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盱眙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4273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109.6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0.12%。发病顺位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淋病、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3.42/10万、47.80/10万、6.95/10万、1.46/10万。结论盱眙县应注意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淋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合浦县58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52~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浦县1952~2009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累计发病387 965例,年平均发病率866.92/10万;累计死亡3 386例,年平均死亡率7.57/10万。发病和死亡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发生明显变化,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结论合浦县甲乙类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传染病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旧病种死灰复燃,新病种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潍坊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2016年人间疫情监测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9—2016年潍坊市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24种、115 708例,累计报告死亡3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3.62/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20/10万,总病死率0.28%。2009年以前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略有回升;发病率最低是2002年(58.20/10万),最高为1999年(102.0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肺结核、细菌性痢疾、乙肝、出血热、梅毒,分别占总累计发病数的33.45%、21.16%、10.07%、8.38%、7.08%。结论潍坊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009年之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2016年主导病种发生了显著变化,从2004年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等主导变为肺结核、梅毒为主导,应及时调整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5-2014年信阳市平桥区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了解流行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桥区户籍人口2005-2014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累计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6种30 3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0.45/10万;死亡26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3.94/10万,病死率0.87%。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传播途径居首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83.08/10万,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40.0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9.96/10万,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7.29/10万,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0.07/10万。结论 2005-2014年平桥区乙类传染病疾病谱略有改变。艾滋病、肺结核等传统传染病持续高发,并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建议分类管理,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肺结核的防控力度,同时继续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治,巩固其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武汉市硚口区传染病流行趋势.方法 对武汉市硚口区2007-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武汉市硚口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7 865例,年均发病率为399.07/10万.年发病率依次为360.57/10万、413.93/10万、422.72/10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血源及性传...  相似文献   

6.
汕头市1995-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汕头市近11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5年汕头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5年汕头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6399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96/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86.55/10万~160.84/10万之间;发病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伤寒。肠道传染病由1995年的44.16/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9.71/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以肺结核为主导的呼吸道传染病波动较大,1998年和2005年出现二个发病高峰。2000年和2002年本市部分地区曾发生登革热局部流行。结论近11年来,汕头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呈下降趋势。疾病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本市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是在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以登革热为主的虫媒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珠海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的各行政区抽取4个区(镇),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各区(镇)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频率,采用Y。检验分析每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构成的差异和某种传染病的性别、职业等的构成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传染病发病年龄的差异。结果2005—2012年间,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20种,共计5930例,死亡20例,年均发病率为193.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5/10万,病死率为0.34%。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分别为26.27/10万、82.03/10万、0.95/10万、84.06/10万和0.65/10万,近两年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则逐年上升。肺结核的年均发病率为74.28/10万,涂阳发病率为30.81/10万,发病年龄为(35.94±16.69)岁,发病年龄逐年升高(F=13.856,P=0.000)。梅毒的发病率为15.90/10万,呈逐年上升,且在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学生等职业人群发病增多(X2=44.656,P=0.001)。乙肝年均发病率为44.06/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珠海市近两年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则有上升趋势,说明珠海市传染病的防治应加强防控艾滋病、梅毒、乙肝等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掌握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构成变化趋势 ,对于科学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现将 1991-2 0 0 0年攀枝花市西区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全区 1991-2 0 0 0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来自常规疫情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自攀枝花市公安局西区分局。1 2 病种及分类 把乙类传染病归为 4大类进行分析 ,即 :肠道传染病———甲肝、未分型肝炎、痢疾、伤寒 ;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百日咳、流脑、猩红热、肺结核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乙肝、艾滋病、淋病、梅毒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来宾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来宾市2009—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应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发病率年度变化趋势。结果来宾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45 1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0.17/10万,年均死亡率为8.14/10万;发病率呈平稳态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8.67%和47.0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肠道、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则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AIDS/HIV、丙肝;肺结核、AIDS/HIV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前4位的传染病依次是AIDS/HIV、狂犬病、肺结核、乙肝;AIDS/HIV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狂犬病、肺结核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9—2013年来宾市乙类传染病防控取得了较好成效,当前威胁该市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梅毒、肝炎、AIDS/HIV、狂犬病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襄阳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市2007—2016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间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04 944例,年均发病率为190.29/10万;死亡484例,年均死亡率为0.88/10万。