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深圳市血液中心于2003-2013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对梅毒与艾滋初筛检测为阳性的献血者样品分别送至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和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认;调查探索这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与特点,并分析该类献血者的基本特征。结果 2003-2013年献血者梅毒、艾滋的感染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乙肝流行率趋于平稳状态,而丙肝感染率呈下降态势;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有142例,其中合并其他病毒或梅毒感染共有47例(0.009%,47/142),其中以HIV/TP合并感染最为显著,占28.87%(41/142),HIV/HBV、HIV/HCV 2项感染分别有2、3例,只有1例为三项感染(HIV/HBV/TP)。通过与HIV阴性献血者比对,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感染其他病毒的比率均高于HIV阴性献血者(P0.05);47例HIV合并感染者基本特征以男性、18-30岁、未婚、学历高中/中专、职业工人为主,初次献血者占82.98%。结论深圳地区无偿献血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亦间接反映HIV献血者的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本数据为献血招募和安全人群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保障血液输血安全,为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实用性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7月18日——吉利德公司宣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该公司的新药Vosevi(含索菲布韦400 mg、维帕他韦100 mg和voxilaprevir100 mg)用于经下列治疗方案失败的成人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复治,包括既往曾接受一种NS5A抑制剂治疗的丙肝病毒基因型1、2、3、4、5或6型感染;曾接受索菲布韦但未接受NS5A抑制剂治疗的1a或3型丙肝病毒感染。Vosevi的药物说明书中有黑框警告,提示该药在合并感染乙肝与丙肝病毒的患者中具有再次激活乙肝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作者对20,000多单位血液受血者进行追踪,以鉴定通过输血传播的感染。设计 对受血者进行随访调研。背景伦敦北部的22所医院。参与者 近期输血的成年患者。主要结果测定 在输血9个月后采集受血者血液标本,检测HCV、HBV、HIV和HTLV-Ⅰ型、Ⅱ型感染标志物。通过与输血前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比较来区分新近感染或输血前感染。结果9,920例患者参试。对21,923单位血液的5,579例受血者进行了追踪,但未发现输血传播感染病例。对乙型肝炎,21,043单位血液的输血传播感染范围为0(可信限范围95%,5,706例受血者输血感染风险为0~1);丙型肝炎为0/21,800单位血液(输血感染风险0~1/5,911例受血者);HIV为0/21,923单位血液(输血无感染风险为0-1/5,944例受血者);HTLV为0/21,902单位血液(输血感染风险为0-1/5,939例受血者)。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和住院之后感染了乙型肝炎,但被证明不是通过输血途径感染的。176例(3%)患者在住院之前已感染了乙型肝炎,16例(0.29%)感染了丙型肝炎,5例(0.09%)感染了HTLV。结论:在英国,目前通过输血传播的感染极少,而通过医院其它途径比输血途径更可能获得感染。在感染患者中较多的是以前获得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陈建萍  许文芳 《疾病监测》2013,28(5):360-361
目的 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重叠结核杆菌感染对NK细胞的作用,探讨NK细胞在丙肝重叠结核杆菌感染患者体内的免疫学功能。 方法 选择单纯丙肝感染患者47例,单纯结核杆菌感染患者66例,丙肝重叠结核杆菌感染患者27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数量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含量。 结果 丙肝重叠结核杆菌感染患者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纯感染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结论 重叠感染组的NK细胞数量及活性下降,细胞免疫机制参与了丙肝重叠结核杆菌感染的发病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 评估心脏直视手术患者C型HGV/GB病毒(GBV-C)输血传播率。研究设计与方法 55例接受血液成分的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前以及术后第2、4、6、8、10、12、16、20、26、和32周采集血液标本。通过 PCR方法对患者血清标本作 HGV/GBV-C RNA检测,接受了 RNA阳性血液成分的患者还将采用ELIS A 方法检测E2抗体(E2Ab)。结果 55例患者中,18  相似文献   

7.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性肝炎(丙肝),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有文献报道目前丙肝的感染率为3.2%~([1]),且有增长趋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将其彻底治愈~([2])。婴儿感染丙肝病毒途径主要是感染丙肝的母亲血液通过胎盘到达胎儿血液中。诊断母婴传播丙肝依赖于母婴两者的丙肝病毒抗体(HCV-Ab)和核酸(HCV-RNA)检测对比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肝、丙肝、戊肝、梅毒螺旋体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0例HIV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乙肝感染、丙肝感染、戊肝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分析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HIV感染者的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受检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由血液和母婴传播的HIV感染者乙肝感染率、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经由性传播的HIV感染者,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低于经由性传播的HIV感染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的乙肝感染率、丙肝感染率、戊肝感染率、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易合并存在乙肝感染、丙肝感染、戊肝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情况,需要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病原学检测,对HIV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研究所接受治疗的12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并进行随访调查.对各患者发生腹水、肝移植及潜在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发生HBV感染的患者4例(3.33%),有大量饮酒史的患者51例(42.50%),发生糖尿病的患者62例(51.67%).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存在HBV感染、糖尿病和终末期肝病评分≥10分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肝硬化患者患有糖尿病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细菌感染和腹水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随访结果的分析发现,发生肝癌、肾功能紊乱、细菌感染、腹水进展和肝病等与丙肝肝硬化患有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影响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控制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而导致的疾病。是一种经血液和体液传染的疾病。我国属于丙型肝炎高发区,一般人群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3.2%(0.1%-10%)[1]。大约50%-85%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其中又有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10-20年  相似文献   

11.
