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的6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激素改善、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47例(78.33%),次全切除6例(10.00%),大部切除6例(10.00%),部分切除1例(1.67%)。共55例(91.67%)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分泌型腺瘤共有12例(20.00%),其术后功能性激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共13例(21.67%)。其中,7例(11.67%)出现尿崩症,4例(6.67%)脑脊液鼻漏,1例(1.67%)鞍上池出血,1例(1.67%)新发垂体功能低下。随访3个月~3年,2例(3.33%)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外科技术。方法总结20例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腺瘤6例,大腺瘤14例。功能性腺瘤16例,无功能腺瘤4例。头痛17例,视力减退伴视野缺损14例,闭经、泌乳12例,肢端肥大4例。结果术中显微镜下肿瘤全部切除13例,大部切除7例。术后短暂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鼻漏1例。结论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3.
连爱民  方勇 《安徽医药》2017,38(12):1588-1591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在T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到2016年5月在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T1期NSCLC患者260例,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57例(亚肺叶切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203例(肺叶切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肺叶切除组比较,亚肺叶切除组患者的年龄更大(t=4.095,P=0.009),手术时间更短(t=8.081,P=0.029),病变直径≤2 cm比例更高(χ2=2.104,P=0.002)。对于T1N0M0的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73.82%,肺叶切除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83.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2);在亚肺叶切除组中,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70.66%和7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年龄(HR=1.06,P=0.047)及纵膈淋巴结转移N2(HR=5.57,P=0.012)。结论 对于早期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不能完全取代肺叶切除,但对于肺功能储备差及生命预测值小的老年患者,亚肺叶切除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李庆新  王先祥  王斌  张义泉 《安徽医药》2017,38(9):1177-1179
目的 对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术中并发症进行分类,并总结相应的处理策略,以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70例垂体腺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并发症的分类、处理策略。结果 70例手术患者中,常见并发症为手术路径迷失7例(10.00%)、术区大出血8例(11.43%)及脑脊液漏12例(17.14%),经相应策略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全切除54例(77.14%),次全切除12例(17.14%),大部切除4例(5.71%),无颅内感染及垂体危象患者。结论 对术中并发症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完整的处理预案,是保障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冲 《中国医药》2009,4(8):893-895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垂体腺瘤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2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8例,高泌乳素腺瘤54例,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19例,无功能腺瘤11例.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89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8例,13例并发脑脊液漏,经治疗2周左右恢复.无手术死亡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8 d,所有患者术中未输血;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安全、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是鞍内肿瘤切除的良好径路.  相似文献   

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冲 《中国医药》2009,4(11):893-895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垂体腺瘤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2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8例,高泌乳素腺瘤54例,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19例,无功能腺瘤11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9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8例,13例并发脑脊液漏,经治疗2周左右恢复。无手术死亡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8d,所有患者术中未输血;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安全、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是鞍内肿瘤切除的良好径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扩髓交锁髓内钉应用于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及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t=1.70,P>0.05),而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2.86,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延迟愈合,对照组出现2例感染、2例延迟愈合及1例不愈合,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观察组优良率97.61%,好于对照组的79.41%(χ2=8.6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襻顶直径及管襻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EGF、襻顶直径及管襻数目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EGF、襻顶直径及管襻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扩髓髓内钉应用于胫骨骨折的治疗,具有骨折愈合快,优良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结束后鱼精蛋白半量负荷剂量加半量微泵输注法中和肝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8例,ASA 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34例。Ⅰ组:半量负荷剂量+半量微量泵维持,鱼精蛋白总量为6 mg/kg(即1:1.5),首次负荷量鱼精蛋白为3 mg/kg,微泵速度250 mL/h(10 mg/mL)泵入;剩余半量鱼精蛋白以20 mL/h(10 mg/mL)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Ⅱ组:首次鱼精蛋白拮抗肝素1:1.3一次性给予,必要时,根据激活凝血时间(ACT)追加鱼精蛋白。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体外循环及关胸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基础ACT,肝素化后5分钟ACT,中和后5分钟、30分钟、术毕及术后1小时的ACT值;记录首次鱼精蛋白用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比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术后6小时、2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ICU使用红细胞悬液(PRBC)例数、鱼精蛋白拮抗后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术毕、术后1小时Ⅱ组患者ACT较Ⅰ组延长(F组间=10.105,P=0.034);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少于Ⅱ组(t=-3.565,P=0.012;t=-3.162,P=0.016),术后6小时和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于Ⅱ组(t=-3.875,P=0.005;t=-2.365,P=0.036),ICU输注PRBC例数少于Ⅱ组(χ2=4.221,P=0.040);拮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Ⅱ组(χ2=7.556,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鱼精蛋白以半量负荷剂量加半量微泵持续输注法拮抗肝素,可减少CPB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弱化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9.
