷啶(或氯磷啶)及甘露醇,可明显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感染。方法膝关节感染在大关节细菌性关节炎中最常见。本手术方法为使用关节镜彻底清理关节腔后,水泵系统持续冲洗关节腔,直至注射液清亮,通过关节镜套管插入负压吸引管,持续引流。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28例治愈,1例复发,1例迁延难愈。2例患者患肢畸形,2例患者活动受限。对治愈患者Lysholm评分术前(15.2±18.3)分平均16.4分,术后(80.5±89.6)分平均84.7分。未治愈及复发患者评分不佳。根据IKDC评分标准,25例患者(83.3%)评级正常,3例患者(10.0%)接近正常,2例患者(6.7%)异常。结论关节镜行清理术治疗膝关节感染,治疗有效,最大限度减少膝关节感染的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