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卢润萍 《家庭护士》2009,7(19):1739-1739
[目的]总结外伤性鼓膜穿孔行贴补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行贴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未愈合1例,未愈合但穿孔较术前缩小2例,愈合61例.[结论]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行贴补术病人的护理可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效果。方法使用0°,30°鼻内窥镜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海绵作为贴补材料,不必缝线。结果7例鼻中隔穿孔病例一次性修补愈合。结论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海绵治疗鼻中隔穿孔是行之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方法以1%的卡因棉片贴敷于鼓膜穿孔处,7 d更换1次,配合抗生素防止感染,促进穿孔的愈合。结果穿孔部位经1次或多次贴补后92%愈合。结论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一种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34例患者(134耳)中男71例,女63例,年龄7~65岁,平均32岁,在显微镜明视下了解鼓膜穿孔情况,分别实施急诊对合复位术、单纯鼓膜贴补术、切除残缘鼓膜贴补术.其中,急诊对合复位术57耳,单纯鼓膜贴补术56耳,切除残缘鼓膜贴补术21耳.各组间率的比较用检验.结果:单纯鼓膜贴补术在15 d一期愈合37耳,治愈率为66.1%,切除残缘贴补术16 耳,治愈率为76.2%,急诊对合复位术在15 d全部一期愈合,治愈率为100.0%.急诊对合复位术与单纯鼓膜贴补术或切除残缘贴补术比较治愈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对合复位术明显优于单纯鼓膜贴补术和切除残缘鼓膜贴补术,可使穿孔全层愈合,愈合后原穿孔痕迹不明显,有效提高了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保持了鼓膜原有的锥状形态.但它有使用的局限性,严格地说它只适用于3 d以内的外伤性鼓膜穿孔.  相似文献   

5.
显微镜下修补外伤性耳鼓膜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显微镜下修补外伤性耳鼓膜穿孔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外伤性耳鼓膜穿孔患者228例(228耳)在显微镜下行医用明胶海绵修补手术,创面新鲜立即贴补,穿孔边缘有血痂或“光边”时,清除血痂、将“光边”外层削出新鲜创面后贴补。结果:术后228耳穿孔全部愈合,10~25d愈合182例,25d以上46例,其中16例大穿孔、20例不同程度的感染、4例严重感染的42d痊愈。耳鸣、耳胀、耳痛、耳聋均先后消除。结论:显微镜下修补外伤性耳鼓膜穿孔手术、对就诊时边缘有血块或“光边”者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金因肽加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金因肽加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 200例鼓膜穿孔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贴补组(A组)即对照组,再根据外伤后贴补治疗时间分为72h内(A1组),伤后72h以后(A2组);金因肽加贴补组(B组)即观察组,再根据外伤后贴补治疗时间分为72h内(B1组),伤后72h以后(B2组)。观察几组的鼓膜愈合情况。结果 B组平均愈合率较A组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愈合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中、大穿孔愈合率较A组均有所提高,但是只有小、中穿孔愈合率较A组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小、中穿孔有所缩短,但是只有小穿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穿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因肽加贴补法能有效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其中对小中穿孔的疗效较好,可提高小中穿孔的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常见病 ,亦是引起听力下降导致中耳炎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待其自行愈合 ,但需较长时间 ,约1个月左右 ,较大的穿孔常不能自行愈合[1]。为进一步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治疗方法 ,作者自1998年6月~2002年3月间对13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进行显微观察 ,并分别采用急诊对合复位术57耳、切除穿孔残缘鼓膜贴补术21耳和单纯鼓膜贴补术56耳进行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34例均为单耳损伤 ,受伤至就诊时间<1d63耳、1~3d39耳、>3d32例。穿孔大小与形态是根据耳内窥镜检查得图片测量 ,不…  相似文献   

8.