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46 300例(44.12%),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45 921例(43.76%)、肠道传染病9 686例(9.23%)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3 028例(2.89%);发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疟疾,共计99 265例,占总发病数的94.59%。结论 2007—2016年襄阳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要重点防治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和疟疾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6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楚雄州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2种45 541例,死亡408例,年均发病率152.45/10万,年均死亡率1.37/10万,病死率0.90%。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56.86/10万)、乙肝(37.37/10万)、痢疾(15.68/10万)、梅毒(14.27/10万)和丙肝(6.64/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为元谋县(231.67/10万)、武定县(175.82/10万)、双柏县(172.27/10万)。农民(占69.79%)和学生(占5.53%)发病数最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42.04%)、呼吸道传染病(占38.95%)、肠道传染病(占17.45%)构成比较大。结论 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等仍是楚雄州重点防控的乙类传染病;元谋县、武定县、双柏县为防控的重点地区,农民、学生为防控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防控仍是楚雄州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90~1997年江西省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1990~1997年我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特征及流行趋势,采取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特对此期间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及方法资料来自江西省甲、乙类传染病年报.为使历年资料具有可比性,将1996年、1997年分别纳入乙类报告管理的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病例数从总病例数中剔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197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该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西藏自治区1976年1月-2010年12月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数据,根据各年的人口数计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析其流行趋势。结果 西藏自治区甲、乙类传染病的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从1976年的2 572.20/10万、10.49/10万和0.41%下降到2010年的530.19/10万、1.67/10万和0.31%,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1976-2010年西藏自治区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细菌性痢疾(909.01/10万)、麻疹(194.06/10万)、百日咳(92.49/10万)、肺结核(76.83/10万)、病毒性肝炎(60.81/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82.31%;死亡率居于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7.78/10万)、细菌性痢疾(3.32/10万)、麻疹(2.26/10万)、百日咳(0.89/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0.67/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95.86%;病死率居于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鼠疫(56.32%)、艾滋病(27.27%)、炭疽(13.92%)、病毒性肝炎(12.79%)和流行性乙型脑炎(10.84%)。结论 西藏自治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细菌性痢疾、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艾滋病、炭疽仍为西藏自治区应重点防治的甲、乙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4-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等级相关趋势检验分析方法进行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结果邳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1 657例(全部为乙类,甲类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16.97/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75.17/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1.49/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7.90/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39/10万,居第4位。6年来,传染病疾病谱排序不断发生变化,肺结核始终位居各种传染病构成位次之首;梅毒于2009年跃居到发病构成前5位;2006-2009年麻疹疫情出现回升;2009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结论 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天津市河北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与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河北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14 619例,年均发病率172.01/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1种(霍乱)1例,乙类传染病20种14 618例。死亡55例,年均死亡率0.65/10万,病死率0.38%。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2=210.33,P=0.000)。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痢疾、肺结核、梅毒、乙肝、猩红热。发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0.69%;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26.79%。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多集中在3季度,8月病例数最多;男性发病率(196.15/10万)高于女性(145.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9,P=0.000);0~岁组发病率最高(609.79/10万),其次为80~岁组(180.97/10万)。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者发病居多(占21.27%);其次是离退人员(占18.69%)、工人(占11.24%)、学生(占10.96%)和散居儿童(占10.58%)。结论 2008-2017年天津市河北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无锡市新吴区2016—2020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年平均变化的百分比(AAPC)作为量化指标分析发病趋势变化。结果 2016—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 3 509例,年均发病率为124.08/105。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无显著变化(P>0.05),发病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5—7月份为发病高峰。各街道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主(41.52%)。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工人、农民为主。各年比较,肺结核和痢疾发病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16—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无显著变化趋势,但呼吸道传染病仍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7.
18.
为明确江都市“九五”期间(1996~2000)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变化,评价防疫措施效果,为制定“十五”期间(2001~2005)传染病防制规划提供依据,现对1996~2000年江都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利文  刘利英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78-1880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怀柔区2004—2009年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柔区2004—2009年甲、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12 192例,年平均发病率582.73/10万,报告的主要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结论重点加强辖区内常见高发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05 - 201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 根据2005 - 2015年松江区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对该期间乙类传染病的动态、发病顺位、主要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 - 2015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22 794例,死亡48例,年均发病率156.33/10 万,年均死亡率0.33/10 万。11年间乙类传染病主要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近年来肠道传染病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波动较小。发病数居前5位的乙类传染病依次为梅毒、肺结核、淋病、猩红热、病毒性肝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人口基数大和流动人口多的街道和乡镇。结论 2005 - 2015年松江区乙类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应根据梅毒、肺结核、猩红热、淋病、病毒性肝炎的不同流行特征采取监测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