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左心室肥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84例 EH患者和 31例正常人行 2 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并采空腹血查血 K 、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葡萄糖浓度。结果 :EH无左室肥厚组仅相邻正常 R- R间期差值 >5 0 ms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 EH左室肥厚组的各项 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EH左室肥厚组的 2 4h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SDNN)、5 min平均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 index)和 5 m in正常 R- 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 (SDNNindex)又显著低于 EH无左室肥厚组 (P <0 .0 1,<0 .0 1,<0 .0 5 )。 EH患者的 SDNN、SDANN index和 SDNNindex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EH左室肥厚患者的 HRV降低 ,HRV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年人群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0-06-12,采用单纯随机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中心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年人138例,年龄(48.1±8.2)岁,对其进行统一的心血管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清空腹生化指标;用ELISA测定血浆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NT-proBNP);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常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并按舒张功能分级标准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n=74)、舒张功能减退组(n=36)和假性正常化组(n=28);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随着舒张功能减退程度,lgNT-proBNP增加[(1.8±0.2),(1.9±0.2),(2.0±0.2)ng/L,P<0.01],低频功率降低[(21.0±5.2),(18.5±5.4),(17.8±6.3)ms2,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呈负相关(r=-0.210,-0.194,-0.212),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呈正相关(r=0.189,0.189,0.175,均P<0.05);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与E峰减速时间(EDT)呈正相关(r=0.265,0.194,P<0.05),与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呈负相关(r=-0.174,-0.173,P<0.05),与lgNT-proBNP呈负相关(r=-0.315,-0.34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峰是pNN50%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00,P=0.012),E/E和lgNT-proBNP是低频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78,P=0.023;β=-0.165,P=0.019),而E/E\"和EDT是VLF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70,P=0.021; β=0.177,P=0.015).结论 在中年人群中,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与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通过心脏B超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其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结果发现,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患者的年龄(P<0.05,P<0.001,P<0.05)。以上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无相关性。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03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为2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组较不合并LVH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NN50、RMSSD、SDNN、SDANN的P值分别为0.573、0.198、0.110、0.812,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和不合并LVH患者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功能、质量、几何构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别及对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分为收缩功能不全与正常组;舒张功能异常与正常组;左心室肥厚(LVH)与正常组及几何构型正常和异常组,后者包括向心性重构、离心性肥厚和向心性肥厚三个亚组,分别比较各对应组间HRV指标的差别,并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比值(E/A)、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与HRV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与正常组间HRV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舒张功能异常组HRV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LVH组部分指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5min连续时间段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明显低于正常组,除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和NN间期差大于50ms心搏与总NN间期的百分比(PNN50)外,3个几何构型异常组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但各异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单变量回归分析提示RWT、LVMI、LVEF与HRV主要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E/A与HRV各项指标均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提示RWT与SDNN、LVMI与SDANN、LVEF与SDNN、E/A与LF独立相关。结论 左心室功能损害、LVH及几何构型异常可影 相似文献
6.
7.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任建英1徐尚忠1黄伟民1龙昌敏2梁一民3(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200031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2002333.上海万博高新技术中心200052)ClinicalObservationoftheHe...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心率功率谱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心率功率谱(HRPS),分析34例Ⅱ期高血压、17例Ⅲ期高血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肥厚(LVH);39例Ⅰ期高血压及60例健康成人。以心率变异性(HRV)探讨高血压LVH(HPLVH)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HPLVH与无LVH的高血压(HPNLVH)及正常血压的健康人(C组)比较,LF、HF及HP均明显降低(P〈0.01),LF/HF比值明显升高(P〈0.01);HPLVH合 相似文献
10.
