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女性,23岁,湖南省怀化市丁家乡农民。主因咳嗽、气喘半年于2005年9月30号入院。入院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气管下段重度狭窄,直径3.05mm,气管镜前端(4.6mm)不能通过。诊断:(1)继发性肺结核;(2)气管重度狭窄;(3)右上肺不张。  相似文献   

2.
气管内全麻时测量气管内径选择气管导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ASAⅠ~Ⅲ级成人患者42例,麻醉前阅读X线胸片,平锁骨平面测量气管内径,将患者随机分成测量选管组(MS组)和对照组,前者根据气管内径选择气管导管,后者根据以往经验选管。两组同性别比较气管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同性别选择的气管导管型号MS组大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气管套囊充气量,对照组明显多于MS组(P〈0.05),术后对照组喉痛发病率显著高于组MS组(P〉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例气管切开术,其中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149例,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49例,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率。结果 198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8.59%,其中A组(常规气管切开组)15例,发生率10.07%;B组(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2例,发生率4.08%。结论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苏东栋  李媛媛  常炜  杨俊勇 《新疆医学》2023,(5):512-515+532
目的 本研究意在评估硬质气管镜套管联合电子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3月本院呼吸内镜室行硬质气管镜套管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的40例重症、复杂性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资料。使用日间咳嗽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价病人临床表现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评估肺功能;根据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状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40例患者冷冻治疗51次、电凝灼烧治疗27次、电切9次、球囊扩张10次、硅酮支架置入4次。操作时间32min-120min,(52.5±23.9)min,术后住院时间1d-12 d,(3.3±3.0)d。术中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5例,12.5%),室性早搏(1例,2.5%),出血(2例,5%)。术后副作用包括咽喉痛(4例,10%),声音嘶哑(1例,2.5%),痰血(5例,12.5%),胸痛(2例,5%)。治疗前与治疗48h后患者日间咳嗽评分、mMRC指数、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质气管镜套管结合电子气管镜也是治疗重症、复杂性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手段,该方法较相对...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垂直切开第2~5气管环中两个气管环(多为第3和第4气管环)的前壁,撑开切口插入气管套管[1]。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要求插入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或套管时,常感切口较小,插入困难,并常发生气管环断端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传统气管切开技术基础上,利用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套装,汲取经皮气管造口术(PDT)的技术改进,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首先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方法,沿白线逐层分离至气管前筋膜,显露部分即可,或可触及气管环,然后采用Selding技术,穿刺针垂直刺入气管,沿穿刺针,置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用尖刀沿导丝在气管环软骨间切一2mm左右切口,用弯钳扩张切口后,沿导丝置入气管套管。结果:41例行改进气管切开术患者,有1例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家属放弃治疗,有少量出血2例,形成局限性皮下气肿1例。其余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在传统气管切开技术基础上,利用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套装,行经皮气管造口术(PDT)的技术后改进。使困难气管切开能够顺利进行,又可弥补传统外科气管切开及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不足之处,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挽救重症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管切开及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多,气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为改善气管狭窄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将气管支架置人狭窄的气道,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衰竭(RF)抢救的第一步是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气管内插管是最好的方法。2003年1月~2007年7月,我们应用气管插管抢救38例新生儿RF,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2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气管的结构及其与甲状腺和相邻血管的位置关系.气管颈部有6~9个气管软骨环,长度为(6.72±0.36)cm,左右径为(2.12±0.21)cm,前后径为(1.98±0.21)cm.甲状腺峡下缘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之间(85%).颈前静脉于前正中线两侧0.5~1.6cm处下行,具有前正中静脉者占13%,有颈静脉弓者占72%.气管与头臂干的位置关系分3种类型:不交叉型占10%;不完全交叉型占28%;完全交叉型占62%,其交叉点距环状软骨下缘(6.47±0.41)cm.气管与左头臂静脉交叉多处于第9~10气管软骨环之间(75%),其交叉点距环状软骨下缘(7.39±0.64)cm.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为12%.  相似文献   

10.
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1994—2003年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性别、年龄、术前有否气管插管,术前插管时间、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既往气管切开史、更换气管套管次数、环甲膜切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糖尿病、胃食管返流等11个相关临床因素,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气管狭窄28例(11.4%),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插管时间(P=0.025)、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P=0.02)、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糖尿病(P〈0.001),胃食管返流(P=0.026)与气管狭窄发生有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糖尿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与发生气管狭窄明显相关。【结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和合并有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神经外科危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将84例需气管切开的病人分成胛组及OT组。并对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疤痕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并发症、颈部疤痕大小比较,P〈0.01;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P〈0.05。手术并发症胛组2例,OT组12例。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项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术后颈部疤痕小、美观等特点的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成熟技术。在神经科危重症监护室需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应首选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5例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经皮气管切开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15min,发生并发症4例(5种),及时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未造成病人死亡或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拔管后伤口愈合快、瘢痕小等优点,但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不可完全替代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张红李成立武超英(日照市人民医院,276800)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救治呼吸道阻塞患者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关键性的治疗手段,但也常常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强气管导管在经鼻明视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按插管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实验组采用加强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鼻气管导管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气管插管时间,并观察患者鼻黏膜损伤情况和术中导管折弯情况。结果2组患者间各时点的MAP、HR、气管插管时间以及鼻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对照组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较高,与实验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有一定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白冲刘忠令王昌惠韩一平周奇兴对许多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为了延长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避免气管切开,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使用低(无)压硅胶导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抢救152例患...  相似文献   

16.
气管上皮舒张因子王景田,李兰城(内蒙古医学院)气管上皮的损伤及气管反应性增高与哮喘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损伤气管上皮组织可降低其对气管平滑肌的保护屏障作用,抗原易于通过并引发变态反应。1985年Flavahan用实验证明气管(包括支气管)上皮组织能释放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因患有气管异物、外伤、咽部脓肿、破伤风等疾病行气管切开术。结果全组治愈23例(71.9%),好转7例(21.9%),死亡2例(6.2%)。结论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常用外科手术,及时正确采用,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秦喜明  张农  刘剑峰  任永新  刘海燕  杜军 《广西医学》2013,(11):1464-1465,1474
目的:观察静脉局麻下喉镜联合透视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肿瘤并发气管狭窄或气管-食管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晚期恶性肿瘤导致气管狭窄或气管-食管瘘患者59例,在静脉局麻下行喉镜联合透视气管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术前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 P均<0.05)。术后并发症以痰中夹杂血丝最常见,占86.44%(51/59)。结论静脉局麻下喉镜联合透视气管内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肿瘤导致的气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所致的临床症状,延续患者生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瑞霞  郑瑞娟  李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65-165,173
目的分析研究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在颅脑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气管切开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并进行全程护理。结果本组恢复良好20例(55.55%),部分残疾12例(33.33%),死亡4例(11.1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的有效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常用实验动物全麻后的气管插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常用实验(用)动物气管插管的经验。方法 选择正确的气管插管用具,实施合理的插管步骤,预防导管并发症,对实验(用)动物实施气管插管。结果与讨论气管插管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