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广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超早期脑梗死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4月,尿激酶静脉溶栓序贯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的88例为A组,尿激酶静脉溶栓序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114例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其疗效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溶栓1 h、溶栓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后3周、溶栓后3个月NIHSS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后,对比尿激酶静脉溶栓序贯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蒙陶莎  郑金瓯 《内科》2013,8(3):239-241
目的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序贯治疗,通过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序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序贯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结合mRS评分进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序贯治疗组68.8%恢复良好,常规治疗组30%恢复良好;治疗6个月后序贯治疗组87.5%恢复良好,常规治疗组40%恢复良好,序贯治疗组静脉窦再通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经序贯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其预后良好,未发现颅内原有出血灶增大或出现新的颅内出血灶,没有再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及其他部位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5例与B组48例。A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B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7 d、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 B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D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ND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不稳性型心绞痛病人分成两组,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2次;B组给予尿激酶3×105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脉输注,连用3 d~5 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绞痛再发情况.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均在90%以上,心电图缺血ST-T有效率在70%以上,4周至6个月心绞痛再发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窗外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符合要求的急性时间窗外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共5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剂量、用法同A组。其后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15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一例并发脑出血。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窗外脑梗死,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铋剂四联组、10 d改良序贯组、14 d改良序贯组补救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效果差异.方法:将首次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失败的195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铋剂四联组、10 d改良序贯组、14 d改良序贯组,每组65例.A组(铋剂四联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果胶铋;B组(10 d改良序贯组)前5 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 d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C组(14 d改良序贯组)前7 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7 d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所有患者在疗程结束停药4 wk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根除率分别为75.4%、89.2%、95.4%,同A组相比,B组根除率(χ~2=0.039,P0.05)和C组根除率(χ~2=0.001,P0.0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高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8,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27.7%、B组不良反应率26.2%、C组不良反应率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pylori补救治疗,改良序贯疗法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低,推荐14 d改良序贯疗法作为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人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用单一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内科疗法,对两组病人在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颅内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人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2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组1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4 000~6 000 U/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4~6)万U/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总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4%(12/13),高于对照组的63.6%(7/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18.2%)、观察组3例(23.1%)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尿激酶30万U+0.9%氯化钠100ml从患肢于2h静脉滴注,1次/d,共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 U每12h皮下注射1次,14d.结果 28例中26例于治疗后下肢症状缓解,无出血、严重肺栓塞和下肢坏死.结论 低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可靠且症状缓解快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两种序贯脱机方式(无创正压通气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60岁以上COPD急性加重期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组)25例和B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每日对两组患者进行SBT试验联合科室治疗小组根据临床经验评估撤机。撤机后A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数量、SOFA评分),两组序贯治疗方式在拔管后4、8、12、24、48 h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收缩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预后指标(有创正压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48 h后再插管率,28 d及90 d病死率P值0.05,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ICU住院时间低于A组,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缩短了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