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1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TEAS组(76例)和硬膜外组(75例)。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TEAS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穴取合谷、内关、夹脊穴(T10~L1)、次髎,采用疏密波(2 Hz/100 Hz),电流强度为15~50 m A。镇痛时间均为宫口开至3 cm到宫口全开。观察两组患者镇痛前即刻,镇痛后30、60、120 min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记录各产程时长、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评估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P0.01),但TEAS组下降幅度小于硬膜外组(P0.01);TEAS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长均短于硬膜外组(P0.01,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7/76)和2.6%(2/76),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的34.7%(26/75)和18.7%(14/75)(P0.01);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镇痛效果虽不如硬膜外阻滞,但可减轻产痛至产妇能耐受程度,并能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长、减少缩宫素使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Dex联合TEAS组(DT组)、Dex组(D组)、空白组(C组)。DT组诱导前10 min选取足三里、梁丘穴,诱导前30 min对DT组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至术毕,D组静脉泵注Dex,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比较术后6、12、24 h三组患者VAS评分,若VAS评分5分,给予曲马多1 mg/kg,记录24 h内使用例数。比较24 h 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时,DT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和C组(P0.05),术后6h时D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C组9例患者使用曲马多,D组2例,DT组0例(P0.05)。DT组BCS评分4分例数明显高于D组和C组(P0.05)。与D组、DT组相比,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Dex联合TEAS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比Dex辅助全麻或单纯全麻镇痛效果好,舒适度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198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电刺激组产妇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经皮穴位电刺激曲池和合谷,每小时刺激1次,每次30 min,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相同穴位处连接电极但不予电刺激。测量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及分娩时的鼓膜温度、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并评估产时发热率。测定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2 h及分娩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镇痛时间、分娩镇痛药量、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鼓膜温度随着分娩镇痛时间的延长均较镇痛前有所升高,电刺激组产妇镇痛后3、4、5 h及分娩时的鼓膜温度及产时发热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的血清IL-6、IL-1β水平较镇痛前升高;电刺激组产妇分娩时血清IL-6水平、镇痛后2 h及分娩时血清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电刺激组分娩镇痛药量、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VAS评分、分娩方式、分娩镇痛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及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曲池和合谷有助于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降低产妇血清IL-6、IL-1β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瑞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宫口开至3 cm时开始干预,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进行镇痛,B组采用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镇痛,C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记录3组产妇干预前、干预后30 min、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及外周血β-内啡肽的浓度,记录胎儿娩出后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催产素的使用情况,观察3组产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95%)、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外周血β-内啡肽浓度与同组干预前、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30 min、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疼痛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30 min镇静评分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外周血β-内啡肽浓度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不同时间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第二产程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缩宫素使用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瑞芬太尼是一种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不延长产程,也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5.
孔莉敏  郑皇芳 《新中医》2018,50(12):204-20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 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 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 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 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 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治疗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手术麻醉后出现寒战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5组:0.3μg/kg右美托咪定组(A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B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组(C组),曲马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E组),每组30例。胎儿娩出后缓慢静注相应药物,其中A组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20 m L生理盐水,B组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20 m L生理盐水,C组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20 m L生理盐水,D组予曲马多1.0 mg/kg+20 m L生理盐水静注,E组仅予20 m L生理盐水静注,均于10min内泵注完毕。观察各组给药前(t0)及给药后15 min(t1)、30 min(t2)Ramsay评分、总体寒战控制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寒战控制有效率为93%,B、C、D组临床有效率均为90%。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给予DEX后t1、t2时的Ramsay评分相比t0时均明显升高(P0.05),E组t1、t2时Ramsay评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给药后B、C、D组Ramsay评分高于E组(P均0.05),t2时C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各组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发生不良反应者较多,使用DEX的患者随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结论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均对剖宫产手术中寒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低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较少有不良发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游晨羽  樊云 《中医药导报》2023,(10):74-78+124
目的:探究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镇痛机制。方法:将102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及镇痛后0.5 h、1 h、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各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检测镇痛前及镇痛后0.5 h、1 h神经递质水平[强啡肽(DYN)、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0.5 h、1 h、2 h 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缩宫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后30 min、60 min血清DYN、5-HT水平均高于镇痛前,血清DA水平均低于镇痛前,差异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2012年1月—2014年10月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镇痛组(A组)和针药复合镇痛组(B组),每组25例。A组患者予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镇痛镇静,B组患者予以电针(神庭穴及印堂穴)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效果欠佳时均加用盐酸吗啡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静态及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盐酸右美托咪定、盐酸吗啡注射液用量,镇痛满意率,镇静满意率,治疗期间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静态及动态VAS评分、SAS评分、MAP、HR、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及盐酸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减少(P0.05),镇痛满意率提高(P0.05),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镇静满意率,低血压、谵妄、腹胀、呕吐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的镇痛方式能减少传统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多模式镇痛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不使用右美托咪定,术毕前30 min泵注羟考酮0.08 mg/kg,术后仅采用舒芬太尼2μg/kg镇痛;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予以右美托咪定0.15μg/(kg·h)+羟考酮0.04 mg/kg持续泵注至手术缝皮时停止药物输注,术后予以右美托咪定1.0μg/(kg·h)复合舒芬太尼2μg/kg镇痛。