张科  王斌  徐培坤  程宏伟 《安徽医药》2016,20(11):2107-210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25例内镜辅助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视力视野、内分泌学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等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视力或/和内分泌改善者20例;4例肢端肥大口唇肥厚者面容及手脚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脑脊液漏3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量增多5例,无感染病例。结论 单纯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切除垂体瘤手术安全、有效、微创,必要时辅以导航技术增加手术安全有效性。随着内镜器械的更新,其操作更加便捷灵活,内镜经鼻蝶切除垂体瘤必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在修复面部缺损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缺损中度以上的患者共83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即旋转皮瓣组35例,改良菱形皮瓣组48例,对比两组术前皮损面积、术后切口长度以及术后满意程度。结果 旋转皮瓣组患者术前皮肤缺损面积为(2.41±1.86)cm2,改良菱形皮瓣组为(2.49±1.93)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850)。旋转皮瓣组患者术后切口长度(5.29±0.82)cm,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的(2.62±0.7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5,P<0.001)。旋转皮瓣组额部满意度评分为(8.40±1.30)分,改良菱形皮瓣组为(8.50±1.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P=0.874);旋转皮瓣组鼻部满意度评分为(7.20±1.00),改良菱形皮瓣组为(7.1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P=0.837);旋转皮瓣组面侧颧颊部满意度评分为(8.5±1.00),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的(7.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2,P=0.003)。结论 中等大小的皮肤缺损,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均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旋转皮瓣对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优于改良菱形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鼻孔经蝶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21例垂体瘤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5例,2例部分切除;13例功能性垂体瘤术后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12例术前有视野缺损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5例术后有尿崩症状,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与内镜两种手术方式对垂体瘤患者术后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垂体瘤患者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制的五味试嗅液对入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嗅觉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共收治45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垂体瘤患者,最终3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组(Ⅰ组)15例;显微镜下经鼻-蝶窦手术组(Ⅱ组)16例.术前两组患者对每种嗅素的嗅觉识别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均出现嗅觉功能减退甚至消失,平均嗅觉识别阈分别为(4.59 ±0.32)和(4.59±0.31) (P =0.99).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嗅觉识别阈分别为(3.19±0.40)和(2.76±0.36) (P =0.003),并且显微镜组患者嗅觉异常率明显低于内镜组,分别为6.25%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在显微镜下与内镜下经鼻-蝶窦切除垂体瘤,都对患者的主观嗅觉功能产生短期影响,在术后早期嗅觉功能恢复方面,显微镜下操作可能更优于内镜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与比较单鼻孔经蝶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8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组患者给予内镜手术,显微组患者则给予显微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总体治疗效果、相关临床参数与并发症.结果 内镜组患者有效切除率明显高于显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显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显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单鼻孔经蝶内镜手术对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G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阑尾炎(AA)患者,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SA)组(43例)、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APA)组(48例)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GPA)组(20例),比较3组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和CRP水平,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CRP水平、WBC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组患者的CRP水平高于ASA、APA组,ASA组患者WBC计数水平低于APA、G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预测GPA的危险因素(P=0.001)。ROC结果显示:CRP的诊断效率优于WBC计数和N%,WBC计数、N%和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7、0.610和0.797(P=0.000),CRP诊断GPA的约登指数为0.464,最佳监测点为41.94 mg/L (灵敏度为75.00%,特异性为71.43%)。结论 CRP水平在GPA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可作为预测阑尾炎病理类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孙玉  侯娥艳 《中国药事》2020,34(5):608-613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及T淋巴细胞群检查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75%)显著高于对照组(61.45%),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x2=13.841)。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Ig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92,t=1.332),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93.047;P<0.001,t=8.037)。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3+、CD4+/CD8+三项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5.515;P<0.001,t=7.346;P<0.001,t=5.462)。通过6个月的随访,研究组复发率(50.60%)明显低于对照组(69.88%),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t=6.439)。研究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6.386;P<0.001,t=6.306)。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17例,占20.48%,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4例,占28.91%,两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7,P=0.208)。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优越,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汤德刚  张相双  王维东 《安徽医药》2013,34(8):1112-1114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例出现一过性尿崩,无永久性尿崩,1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能减少垂体腺瘤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人参皂苷单体佐剂对治疗性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重组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人参皂苷单体作为候选佐剂。方法 选择5种人参皂苷单体Rb1、Rh1-1、Rh1-2、Rg1、Rg3,分别与治疗性HPV16重组疫苗联合免疫C57BL/6小鼠,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比较各组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同时比较这5种人参皂苷单体对治疗性HPV16重组疫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单体Rg1、Rb1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性HPV16重组疫苗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HPV+Rg1组vs HPV组:t=3.729,P=0.006;HPV+Rb1组vs HPV组:t=3.204,P=0.013),同时可以在小鼠特异性肿瘤模型建立4周时,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水平(HPV+Rg1组vs HPV组:t=2.318,P=0.032;HPV+Rb1组vs HPV组:t=2.258,P=0.037)。结论 人参皂苷单体Rg1、Rb1能在C57BL/6小鼠中提高治疗性HPV16重组疫苗的特异性免疫效果,有望成为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植皮治疗修复创面。近期(创面拆线前)及远期(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指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21);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6);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02);治疗组瘢痕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19)。结论 早期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是深度电烧伤的有效修复方法,并能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其疗效明显好于使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创面植皮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济生乌梅片对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以2020年1月— 2022年3月在重庆市中医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并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及手术治疗的胃和(或)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共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1)。对照组采取胃镜下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方式包括息肉冷切除、息肉的氩气刀治疗术及黏膜切除术(EMR术)]治疗,试验组在胃镜下息肉切除后,继续给予济生乌梅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胃及十二指肠息肉的复发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年后患者临床症状(腹胀、嗳气及腹痛)均有改善(P<0.05)。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在两组中治疗后均有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息肉复发率(26.83%)明显低于对照组(64.29%,P< 0.05)。结论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联合术后济生乌梅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CA72-4的表达。术后联用济生乌梅片对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术后复发疗效佳。  相似文献   

20.
刘哲 《医药论坛杂志》2011,(17):111-112
目的探讨单鼻孔直接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瘤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单鼻孔直接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急诊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无1例死亡,21例突发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全部消失;20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患者情况有明显好转或好转,1例患者单眼失明。10例动眼神经麻痹者8例恢复,2例好转。6例意识障碍者恢复正常。结论单鼻孔直接经蝶手术,手术时间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并能保留正常垂体,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垂体瘤卒中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