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狂犬疫苗接种后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中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集在本院接种狂犬疫苗的2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2245例接种狂犬病患者中共有168例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率为7.48%,其中0~10岁及>60岁的患者异常反应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性别间异常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婴幼儿及老年人群是狂犬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的高发人群,接种狂犬疫苗接种后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尽可能降低狂犬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提高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防范措施在减少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2100例狂犬疫苗接种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狂犬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分析不良反应情况,总结对狂犬疫苗接种者采取的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措施。结果 2100例狂犬疫苗接种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60例,所占比例为2.86%。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经相应的观察和护理,所有患者均成功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未对狂犬疫苗接种者造成过大的影响。结论针对狂犬疫苗接种者的特点,对其采取相应的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对狂犬疫苗接种者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狂犬疫苗接种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章丘市986例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率高达96%。结论: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  相似文献   

4.
林海涛  庞伟君  龙尧 《广东医学》2008,29(3):500-501
目的分析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的检测结果,探讨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方法726例完成狂犬疫苗接种疗程的患者,分析年龄、季节和性别对血清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在726例狂犬疫苗接种者中抗体阳性率为94.2%,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30岁组的阳性率(95.5%)和大于30岁组的阳性率(85.8%)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因素对狂犬疫苗接种产生抗体的能力影响不明显。结论年龄可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的检测结果,探讨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方法 726例完成狂犬疫苗接种疗程的患者,分析年龄、季节和性别对血清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 在726例狂犬疫苗接种者中抗体阳性率为94.2%,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30岁组的阳性率(95.5%)和大于30岁组的阳性率(85.8%)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因素对狂犬疫苗接种产生抗体的能力影响不明显。结论 年龄可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凡启梅 《包头医学》2015,39(1):40-42
目的:探讨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的心理状态和提高其心理护理价值.方法:分析本院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比较干预前后人群的心理护理的效应.结果:干预前后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中抑郁、焦虑得到很好缓解.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对各种不同心态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冯卢  赵煜   《四川医学》2017,38(11):1256-1259
目的探讨全程接种疫苗狂犬病暴露者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门诊1248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狂犬病暴露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狂犬病暴露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抗狂犬病毒抗体,观察并分析其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所有狂犬病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可影响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1248份样品,其中阳性例数为1188例,阳性率为95.19%,男女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暴露部位、狂犬疫苗接种史、慢性疾病史、接种期间是否抽烟、接种期间是否喝酒和接种期间是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均为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暴露部位、狂犬疫苗接种史、慢性疾病史、接种期间是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均为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有助于狂犬病的预防,而对于抗狂犬病毒抗体阴性者,应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年龄、暴露部位、狂犬疫苗接种史、慢性疾病、接种期间是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均为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市狂犬疫苗接种者的狂犬抗体检测率,提高我市狂犬疫苗接种免疫效果,降低我市狂犬病发病率。方法 采用统一狂犬疫苗执行单,对我市接种门诊1608名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狂犬抗体检测书面预约。结果 有772名狂犬疫苗接种者按照预约时间来中心进行狂犬抗体检测,检测率48.01%,抗体阳性者735人,抗体阳性率94.80%,阴性者,经狂犬疫苗加强免疫后抗体全部阳转,阳转率为100%。结论 我市居民狂犬疫苗接种后狂犬抗体检测率较低,狂犬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预防狂犬病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522例不同年龄的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对其出现的临床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接种狂犬疫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7.47%,年龄比例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不同。结论:注意观察接种后被接种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提高免疫效果和安全接种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进行狂犬疫苗接种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预防情况。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门诊接受狂犬疫苗接种的人员1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接受接种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接种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种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接种疫苗的抗体转阳性比率以及接种期间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员的抗体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狂犬疫苗接种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进行不良反应的预防,提升依从性,值得在临床疫苗接种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71例狂犬病发病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狂犬病发病原因,探讨狂犬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方法对收治的71例狂犬病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犬密度高、部门缺乏协调,犬管理不到位,动物疫苗接种率低、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率低、疫苗管理不善、群众防治知识缺乏等是导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政府重视,加大投入,部门密切配合,构筑长效机制、防制立法,依法防制、加强犬等动物管理和疫苗接种、加强人用疫苗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大防治宣传力度、加强狂犬病监测和研究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狂犬病疫情态势,探讨防制对策。