记录2组复苏情况及麻醉诱导前(t_0)、拔管前3 min(t_1)、拔管后3 min(t_2)、拔管后5 min(t_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拔管后30 min内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咳呛评分、唤醒质量评分明显短/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t_1~t_3时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拔管后10 min、2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拔管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多模式镇痛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提高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30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组各100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B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三组患者PCIA参数与容量一致,比较术后6 h、12 h、24 h及48 h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用量使用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与C组6 h、12 h、24 h及48 h的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用量显著低于A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的镇痛效果较好;对比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用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阴道试产的一胎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阻滞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情况。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及宫口开2 cm、4 cm、6 cm和宫口全开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1 h和2 h后血清?-内腓肽水平。记录两组新生儿动脉血气指标和出生1 min后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产程时间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总出血量和产后大出血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出生1 min后的Apga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均较高。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助于产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血清?-内腓肽水平减少VAS疼痛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PCIA,B组术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行PCIA,通过观察术后不同时刻VAS、Ramsay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PCIA按压次数评估镇痛效果。结果术后4h、8 h、12 h、24 h,A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B组(P均0.05),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均0.05);术后不同时刻2组MAP、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HR显著低于B组(P0.05);2组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5);A组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PCIA中,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镇痛效果更佳,可减少阿片受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临床上用于初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联合应用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观察组联合应用0.1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镇痛后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1 min、出生5 min时,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低于对照组的1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浓度为0.15%与0.2%的罗哌卡因在临床初产妇分娩中镇痛效果均良好,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产程进展较快,新生儿结局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手术的甲状腺瘤或甲状腺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咪达唑仑镇静,C组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美托咪定镇静。观察各组患者神经阻滞前、阻滞后10min、切皮时、甲状腺分离时、手术结束时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患者在分离甲状腺时点和手术结束时点SBP、DBP、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切皮时B组和C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B组比较,在手术结束时C组患者SBP、SBP及HR明显较低(P均<0.05)。在切皮后时点B、C组患者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P均<0.05),而B、C 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VAS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镇静效果良好,无呼吸抑制,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BIS及VA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方法:将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风险评估Ⅰ-Ⅱ级、拟行人流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穴取内关、太冲,B组行宫颈阻滞麻醉,C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宫颈阻滞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至术后30 min,对BIS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两组BIS在经皮穴位电刺激15 min后显著下降,B组无显著变化,A、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3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从高到低分别为B组、A组、C组,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不良反应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流术中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前输注右美托咪定后患者受伤害刺激时灌注指数(PI)及脑电指数(NI)变化来评估右美托咪定的抗伤害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择期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配为D组和C组。插管前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在15 min内泵注,C组给予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基础值(t_0)、泵注右美托咪定后3 min(t_1)、6 mim(t_2)、9 min(t_3)、12 min(t_4)及15 min(t_5)、诱导后(t_a)、插管后20 s(t_(a1))、切皮时(t_b)、气腹(t_c)时各时间段的心率(HR)、血压(MAP)及NI值及PI值的变化。结果 D组t_3、t_4、t_5 NI值明显低于t_0组及同期C组(P均0.05);D组与C组t_a、t_a1、t_b、tcNI值均明显较t_0明显下降,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t_a、t_a1及t_b、t_c时PI明显低于t_0及同期D组(P均0.05),D组较t_0显著升高(P均0.05)。D组t_2、t_3、t_4、t_5及t_b、t_c HR较t_0及同期C组明显降低(P均0.05)。C组t_3、t_5 HR较t_0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患者NI,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切皮及气腹的刺激。NI指数可以反映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但却不能反映其对伤害刺激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杨保仲  郭祺  井子夜 《针刺研究》2021,(3):231-234,25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晋中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120例,将有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联合组,将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设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按自然分娩常规程序处理;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经皮穴位电刺激选取双侧合谷、三阴交和足三里进行干预,疏密波,2 Hz/100 Hz,电流强度从15 mA逐渐加强,每间隔2 h进行1次治疗,每次20 min。观察并记录3组产妇宫口开3、6、8、10 cm时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镇痛前即刻、第三产程末及产后42 d产妇血浆中谷氨酸(Glu)的浓度;并于产后42 d进行定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硬膜外组和联合组各时点VAS评分、产后42 d 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比硬膜外组降低更明显(P<0.05)。镇痛前即刻,3组产妇血浆中Glu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第三产程末及产后42 d,硬膜外组、联合组产妇血浆中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比硬膜外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Glu水平及缓解分娩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镇痛最适时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程中的最适镇痛时机。方法随机对照研究60例初产妇资料,潜伏期镇痛(A组)30例,活跃期开始镇痛(B组)30例,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助产率、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异常、产后出血量。结果2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孕妇的年龄、妊娠次数、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分娩方式、助产率、催产素使用率、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异常、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最适时间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好的镇静方案。方法:选择手术麻醉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包括A、B、C三组)、空白组及丙泊酚组,对比5组患者中麻醉前、后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时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及Ramsay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在麻醉后Ramsay评分高于麻醉前;在麻醉30分钟后B、C及丙泊酚组Ramsay评分结果优于空白组。在麻醉后30分钟,C组患者HR水平低于其他组。结论: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使用右美托咪定剂量控制在0.2~0.5ug/kg·h能有效保证患者的镇静效果,同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复合超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技术(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沙田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2 mg咪达唑仑联合5μg舒芬太尼,B组硬膜外注射10 m L 0.1%罗哌卡因联合0.5μg·m L~(-1)舒芬太尼,C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 mg罗哌卡因联合5μg舒芬太尼,观察三产妇者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情况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明显短于B组与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与C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