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2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可快速清除病毒,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代偿及失代偿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或两者联合治疗3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例,观察病例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HBV-DNA阴转、影像学检查对比以及Child-Pugh评分分级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病情稳定、脾厚度缩小为显著,25% (3/12)患者CTP评分下降值>3分,未有1例进展至失代偿期;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在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肝硬化活动方面较显著,3年治疗结束仅1例仍有少量腹水,87.5% (7/8)患者CTP评分平均下降值>3分.治疗期间,未有HCC病例发生,无死亡病例.两组HBV-DNA定量下降均大于3log1o拷贝/ml.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稳定,延缓和减少肝脏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有效,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将234例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138例,治疗组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外,给予拉米夫定100mg和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口服1次,直至患者随访结束,对照组按常规给予保肝及对症处理;比较两组在住院次数、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生存率及Child-pugh评分方面的变化,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在年住院次数、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率、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病毒治疗组中child-pugh B级病例转为A级病例37例,转化率为56.1%,C级病例转为B级病例10例,转化率为33.3%;非抗病毒组child-pughB级病例转为A级病例18例,转化率为20.2%,C级病例转为B级病例为8例,转化率16.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时间。  相似文献   

4.
周宁飞 《健康天地》2010,4(8):84-84,8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与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对照组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发生后,因患者肝功能基础差,易出现肝衰竭,后续治疗药物选择难度加大,易出现多重耐药株,故拉米夫定应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有一定局限性。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明确,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以及治疗后病毒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了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60例,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剂量为100-110mg,口服,每日一次.另外一组为观察组32例,其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通常剂量为10mg,以一年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经过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所改善,HBV-DNA水平下降,同时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在HBV-DNA下降程度以及对病毒耐药上效果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患者不容易产生耐药症,可以再长期治疗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HBV DNA阳性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住院治疗的14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治疗1年以上。结果 治疗组在服用阿德福韦酯1年后,乙型肝炎DNA转阴率为87.1%,HBeAg转阴率为18.2%,肝功能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减轻或阻止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6例伴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每12周评价1次,疗程均为48周。结果两组在治疗24周时,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好转,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周及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是76.3%(29/38)和100.0%(38/38),对照组分别是52.6%(20/38)和78.9%(30/38),治疗组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耐受性好,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0例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通过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通过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4.29%、5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P0.05。结论: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采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可在较短的时间抑制并对,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选择性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疗程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A、B、C、D组,A组33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31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C组24例,给予恩替卡韦0.5mg/d,D组8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与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血清转换率及Child-pugh评分。结果96例患者中64例生存至研究结束,3年生存率为66.4%。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病情缓解稳定,生活质量改善,HB-VDNA下降,Child-Pugh评分下降。结论核苷类药物选择性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改善肝功能、阻止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对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子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口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D组),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祝。[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B、C3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3组分别为22.2%、14.8%、25.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3组分别为51.9%,40.7%,7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最差,死亡3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病毒变异,可在病情好转后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将4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4例/组.两组均进行内科治疗,一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恩替卡韦(观察组).对比两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及HBV-DNA阴转率.结果:观察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后的TBIL和ALT、治疗12周后以及48周后的HBV-DNA阴转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B相比数据相近(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接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面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用药安全性,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均随之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24周后,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转阴率为51.85%;对照组为38.46%,说明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同时接受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辅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持续14个月。观察病人的肝功能,B超结果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AST(91.89%)、ALT(81.08%)和TBiL(75.67%)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超结果,肝脏回声(59.45%)、门静脉宽度(72.97%)和脾脏回声(70.27%)的改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2周、 24周、 48周、 72周的肝功能指标、 HBV-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12周、 24周、 48周、 72周,两组的ALT、 TBIL、 HBV-DNA、 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的ALT、 TBIL、 HBV-DNA、 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HB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长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8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肝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治疗1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情况和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和HBV-DNA转阴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方 《中国医师杂志》2006,8(7):999-999,1002
目的探讨肝炎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长期治疗的疗效。方法拉米夫定组16例,对照组15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以及ch ild-pugh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4例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103拷贝/m l,ch ild-pug积分降低(均P<0.01)。对照组9例无显著改变。结论长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DNA,阻止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与护肝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5年后,Child-Pugh分级计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92.11%和22.73%,对照组分别为11.43%及5.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5年的病死率为5.26%,而对照组为22.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的复制,具有控制和部分逆转失代偿性肝硬化病情的作用,使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