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ramipril)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正常对照组(健康查体者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100例)服雷米普利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值均显著异常,经雷米普利治疗后血压下降同时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雷米普利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左室结构、功能与心率变异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检测122例高血压患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这两种检测指标进行了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的E/A、EF、LVIDs指标与HRV多项指标存在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均能显影响HRV。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分析其血压动态变量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左室构型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第1,2,3,4组,4组分别为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的患者。对4组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及HRV时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收缩压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第3,4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值均较第1,2组高,第3组的白昼平均收缩压较其他3组高。第3,4组的夜间舒张压较第1,2组高。第3,4组的HRV各时域指标较第1,2组均下降,其三项指标降低有显著性(P<0.05)。结论收缩压水平和HRV异常是高血压左室构型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大QT离散度的改变 ,及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方法 对 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的分析 ,并对左室肥大指数与QT离散度、血压与心率变异作相关分析。 结果 高血压伴左室肥大者QT离散度增加 [QTcd :(5 0 98± 18 79)ms ,QTacd :(5 1 2 1± 13 42 )ms ,QTsD :(15 47± 7 0 8)ms ,QTaSD :(15 48± 4 6 5 )ms] ;左室肌重与非左室肥大相比 ,心率变异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左室肥大指数 (LVMI)与QT离散度 (QTcd、QTacd、QTsD、QTaSD)呈正相关 ,血压 (SBP、DBP)与心率变异 (MSSD、HF、LF、TF)呈负相关。 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大者心肌局部复极化不一致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下降 ,但与左室结构改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测量70例高血压非LVH(组Ⅰ)、62例高血压病LVH患者(组Ⅱ)和80例健康人(组Ⅲ)的QTd与校正的QTd(QTcd)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ⅡQTd、QTcd较组Ⅰ、Ⅲ显著延长(均P<0.01),组ⅠHRVI较组Ⅲ显著减低(P<0.01),组Ⅱ较组Ⅰ、Ⅲ的HRVI显著减低(均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及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与其QTd、QTcd的延长及HRVI的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测定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I,并与29例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事件组比非事件组的HRVI减低明显(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事件组与非事件组的HRVI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最大心率与最小心率的差值缩小。提示HRVI减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判断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方法: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以及HRV的SDNN、pNN50和LF/HF,比较ISH组(85例)、普通高血压组(80例),正常对照组(58例)3组之间的差别,分析HRT和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SH组、普通高血压组的HRT和HRV与正常对照组的HRT和HR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H组的TS和LF/HF较普通高血压组明显降低(P<0.05);HRV的各项指标和HRT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pNN50与HRT相关系数最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HRT减弱及HRV的异常,其中ISH患者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加明显,且HRT与HRV的密切相关,表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对于高血压的发生及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者24h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96例患者(A组)和40例对照者(B组)的24h心电信号,分析其HRV变化及其与VA的发生情况.结果 EH者HRV各项时城指标和额域指标中的LF、VLF、HF均较B组显著降低,并有随着VA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的趋势;时域指标中的SDNN、SDANN、ASDNN、PNN50与VA程度呈弱负相关(P<0.05);SDANN为EH者VA的保护因素.结论 EH者HRV明显降低,HRV与EH者VA程度呈弱负相关.SDANN为EH者VA的保护因素.早期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EH者V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霞 Sophia Zhou 胡文瑛 Dirk Feild Eric Helfenbein James Lindauer Richard Gregg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3):188-190
目的在已知有心脏疾病并伴有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中,评定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新指标。方法病变组:66例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者;对照组:64例心脏结构功能正常且无严重冠脉狭窄者。用5min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频域中极高频成分并生成新指标VHF指数(VHFI)。结果病变组VHFI显著高于对照组(19.17±13.35vs11.37±10.77,p〈0.05);VHFI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R=-0.612);以VHFI〉15为阳性,VHFI〈15为阴性,对于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58%和78.13%。结论VHFI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指标,用于急诊快速评定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及其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3 6例高血压病人 ,服用苯那普利 ( 10~ 2 0 mg/ d) 8周 ,用药前后做动态血压和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治疗后动态血压各指标均下降 ( P<0 .0 5或 <0 .0 1) ;HRV(心率变异性 )时域指标 RMSSD(全部相邻 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升高 ( P<0 .0 5 ) ,其他指标虽均有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频域指标中 HF(高频功率 )增加 ,L F(低频功率 )、L F/ HF下降 ;5分钟 HRV中治疗后白昼段和夜间段 HF均升高 ,L F/ HF均下降 ,且白昼段 L F较夜间段高 ,HF比夜间段低。结论 苯那普利可以很好控制全天血压 ,同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提高迷走神经张力 ,且不干扰心率变异性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