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分析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优劣点,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行中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B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C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组)。由专门的麻醉医师实施临床麻醉,监测记录患者麻醉实施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时间。于硬膜外给药后30 min时记录改良Bromage分级、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好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其他两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给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罗哌卡因麻醉)与试验组(30例: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麻醉给药后10min(T1)、麻醉给药后30min(T2)等时刻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于麻醉给药前(T0)均升高,试验组T1、T2时刻心率、血压均低于同一时刻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同一时刻躯体疼痛VAS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麻醉给药方案较单一罗哌卡因给药麻醉效果好,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缓解止血带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78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断指再植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40μg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100μg右美托咪定,并均应用止血带压迫2h,统计两组在止血带压迫2h时止血带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止血带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带压迫2h时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带耐受率(92.31%)高于对照组(64.10%),窦性心动过缓、高血压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00μ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止血带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张恩军 《江西医药》2014,(5):449-45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预防和减少止血带疼痛、烦躁等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止血带充气前30 min,D组先经静脉微量注射泵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μg/kg,10 min内恒速输注完,再以0.5μg/(kg?h)速度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min。观察并记录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充气30 min时(T1)、60 min时(T2)、90 min时(T3)及止血带放气10 min后(T4)的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根据患者BP、HR的变化对止血带痛进行评定;记录烦躁、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T4相比,C组患者T1、T2、T3各时间点的MAP、HR明显增高且止血带痛明显(P<0.05);D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相比其止血带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C组有22例患者烦躁,D组只有1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P>0.05)。结论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在止血带充气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预防和减少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痛及烦躁的发生率,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程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10、30、60 min,两组产妇V...  相似文献   

9.
石君 《上海医药》2014,(21):37-38,45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联合罗哌卡因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选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联合罗哌卡因镇痛,对照组选用单纯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给药后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和8.16%(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 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联合罗哌卡因对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雯雯  李双月  祁涛 《江苏医药》2020,46(3):295-29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麻醉(骶麻)用于儿童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儿外科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儿98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9例。手术结束时实施骶麻术后镇痛:DR组镇痛药溶液为0.125%罗哌卡因和1μg/kg的右美托咪定混合液,R组镇痛药溶液为0.125%的罗哌卡因,镇痛药溶液总量10 mL。术后1、6和12 h评估Ramsay镇静评分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拔管时躁动评分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DR组患儿术后1、6和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Wong-Baker表情评分降低(P<0.05)。DR组患儿拔管时躁动评分低于R组(P<0.05),寒战发生率也低于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麻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较罗哌卡因单用更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30):罗哌卡因组(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9 mL+1 mL生理盐水;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9 mL+1 mL右美托咪定(100 mg)。记录患者术后VAS评分,以及术毕至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镇痛药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8 h,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R组);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R组);术后24 h镇痛药芬太尼用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明显少于罗哌卡因组(R组);不良反应两组无区别。结论:关节腔内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提供膝关节镜术后良好镇痛,延长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减少术后24 h镇痛药芬太尼用量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进行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进行常规配制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运动时间、麻醉持续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等,臂丛神经阻滞优良率,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恢复运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臂丛神经阻滞优良率分别为88.9%、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10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及0.5%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使用0.5%罗哌卡因麻醉。结果两组下腹部手术患者均无因硬膜外阻滞不全或失败而改全麻。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上界达T8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下腹部手术可以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完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好的麻醉配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椎间孔镜局部麻醉(局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疗效。方法 40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两组患者均采取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神经减压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穿刺、关节突成形、置入套管、镜下操作、术后首次起床、术后2 d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辅助强化使用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腰腿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关节突成形、术后首次起床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70±0.86)、(1.10±0.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6±1.36)、(2.05±0.7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穿刺、置入套管、镜下操作、术后2 d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辅助强化使用率为15.00%(3/20),低于与对照组的45.00%(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38<0.05)。结论罗哌卡因在椎间孔镜手术复合局部麻醉中的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有上腹部术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定为观察组,回顾性总结其手术要点;将同期60例无上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率、手术并发症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53例患者在腹腔镜下治疗成功,2例中转开腹,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胆漏、内脏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留置引流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等优点,对有胆囊手术史患者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崇  张乐  王琰 《安徽医药》2023,27(8):1672-1675
目的 分析喉罩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及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行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病儿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喉罩全麻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喉罩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及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病儿手术情况和麻醉药用量;比较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术中15 min(T3),术毕时(T4)病儿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比较术后即刻(T1’)、术后30 min(T2’)、术后60 min(T3’)儿科临床镇静评分系统(Ramsay)镇静评分和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镇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25±9.56)min比(42.05±10.25)min,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对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Ⅰ~Ⅱ,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10 min分别从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嘧啶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时间均为10 min,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及Ramsay镇静分级情况。结果:右美托嘧啶组中阑尾手术牵拉反应明显降低,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右美托嘧啶组中心率在5、10和1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右美托嘧啶组在用药后10、15和30 min时的Ramsay镇静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给予1μg/kg右美托嘧啶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单独或复合肾上腺素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和药动学特征。方法: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Ⅰ~Ⅱ级行乳腺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单用组(RP组)及其与肾上腺素合用组(RP+AD组)每组10例;均选择T3-4穿刺并置管,在2min内RP组注入0.5%罗哌卡因1.3mg·kg-1,RP+AD组注入加入1∶200000肾上腺素(5mg·L-1)的0.5%罗哌卡因1.3mg·kg-1。比较注药后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特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比较2组药动学参数。结果:2组麻醉效果均评定为优,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指标,t12α,t21β,tmax,Cl和V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RP+AD组在10~360min期间对应时刻的血浆RP浓度值低于RP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cmax和AUC0~t均低于RP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加1∶200000肾上腺素对0.5%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罗哌卡因血药浓度,有利于减少全身毒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对照组诱导前椎旁给药及术后镇痛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剂量1组(Dex1组)、右美托咪定剂量2组(Dex2组)、右美托咪定剂量3组(Dex3组)诱导前椎旁给予0.35%罗哌卡因0.3 mL·kg~(-1)和右美托咪定1μg·kg~(-1),术后椎旁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0.2%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2、4μg·kg~(-1)。必要时静脉给予地佐辛,维持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记录各组阻滞后30 min,术后24 h,PCA结束后12、24 h的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比较各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后30 min及术后24 h Dex1组、Dex2组、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对照组(P<0.05);PCA结束后12、24 h,Dex2组与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少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各时点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Dex3组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可增加阻滞范围,增强镇痛效果,其中右美托咪定2μg·kg~(-1)混合罗哌卡因术后持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单用纳布啡与右美托咪定联合纳布啡对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急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行腹部大手术病例共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纳布啡单用镇痛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联合镇痛治疗。记录不同时间段两组手术患者时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情况;采取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手术患者各时间段的疼痛表现作量化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MAP、HR变化值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值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试验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行腹部大手术患者而言,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与单用纳布啡相比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反应,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