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心,与肾、脾、肝、肺等关系密切,呈现本虚标实之特征。本虚责之于气、血、阴、阳,本虚又以气虚最为突出,标实则以血瘀为主。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按中医之辨证治疗该病,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应东教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李教授提出难治性高血压"风、虚、瘀、痰"的中医证候要素,重视察舌按脉;确立温阳益气疏风、豁痰化瘀利水的基本中医治法,认为益气散风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豁痰化瘀利水可阻止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断靶器官的损害;同时因地制宜,提出西北地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肾阳虚损的证候基础,倡导温肾助阳化法。分析典型案例,介绍李教授辨治难治性高血压经验。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对激素及脾切除治疗无效,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治疗方案的选择较多,但整体疗效仍然不佳,近年来针对其发病机制治疗的药物CD20单抗及促血小板生成剂的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中医治疗作为联合疗法的一部分应用于该病,其多从"火、虚、瘀"论治,起到减毒增效,稳定病情,减少复发的作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热瘀虚”辨治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小儿难治性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结果:虚是小儿难治性肾病的根本病因;血瘀是难治性肾病的主要病因;热是难治性肾病的加重因素。临床治疗应虚实并重,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结论:结合临床从“热瘀虚”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并以此为主线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临床上的症状多表现为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是该病临床常见证型之一。作者总结分析近年来传统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医外治法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发现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采用中医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所收治的患者分为5种类型,肝阳上亢型、肝郁气滞型、痰浊中阻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辩证给予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研究的80例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显效的有35例,有效的有38例,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其具有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有效预防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观察中医"因时制宜、择时而治"理论在高血压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60例,并设30例作为对照,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4型,依时给予天麻钩藤颗粒联合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胃苓汤颗粒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67%,与对照组76.67%比较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因时"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西医对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现代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脱发发病多与三个方面相关:肝肾阴虚与湿热或瘀毒夹杂、肺气与肺阴亏虚、精神紧张与饮食失衡导致虚实夹杂,并生痰瘀。中医临床治疗该病有多种方法,如分证论治、单方验方、中西药结合、内外合治,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桂霞  李清波 《光明中医》2016,(10):1462-1464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分阶段治疗高血压,突出中医优势。方法随机对高血压患者运用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方式分型、分阶段诊治,予以总结。结果临床诊治的实践,诊治中分为肝火旺盛型,阴虚风动型,气血亏虚型,痰湿中阻型四型,根据每型分为初始治疗与巩固治疗两个阶段,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此理论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降压较为平稳,疗效持续时间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难治性慢性咳嗽临床证型分布情况。方法: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来本院中西医结合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共60例。结果:经过证候分析,观察病例分为气虚湿热型、脏虚风痰型、肺肾两虚型、痰热内阻型、燥热伤津型,其中以虚实夹杂类为主。结论:经本次临床分析,初步揭示了难治性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难治性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辨证、遗方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是以顽固性、耐药性为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正虚邪实、痰瘀痹阻经络是本病的病理机制。临床应用扶正化痰通络法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目前西医主要以营养心肌细胞,减轻心脏负荷为主,效果不佳。中医药在该病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脉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脉络—血管系统病"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的系统理论。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机制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大意义。依据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因素及病理变化,提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是该病的基本病机,依据中医学"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理论,提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该病治疗原则,阐述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分型与用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以症状消除,溃疡愈合,减少复发为治疗目标.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涉及脾虚、肝郁、血瘀,其中血瘀可能是该病病机的为中心环节.笔者对该病临床辨证为脾虚血瘀型、阴亏血瘀型、肝郁血瘀型、血瘀络伤型,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给出随症加减经验,并可结合局部治疗,在必要时考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哮喘属中医"顽哮"范畴,患者多反复发作、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现代医学治疗该病成效卓著,但仍无法解决激素依赖/抵抗、药物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医中药联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难治性哮喘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并推广潜阳育阴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潜阳育阴法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与总结临床工作中运用潜阳育阴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潜阳育阴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下一步整理、总结中医医案,寻求规律,着眼解决临床关键问题,提高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为消渴日久、内热伤阴耗气、阴虚、气虚、气阴两虚至阴阳俱损、肝肾亏虚.本文总结临床上以"以虚为本,瘀血为标"的理论为基础,辨证治疗,共分四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RED)因其发病率逐渐升高,症状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而逐渐被重视。中医依据"木郁达之"的理论,从生理特性、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角度阐述,认为"木郁"乃该病初始之缘由,久郁生变,或化气化火,或成瘀成虚,治疗上当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柔肝活血、益气和胃为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的中医分型,探讨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诊断规律。方法:收集7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别诊断为肝郁痰凝、肾虚精亏、心脾两虚、气滞血瘀等4型。将临床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4级,分别记为1-4分。根据患者中医证型对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根据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型,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对区分4类中医证型有显著贡献的28个变量,通过这些变量建立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型判别函数;该函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判别效果(P0.01)。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建立起的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型判别函数与临床实际吻合良好,判别分析方法能够提高难治性癫痫中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浦东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研究,探讨其证型分布情况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为该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按照一定的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收集王港户籍居民高血压病例225例。分析该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肝火亢盛占40.44%,阴虚阳亢24.89%,肾气亏虚23.56%,无症状7.11%,痰瘀互结4%。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有相关性,收缩压阴虚阳亢组明显高于肾气亏虚、痰瘀互结、肝火亢盛及无症状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以肝火亢盛为多见;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及收缩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Ig A肾病是常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为慢性肾脏病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单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中西医综合治疗有较大优势。本病属中医"肾风""水肿""虚劳"等范畴,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风邪扰动、痰瘀湿热内生,病性为本虚标实。在临床工作中以脾肾相关理论为指导,治疗上以健脾益肾为法,兼以祛风化痰祛湿活血通络,标本兼顾,治疗该病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