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春燕 《河北中医》2007,29(2):131-132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类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的急、慢性肺疾病。其病因很多,发病机制不甚明了,病理改变主要以肺泡壁细胞浸润、增厚、间质纤维化为特点,并累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脉、静脉,自然演变过程或长或短,但最终是以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为终末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证候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呼吸科住院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37例(其中18例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19例为继发性间质性肺疾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病原学检测、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HRCT)等检查资料,并对特发性与继发性间质性肺疾病2组资料进行初步比较。结果: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以咳嗽、气促伴肺部Velcro音为主要表现;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过度通气、低氧血症及I型呼吸衰竭;肺功能多数呈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HRCT在影像学上主要显示双肺网格状、蜂窝状、斑片状、索条状影及小叶间隔增厚,部位主要分布于双肺下叶胸膜下及双肺散在;病原学检查显示,以合并支原体感染最多,其次为真菌;以抗氧化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病性证素:痰瘀热气虚阴虚,病位证素:脾肺肾肝,其中病性证素"瘀"与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中FIB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分型以"肺脾肾虚,痰热瘀阻""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气虚痰瘀阻络"3型所占比例较多。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组18例与继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组19例,临床症状2组比较,气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8比15/19,P0.05),35例行HRCT检查,病灶主要分布于双肺下叶胸膜下、双肺散在、双肺胸膜下及双下肺,双下肺2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比0/18,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气分析、肺功能、HRCT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尤其HRCT能及早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中医证候分型以"肺脾肾虚,痰热瘀阻""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气虚痰瘀阻络"3型相对较多,病位证素以脾、肺多见,病性证素以痰、瘀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研究 ILD 不同中医证候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特征及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106例 ILD 患者四诊资料、BALF 常规检查指标作为观察的内容。经过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夹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热瘀阻证,分别研究不同中医证候类型的 BALF 细胞活性和分类的特征以及与 BALF 细胞学特征相关关系。结果:五种中医证候均以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巨噬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其次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经统计分析发现五种中医证候BALF 细胞活性、分类检测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含量存在显著差别(P <0.05)。结论:推测痰、热、瘀为主的虚实夹杂证细胞活性相应增强,以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候细胞活性相对偏低;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含量会导致痰热、痰瘀阻肺;淋巴细胞含量与 ILD 患者免疫系统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归纳王檀教授门诊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病历,分析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的相关性,初步总结王檀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收集王檀门诊间质性肺疾病病历,归纳整理基本信息及证型,运用统计学分析,总结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季节的关系。结果 通过收集分析病历,初步总结王檀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得出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季节的关系。结论 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型季节分布特点具有一定规律性。春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肾虚冷,痰瘀阻络证;夏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脾气虚证;秋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肾虚冷,痰瘀阻络证;冬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大肠湿热证。其中寒饮伏肺,肺络痹阻证、脾经伏火,痰瘀痹结证、痰热壅肺,气阴两伤证全年出现频次较高,是间质性肺疾病的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逐年升高,作为全球复杂性、难治性的慢性疾病之一,其预防与治疗方面仍需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通过查阅近年的文献,综述慢阻肺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其与GOLD分级分组综合评估的相关性研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以及慢阻肺并发症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中医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与肝、脾相关联,随着疾病的进展,日久则及心、肾。本病在不同发展阶段,可累及不同脏腑,造成不同外在表现,这些与脏腑间的相互作用关联密切。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收集的资料分析整合,从而辨明疾病所在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辨证方法。基于脏腑辨证认识ILD的病机、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治则治法,使中医更好地用于ILD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宁  孙英  庄娜  陆学超 《河南中医》2021,41(3):418-421
目的:探究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制定ILD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临床观察表,分别对ILD患者的体质及证型进行判断,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例ILD中男125例,女73例,男女比例为1.71 ∶...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的特异性肺泡炎症伴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大组非肿瘤、非感染异质性疾病组成的疾病谱,以运动性呼吸困难、弥漫性肺浸润、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各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刘美颖  李琰峰  仇小欢  高艳  焦扬 《河北中医》2016,(10):1462-1468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四季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筛选200例社区COPD患者,分别在连续2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4个时间点收集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等,运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其四季中医证候特征。