董金霞  王跃  刘连先  苏金柱 《新医学》2009,40(4):229-230
目的:探讨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浸湿棉片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97例(98耳)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55耳)和对照组43例(43耳)。2组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浸湿棉片贴补鼓膜穿孔,并于每晚用该滴眼液滴耳1次,每次2滴,3~5d复诊1次,并更换浸湿棉片直至穿孔愈合为止。60d后观察并比较2组鼓膜穿孔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程度。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对照组为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穿孔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听力提高程度相当(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浸湿棉片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好、愈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基因重组细胞生长肽(rh-bFGF)是一种促进细胞生长的生物活性肽,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具有刺激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局部应用可促进创伤组织愈合。我科自1997年4月~1998年4月对外伤性鼓膜穿孔采用明胶海绵片贴补,并滴以rh-bFGF液,(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快节奏社会中,耳鼻咽喉外伤逐渐增多[1-2],其中外伤性鼓膜穿孔较常见,亦是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等待自愈法或穿孔贴补法等,但常需较长时间,并疗效较难确定,尤其较大的穿孔多难以愈合。随着耳内镜技术的发展,发现外伤性鼓膜穿孔残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卷或外翻,如将其及时复位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啄木鸟刀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中治疗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3月内镜下使用啄木鸟刀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患者36例,部分联合热止血钳电凝血管,观察病变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器械更换频率。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15.0~62.0 min,平均39.8 min,手术成功率100%,术中12例大血管内镜下电凝成功,无出血。所有患者创面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结论 ESD术中应用啄木鸟刀辅助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大血管出血的发生,在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附件。手术器械更换频率降低,减少手术风险,从而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窦黏膜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胃镜下所见的典型胃窦黏膜脱垂表现的患者,超声胃镜确认病变在黏膜层,排除肿瘤等疾病。经过质子泵抑制剂(PPI)连续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好转,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ESD。术后3个月门诊复诊,复查胃镜。结果 10例接受ESD术的胃窦黏膜脱垂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内镜下未见胃窦黏膜脱垂。结论 ESD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发生医源性或医源相关性穿孔采用两种内镜下钛夹封闭的效果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15例十二指肠降部穿孔患者,根据穿孔的具体部位,选择不同的内镜,比较封闭的有效率和成功率。结果 15例十二指肠降部穿孔患者胃镜下封闭8例,封闭成功7例,成功率87.5%;十二指肠镜下封闭7例,封闭成功7例,成功率100.0%。15例患者内镜下钛夹封闭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两组患者在有效钛夹数量、无效(损失)钛夹数量及闭合耗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医源性或医源相关性十二指肠降部穿孔患者采用两种内镜下钛夹封闭都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耵聍栓塞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探讨新的简便的方法取耵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110例耵聍栓塞病例。结果外耳道耵聍均一次性取出,未见鼓膜穿孔,外耳道壁损伤者12例。结论硬性耳内镜下取耵聍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重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自体血注射定位法在腹腔镜结直肠疾病手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病变患者21例,在行腹腔镜手术前采用内镜下自体血注射定位法对肿瘤进行定位,总结分析相关病例资料。结果20例(95.2%)患者在结肠镜下顺利完成自体血定位,术中清晰可见自体血注射后形成的暗红色标记,无穿孔、出血、感染和发热等并发症,1例(4.8%)患者腹腔镜下可见腹腔有血迹伴轻度腹痛,未见发热和腹膜炎等并发症。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的相关手术,术后病理证实标本切缘阴性。结论内镜下自体血注射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定位法,在腹腔镜结直肠病变手术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定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间叶源性肿瘤,过去的首选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切除。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在GIST等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完整剥离肿物及包膜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主动性穿孔。本例患者术中出现主动性穿孔,并行内镜下单环套扎器联合双臂钳成功封闭穿孔。单环套扎器联合双臂钳修补穿孔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手术费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治疗前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和未经评估的分别为84例和110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直径0.5~3.0cm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组织全部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成功率100%(84/84),无1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未经超声内镜评估的治疗成功率85.69%(101/110),3例出现大出血,4例穿孔,两组病例随访2~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超选择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对闭合性外伤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28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超选择肝动脉造影,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结果:经介入栓塞治疗治愈26例,成功率92.86%(26/28)。有2例中转手术治疗(1例并发结肠穿孔,1例并发十二指肠穿孔);共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肝周脓肿1例,肝包膜下血肿破裂出血1例,均行介入治疗治愈(经肝动脉再次栓塞治疗1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1例),所有28例全部治愈。结论:经肝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对闭合性肝脏外伤出血诊断准确,止血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注水型电刀行推进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PESD)切除大面积贲门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并分析总结相关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镜诊疗中心通过胃镜活检及放大染色内镜检查考虑贲门早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且病变最大径 > 2.0 cm的病例,术中用注水型电刀行PESD治疗,并选取该中心同期该医生以普通黏膜切开刀行贲门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病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单位面积剥离速度、病变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等。结果 PESD组(n = 32)病变直径2.0~8.0 cm,平均(5.1±2.9)cm;其中1处病变位于前壁,16处位于后壁,3处位于大弯侧,12处位于小弯侧;30处病变为一次性切除,2处病变(贲门大弯侧)为分块切除;剥离时间19~112 min,平均(65.5±48.3)min;术中出血8例(25.0%),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发生,术后住院3~5 d;ESD组(n = 17)病变直径2.0~6.5 cm,平均(4.2±2.2)cm;2处病变位于前壁,10处位于后壁,5处位于小弯侧;所有病变均为一次性切除;剥离时间26~157 min,平均(91.5±26.5)min;术中出血8例(47.1%),术中穿孔2例(11.8%),均给予金属夹夹闭并内科保守治疗取得成功,无迟发性出血和迟发性穿孔发生,术后住院3~6 d。结论 应用注水型电刀行PESD是一种基于贲门解剖结构的创新术式,与常规ESD相比,可有效提高剥离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内镜手术更安全和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