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评估临床疗效、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121例,男76例,女45例,年龄40~78岁,平均(67±11)岁,其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77例、ST不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4例,KillipⅡ级40例、KillipⅢ级45例、KillipⅣ级36例,符合IABP治疗适应证、排除禁忌证。方法随机分成IABP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基本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抗心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所有患者均同意行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PCI),IABP组使用IABP治疗,对照组则无。评估:①临床疗效(心绞痛疗效和泵衰竭疗效)、平均住院日和30d病死率。②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再通。③心脏彩超测定射血分数(EF值)。④血清脑利钠肽(BNP)变化。⑤IABP并发症。结果 IAB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基本资料、心绞痛、泵衰竭和基本治疗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①心绞痛疗效有效率和泵衰竭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7%vs81.6%(P<0.05)和85.8%vs61.2%(P<0.01)、住院日8.6dvs11.7d(P<0.01)、30d病死率1.6%(1/61)vs6.7%(4/60)(P<0.001)。②STEMI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再通率90%(36/40)vs70.3%(26/37)(P<0.01)。③治疗前后EF值分别为35%→58%vs34%→43%,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前者比后者有明显提高(P<0.05)。④BNP治疗前后分别为4893±966→316±91vs4687±912→511±120(ng/L),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前者比后者有显著降低(P<0.01);⑤IABP并发症:明显出血3.2%(2/61)、血肿3.2%(2/61)、肢体血运障碍1.6%(1/61)、相关发热1.6%(1/61)、血小板减少4.8%(3/61),比对照组较多,但经对症处理好转、无严重和不可逆并发症。结论 IABP对ACS合并泵衰竭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血供和增加冠脉再通,明显改善心绞痛和泵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经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16例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EF≤0.40)分别于术前、术中给予IABP循环支持治疗,以同时期同一疾病未经IABP治疗的冠脉搭桥术患者(EF>0.40)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循环复苏后的血压、心率、心功能,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的发生数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性差异;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的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组较未经IABP治疗的冠脉搭桥术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分级及器官功能不全发生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尽早进行IABP治疗具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治疗效果,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兴凤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12-1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AMI合并CS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在PCI治疗前应用IABP辅助治疗,以同期本科室住院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24例AMI合并CS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CS患者PCI治疗前采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冠脉血流量,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为PCI治疗取得时间,降低术后近期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T-proBNP和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65例,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病变NT-proBNP和hs-CRP变化情况,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预后和NT-proBNP、hs-CRP比较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T-proBNP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NT-proBNP和hs-CRP均高于单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NT-proBNP和hs-CRP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T-proBNP、hs-CRP均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T-proBNP和hs-CRP水平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加强NT-proBNP、hs-CRP监测,可以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联性,进而为临床寻找一种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检测手段。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SA组、UA组及AMI组,每组各4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炎症性或免疫系统性疾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严重心功能不全、血液病、外伤、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恶性肿瘤及近3个月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者。检测患者空腹血中CRP水平,(mg/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AMI组血清CRP水平较UA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血清CRP水平较SA组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血中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经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前后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58例患者按入选单双数排序分为1ABP组、常规药物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应用酶联吸附免疫法试验(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心功能测定:采用Swan2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各组NT—proBNP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IABP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后NT—proBNP值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治疗后NT—proBNP每日下降幅度均较常规药物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IABP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治疗后MPAP和PCWP各值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药物治疗组,SBP及CI上升幅度大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ABP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泵功能及降低血NT—proBNP值,NT—proBNP可以客观准确评价心功能,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衰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多因素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继而造成冠脉阻塞和痉挛,导致动脉所灌注区域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C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郑州颐和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8例,其中行51例行PCI治疗,设置为参照组;另外47例于PCI术后联合应用IABP治疗,设置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AP、尿量高于参照组,CK-MB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参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CS效果优于单用PCI,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艳  耿红  都伟  王云英 《河北医药》2012,34(23):3567-3569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并测定其BNP、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其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新发或再梗、不稳定性心绞痛再住院、继发心力衰竭及靶血管病变重建等。结果 ACS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共有21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BNP、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MACE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无M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100 pg/ml与hs-CRP>6 mg/L的患者比两者均小于正常值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 BNP及hs-CRP联合检测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临床价值,可预测AC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贾建英  孟淑萍  赵军峰  柳君  李国君 《河北医药》2012,34(23):3602-3603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病死率高,对人们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寻找能方便、快速、准确的反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状况并能预测AMI后心功能不全及死亡的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血浆B型利钠肽(BNP)还可以预测AMI患者的预后[1]。本研究旨在应用快速床旁检测设备,对  相似文献   

11.
李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2):1715-17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急诊PCI患者160例,男性117例、女性43例,年龄(57.54±11.90)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龄(56.96±10.84)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BNP、hs-CRP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BNP、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曲线下面积(AUC)之间采取Z检验。结果 对AMI患者随访1年,失访5例,失访率为3.13%(5/160);AMI患者1年内MACE的发生率为27.74%(43/155),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112例。AMI患者PCI手术前后血清hs-CRP、BNP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手术前,预后不良组血清hs-CRP、BNP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s-CRP手术前后差值大于预后良好组、BNP手术前后差值小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根据AUC选取手术前后血清hs-CRP、BNP差值的最佳诊断截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手术前后血清hs-CRP、BNP差值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930,高于手术前血清hs-CRP、BNP联合检测的0.777(P<0.05)。结论 AMI患者PCI手术前后BNP、hs-CRP差值对预测其术后发生MACE风险具有较高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中的差异,同时观察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序贯入选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共105例,按临床诊断将ACS患者分为三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不同组别组进行比较分析。另设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对照组和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患者(包括不同临床类型亚组)在BNP和hs-CRP水平上均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且BNP和hs-CRP水平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782(P<0.05);r=0.741(P<0.05)。结论 ACS患者的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上评价入院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对左室肥厚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22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将其分为左室肥厚组(实验组)和非左室肥厚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s-CRP、NT-proBNP水平。结果实验组的hs-CRP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s-CRP、NT-proBNP水平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sCRP、NT-pro 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关系较为密切,是预测左室肥厚的重要预测因子,检测hsCRP、NT-proBNP对预测左室肥厚、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3组患者在稳定期和失代偿期的脑钠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钠肽的升高和NYHA分级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3组患者在稳定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失代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的升高和NYHA分级、LVEF和稳定期NYHA分级有关,而和失代偿期NYHA分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改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行常规检查和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检测。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28±0.2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4±0.09)mg/L(P〈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537.13±197.2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54±23.35)μg/L(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可有效提高ACS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BP)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行PCI;对照组48例,行冠脉造影。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及术后血清CBP浓度。结果:观察组CBP浓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CBP浓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PCI术损伤血管内膜,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B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B型尿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来自青岛市立医院96例ACS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18及24 h抽血,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其IMA、BNP、hs CRP含量,评价这三项指标在ACS早期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IMA水平于胸痛发作2 h已明显增高,4 h仍持续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 h降至正常。BNP、hs CRP水平于胸痛发作2 h显著升高,于12 h达到峰值。结论 IMA、BNP、hs CRP的表达与ACS密切相关,在ACS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本院2009—2010年50例急诊ACS患者(病例组1,再血管化前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各房室大小、瓣口血流速度、E/A值等,并应用Simpson’s法测定所有患者的LVEF,病例组入院24h内测定NT—proBNP,比较NT—proBNP与LVEF、E/A值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LVEF值为(O.519±0.109);LVEF与NT—proBNP对数值呈显著负相关(r=-0.788,P=0.001)。结论NT—proBNP能较准确的评价急诊ACS患者左室功能,与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