结果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将运用统计学分析的证候命名为"类证型"。四季证候中均可以出现类痰热壅肺证、类瘀血阻络证;类气阴两虚证型在春分、夏至、秋分时节出现较多;类肺脾气虚证在秋分、冬至时节出现较多;类肺肾气虚证在夏至、秋分、冬至时节出现较多;类脾肾阳虚证在春分、夏至、冬至时节出现较多;类风寒犯肺证在夏至、秋分、冬至时节出现较多。春分时节中较其他时节出现的不同证型为类脾肾阳虚及心阳不足、脾肾气亏虚证。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COPD稳定期患者在四季不同阶段的证候分布规律,为社区中医全科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辨证规范化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许祥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92-1393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病变的一组疾病,病变可波及细支气管。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导致肺容量减少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不良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规律。结果:COPD营养不良急性加重期(120例)单一证候共36例,占30%;复合证候共84例,占70%;单纯实证38例,占31.67%,单纯虚证23例,占19.17%,虚实夹杂证59例,占49.17%。COPD营养不良稳定期(105例)中单一证候共21例,占20.00%;复合证候共80例,占76.19%,常见复合证候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亏虚证、脾肾阳虚证;单纯实证12例,占11.88%,单纯虚证60例,占59.41%,虚实夹杂证29例,占28.71%。无论急性加重期,还是稳定期,涉及脾虚、脾胃不和证候居多,达50%之多,常与它证相兼存住。结论:COPD营养不良急性加重期证候以复合证候为主,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稳定期以虚证为主,以两两兼证居多,多表现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亏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脾胃不和在COPD营养不良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强的松治疗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予中医辨证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予强的松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1%、65.5%;组间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影像学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1%、69.0%;组间影像学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FVC%、Dlc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强的松治疗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未来仍将持续上升。文章通过对历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要素与证素相关文献检索,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病位证素肺、脾、肾贯穿于疾病始终,病性证素以痰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症状和证候分类特征,以及用药规律初探,为后期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经建立的肺系疾病文献数据库,包含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构造症状量化表,构建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文献数据库,然后利用隐结构分析数据,得到隐结构模型和隐变量;根据中医知识,诠释隐变量含义及与症状之间、症状与常用药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使用关联规则对症状进行分析,挖掘症状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本病涉及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疲乏、自汗等,该病以心肺气阴亏虚、肺气亏虚、寒凝心肺为主要证候特点。与心肺气阴亏虚关系最密切的症状为盗汗、心烦、口唇青紫,常用药物为瓜蒌、桑白皮、款冬花、黄芩;与肺气亏虚关系最密切的症状为疲乏、胸闷、消瘦、动则喘甚、短气、自汗,常用川贝母、杏仁、桔梗、薏苡仁等润肺生津药物;与寒凝心肺关系最密切的症状为气喘、形寒肢冷、紫绀、憋气、呼吸困难、干咳等,常用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祛瘀药物。结论隐结构分析以统计的方式得到概率同现模型,模型结果能明确隐变量与显变量之间的概率关系,为疾病从症状到证候的分类及用药提供依据,从而为弥漫性间...  相似文献   

15.
介绍胡学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然总以"风""痰""瘀""毒"为标,以"五脏虚损"为本,气机升降出入变化为主要病机.治当辨内外之邪以祛之,审五脏荣枯以调之,察气机升降出入以畅之.如此内外兼顾,虚实并调,枢机畅达,则疗效可期.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采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门诊及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病房诊断为ILD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近期肺功能检查数据[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SB%pred)]、西医最终诊断,统计限制性通气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分级情况,分析不同西医诊断类别的I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mMRC分级、肺功能及肺功能分级。结果 纳入ILD患者203例,西医最终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ILD 66例(32.5%),特发性肺纤维化22例(10.8%),其他已知原因及特发性ILD 43例(21.2%),不便分类的ILD 72例(35.5%),不同西医诊断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7.
肺通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间质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凯  周晓园 《中医杂志》2001,42(11):662-664
以肺通口服液治疗30例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导致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并设激素治疗对照组15例.结果表明,肺通治疗组在缓解与改善呼吸困难、咳嗽、呼吸频率、紫绀、胸X线片、CT、动脉血氧分压及肺功能测定的最大呼气量(FVC)、肺活量(VC)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经用CRP综合积分法与激素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83.33%.  相似文献   

18.
<正>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征,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及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病程多缓慢进展,最终产生间质性纤维化,导致瘢痕产生和肺组织破坏。该病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肺心功能衰竭[1]。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依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介绍吴银根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肺络痹阻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其基本治法为通补肺络,以辛通络痹、搜络化痹为主;遣方用药,灵活变通,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中西医结合,规范用药。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慢阻肺证候分布及证候构成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81年-2004年慢阻肺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44篇,200条记录。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肺气虚(24.5%)、痰热壅肺(14.5%)、痰气互结(14%)、肾气虚(12.5%)、寒饮停肺(9.5%)、脾阳虚(9.5%)、肾阳虚(8.5%)、脾气虚(8%)、肺肾气虚(7%)、肺阴虚(5%)。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慢阻肺常见证型及各证型构成要素,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