方法统计分析动物和人间狂犬病例发生时间、空间、人间分布特征,犬伤后的处理及疫情应急处理措施。结果14例狂犬病分布于11个乡镇14个自然村;病例全年散在发生;男女之比为4.7:1;发病年龄4~76岁;潜伏期平均86.64天;具有狂犬病的特有症状;病程平均4天;传染源均为犬类,多因被犬伤后未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病。结论盈江县已存在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发生狂犬病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要加强监测和宣传,多部门协同做好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德宏州狂犬病自然疫源地性质、结构、范围、流行特征及态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动物和人间狂犬病例发生时间、空间、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犬类管理及疫情应急处理等防治措施。结果全州4年中犬伤14093人,在18个乡镇40个自然村发现流浪病犬45条,确诊狂犬病17例,病原体为狂犬病毒Ⅰ型;动物和人间病例全年散在发生;农民多发;发病年龄4~76岁;潜伏期平均80.5天;具有狂犬病的特有症状;病程平均4天;传染源均为家养犬类,多因被犬伤后未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病。结论德宏州是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宿主是家犬,通过犬伤人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与东南亚国家同属一块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发生狂犬病流行因素普遍存在,疫情态势严峻。要建立可持续控制狂犬病的运行机制,强化宣传、监测、免疫、管理等预防措施,多部门协作做好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潘定权  麦浩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139-2140
目的 分析1999~2008年桂林市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为狂犬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2008年桂林市狂犬病疫情资料、个案调查资料和专题调查资料,用Exeel2003进行统计。结果10年间,桂林市共报告狂犬病400例,年平均发病率0.82/10万。97.25%的病例发生在农村地区。0—9岁和40—59岁组分别是发病的两个年龄高峰。85.89%的伤人动物为家养动物,93.17%的伤人动物未被处死后深埋或焚烧。99.55%的病例暴露后未接受正确处置。结论十年来的防控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桂林市狂犬病形势依然严峻,应提高全社会对犬患的足够认识,实施政府综合干预措施,坚决落实犬只捕杀办法,并从整顿和改善医疗环境入手,促进人群接受暴露后正确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狂犬病在乐山的流行变迁因素,为政府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64~2006年乐山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借助SPSS11.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79年发病率较1978年上升13倍,1980~1989年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71.40%,1998~2003年无病例发生,2004~2006年发病率回升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发病水平。平均潜伏期(M)和潜伏期时间均为头面部〈上肢〈下肢(χ^2=43.402,p〈0.000)。结论防制工作停止和犬只数量增加及伤口未及时处理和未注射疫苗是狂犬病发病回升的主要因素。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坚持长期开展灭犬、管犬工作,加大防制知识宣传力度,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疫苗注射是狂犬病防制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江宗和  黄万红  周联兵  蔡纲 《九江医学》2007,22(3):16-17,64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改善狂犬病暴露后的卫生服务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江西省都昌县所有预防接种门诊2003~2006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登记的24509例疫苗接种者中,男女之比为1.47∶1,暴露的高危年龄段为0~19岁(占58.57%);职业以学生居多(占46.87%),高发月份为每年的7~9月,共占37.78%。23.95%的接种者为城镇居民,76.05%来自乡村。绝大多数接种者是被犬致伤,占89.17%。伤及部位以下肢最多(占47.06%),其次为上肢。接种者中Ⅲ级暴露所占构成比最高,为55.97%。暴露后未处理伤口者的比例为11.55%。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者23813例,占97.16%。10.23%的暴露者使用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城镇暴露者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使用率高于农村。结论: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教,增强高危人群狂犬病防治意识,提高暴露人群免疫预防接种率,达到真正的免疫预防效果。加强犬的管理,搞好犬的免疫工作,从源头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规范处理伤口,加强疫苗的市场管理和冷链运转,保证疫苗的效价,最大限度地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78-2007年钦州市狂犬病发病情况、流行规律、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收集钦州市1978-2007年狂犬病疫情报表、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钦州市30年共发生狂犬病863例,年均发病率为0.99/10万,其中,1985年与1986年发病率分别为3.86/10万、4.36/10万,形成两个发病双驼峰,1991-2001狂犬病发病总体疫情较平稳且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02年狂犬病疫情开始回升,2004年形成第3个高峰。男女病例数之比为3.5:1,3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占70.79%。以人口稠密、沿海和丘陵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潜伏期与咬伤部位有关,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暴露后疫苗接种只有31.3%。结论目前农村犬数量增多,而管理措施滞后。犬伤后得不到狂犬疫苗接种而引起狂犬病发病率升高为主要原因,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8.
薛宏亮 《中外医疗》2011,30(11):8-8,10
目的观察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安全性。方法对3~65岁的人群接种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进行接种副反应观察。结果 78972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者,有91人次局部轻微红肿,另有6人出现发热,1人出现过敏,接种反应率为0.124%。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24899人次,局部轻微红肿26人次,发热2人次,接种反应率为0.112%,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副反应少,免疫安全性可靠,群众可放心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聊城市开展阻断乙肝行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本市3个县1 500人,对其中HBsAg、抗-HBs检测均为阴性的给予乙肝疫苗注射,于完成全程免疫后1个月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抗-HBs检测均为阴性的为849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间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应答者给予加强复种,并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农民工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区域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皇岛地区2006-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发现的农民工中240名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核病接触史(X^2=18.556)、卡介苗接种卡痕情况(X^2=54.0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农民工结核发病率增加,而卡介苗接种有卡痕对结核预防有保护作用。因而结核病接触史、无卡介苗接种史等因素是该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