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中药组、康复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康复组给予康复训练,2次/d,40 min/次。中药组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联合组给予中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同其他两组。3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用Fugl-Meyer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三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改善较其他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其他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括楼桂枝汤中药熏蒸联合巨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栝楼桂枝汤中药熏蒸及巨刺法,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痉挛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括楼桂枝汤中药熏蒸联合巨刺法能显著降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3):351-352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康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艾灸疗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症状改善明显,ADL评分为54.31±6.79,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1.21±0.6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艾灸疗法能较好改善中风恢复期病患者肢体功能,促进肢体功能较好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督脉和背腰部膀胱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并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湿热敷督脉和背腰部膀胱经,观察2组肌力、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肌力、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督脉和背腰部膀胱经可以有效缓解中风后肢体的痉挛状态,减轻肌张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育阴潜阳针法治疗,1d1次,14天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经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残疾评价量表,大体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滋阴潜阳,健脾祛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Ashworth评分及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和下肢Ashworth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肢体痉挛状况,改善其肢体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燔针劫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燔针劫刺法治疗,治疗20天后,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和痉挛指数(CS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两组组治疗后痉挛程度,两组痉挛指数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改善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燔针劫刺发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1~2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9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进行单纯康复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热敷。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72.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ROM检查轻、中度痉挛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神舒筋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采用调神舒筋针法治疗,用改良Ashworth(MAS)量表和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总有效率达90.0%;CSI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舒筋针法可以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康复三联综合方案对中风后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中风后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中药、康复三联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巴氯酚和康复技术治疗。比较治疗两月后两组Ashworth量表评分(MAS)、Fugl-Meyer量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MA量表评分和BI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量表评分(M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痉挛,开展针刺、中药、康复三联综合方案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克痉方湿热敷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克痉方湿热敷治疗。通过痉挛量表(MAS)对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Barthel指数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将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采用克痉方湿热敷进行治疗,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套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套针配合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针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栝楼桂枝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用《金匮要略》"栝楼桂枝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为中风恢复期肢体痉挛提供中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栝楼桂枝汤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25例,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并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关节屈曲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活动,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结果:改良Barthel指数及表面肌电图的肌电活动均提示治疗组在患肢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栝楼桂枝汤对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灸法灸疗背部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住院患者共113例,治疗组62例采用大剂量持续性灸法——大灸法灸疗背部,并配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单纯的Bobath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Ashoorth量表法评定痉挛改善状态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显示,两组治疗后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评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灸法灸疗阳明经及督脉循行的背部配合Bobath手法,具有明显缓解肢体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我科总结的一套推拿治疗方法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神经发育疗法、气压治疗、肢体的被动活动),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还接受推拿治疗,通过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科这套推拿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中风偏瘫患者的痉挛,改善症状,提高肢体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芹  张淑青  杨科朋 《新中医》2020,52(3):120-12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血清Glu、GA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74.60%(P<0.05)。治疗后,2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Glu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AB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lu水平低于对照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有效调节血清Glu、GAB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8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湿敷方式。对两组肢体痉挛、疼痛状况、肢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评分、痉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都有明显的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肢体痉挛评分、疼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优于普通的针灸治疗,可以促进预后,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23-625
目的 :观察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采用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针刺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分别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例数共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中药热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V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意义(χ2=12.3330,P=0.0004)。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