护理管理学     
08034168例患者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析及护理/王亚霞…//护理学报.-2007,14(9).-56~57回顾性分析68例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住院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及耐药性、感染部位等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MRSA感染主要多发于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39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2例,切口感染6例;发生前3位科室为神经外科患者占25%,ICU占22%,神经内科占18%;接受≥3种侵入性操作患者占41%,≥3种基础疾病者占40%,47%接受手术治疗;32%患者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混合感染中多数为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GPR)水平,观察anti-ASGPR与肝炎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HC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丙肝患者30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nti-ASGPR、ALT的水平。结果 (1)HBV、HCV感染组血清anti-ASGPR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ASGPR与ALT值无相关性。(2)丙肝组anti-ASGPR血清学水平明显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anti-ASGPR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流感染28 d预后将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其中46例接受抗菌治疗方案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32例)与单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病死率为40.0%(24/60)。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OR=1.15,95%CI为1.0~1.3,P=0.048)为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纳入抗菌治疗方案研究中32例接受联合用药(包括二联、三联或四联抗菌治疗方案),14例接受单药治疗,28 d总体病死率为34.8%,经单因素分析,28 d病死率在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 偶尔,输入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血液可能传播B型肝炎病毒(HBV)。而在β-地中海贫血儿童患者中,因为多次输血尤其容易感染HBV。这些儿童尽管接受了乙肝疫苗,仍然具有HBV高感染率。疫苗接种后感染可能是由于表面(S)-基因突变(例如:G587A),使形成的抗体对HBV表面抗原呈临界反应性。以前对于β-地中海贫血个体的研究尚缺乏确切的HBV流行率报道。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中,70例β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操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成为感染疾病的高危人群,引起口腔临床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但是目前最引起人们重视的是病毒感染,特别是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它科室.王翎翔等调查126例门诊拔牙病人的牙槽血,HBsAg阳性率7.14%,陈水易等检查60例牙病病人的牙髓血,检出HCV阳性率为3.3%.HIV已在人牙髓组织上见到.HIV可以从几乎所有的体液(包括唾液)中分离得到,主要是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婴传播,通过唾液将HIV传染给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6年8月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3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的抗-HCV。结果:患者抗-HCV阳性感染因素与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等有关。结论:多次输血是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肝的重要因素,但透析过程中的患者之间或通过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医务人员及时彻底洗手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地震创伤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04-20-2013-04-27我院收治的来自芦山地震灾区的26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创伤情况及感染发生情况等资料,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与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26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患者90例130例次,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3%(32/260)。在90例并发感染的患者中,呼吸道感染53例次,伤口感染40例次,泌尿系感染11例次,胃肠道感染9例次,血液感染6例次,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次,五官和口腔感染5例次。共采集感染相关标本203份送微生物学检测,分离出的菌株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7例(28.4%)、大肠埃希菌23例(24.2%)、肺炎克雷伯杆菌15例(15.8%)、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14.7%)、阴沟肠杆菌10例(10.5%)和其他6例(6.3%)。单因素基线资料比较中发现,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的性别、受伤时间、多发伤、RTS评分、CRAMS评分、P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是地震创伤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是地震伤员开放性创伤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在快速抢救伤员的同时,重视感染的危险因素,完善院感预防机制,采用有效措施控制创伤感染,对减少医院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筛查库血丙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筛查库血丙型肝炎病毒王仲泉许淑珍梁晓林我院血库在使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阴性的血液中发现5例患者由于多次输血而感染HCV,引起了丙型肝炎(丙肝)。此事引起我们的重视,为减少和避免输血后丙肝的发生,近2年我们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隐性感染状况和相关实验室特征.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44例抗丙型肝炎病毒IgG类抗体[抗-HCV(Ig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红素(Bil)水平.选择HBsAg阴性标本,以巢式PCR技术和荧光PCR技术进行HBV DNA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 244例抗-HCV(IgG)阳性标本中HBsAg阴性198例,其中HBV DNA阳性76例,丙肝患者合并HBV隐性感染率为31.15%(76/244),包含5种HBVM模式,分别为抗HBs(+)、抗HBe(+)、抗-HBc(+)4例(A组),抗HBe(+)、抗-HBc(+)40例(B组),抗HBs(+)、抗HBc(+)5例(C组),抗-HBc(+)24例(D组),HBVM全阴3例(E组),B组所占比最高(P<0.05),D组HBV DNA平均含量最高(P<0.05).90.8%(69/76)的标本ALT、Bil均增高.老年男性为丙肝伴HBV隐性感染高发人群.结论 该地区丙肝合并HBV隐性感染发病率较高,且HBVM种类多样.HBV DNA检测是判断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勘查和实验室检测,对一起医院内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内丙肝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 本起丙肝病毒感染事件共涉及78例血液透析患者,确诊39例丙肝患者;现场勘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存在未对乙型肝炎、丙肝患者实行隔离透析,多人共用肝素注射器,部分透析器复用消毒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是导致本次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